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消防保护措施

  摘要:针对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工程,从预防火灾,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角度,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措施
  
  佛山市禅城区祖庙东华里片区位于佛山老城中部,该片区属佛山老城区的核心保护区,是佛山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该区域内共有22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祖庙和东华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简氏别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岁月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城市逐步现代化,祖庙东华里片区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街区内相当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亟待进行拯救式保护;旧城区日益萎缩,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奇缺,居民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袒庙东华里片区内丰厚的历史文物资源,若能有效整合、统一规划,保护性恢复和优化古老建筑群,并将其融入佛山中心商业圈,不仅可使古老的祖庙东华里焕发新的风采,而且可以拓展、深化和提升佛山整体形象,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200"/年,佛山市禅城区启动了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改造项目,改造祖庙东华里片区具有岭南民居风格的珍贵历史建筑,注入现代时尚元素,让历史与现代元素和谐地融合,使之成为佛山的城市中心和城市标志。然而,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的消防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是摆在我们消防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结合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一、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连项目的特点
  
  (一)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禅城区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i地块面积约56,05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67,800平方米,第一期发展部份用地面积约25,74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23,830平方米,现有楼房高度一般是一至两层高,区内包括多幢保护文物单位建筑及保留历史建筑,保留建筑面积约2,980平方米。片区当中包括了一所省级保护文物建筑的简氏别墅,另有六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酒行会馆,李众胜堂祖铺,龙塘诗社,祖庙大街店铺,黄祥华如意油祖铺及简照南佛堂。一期内保护街巷主要包括了祖庙大街、文明里、臣总里、麒麟里等历史街巷,这些历史街巷的建筑与建筑之间只有2~4米宽。
  (二)改造项目的历史文化特殊性。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以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与文化保护单位三个层层相扣的保护体系去周详考虑:从城市到街区,再到更小的文化保护单位的协调保护与建设发展,都有著一脉相传的连结。因此,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护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的消防安全问题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改造设计中,也遇到了与现行消防技术标准相冲突的的问题:
  (一)防火间距问题;
  (二)消防车道问题;
  (三)消防设施配置问题;
  (四)安全疏散问题:
  综合以上保护原则、内容、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以“不改变文物原状”为方向,尽量在消防设计及设备安装上减低对原建筑物的破坏。笔者认为在改造历史文化街区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三、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一)防火间距设计考虑。改造完成后,街区内建筑分成四种建筑类型:
  1、文物保护单位。为历史价值高的建筑物,按政府规划必需保护的建筑物。
  2、保留历史建筑。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伪建筑物,基本保留或经加固修建成原貌,只是将一层沿街部位的小门窗改为具有商业气息的玻璃橱窗。
  3、新建仿古建筑。在独特历史街巷两侧的新建建筑,都保留了岭南历史建筑的独特特征:清水砖墙、红砂岩外墙面、坡屋顶小青瓦、锅耳山墙、陶瓷或水泥窗花或栏杆、趟龙门、花岗岩门窗套、花岗岩勒脚、入口台阶以及街巷内的石板条等等都运用其中,延续了岭南历史建筑的特征风貌。
  4、新旧结合风貌建筑。原有建筑部分墙体结构保留,加以改建或扩建,改建部分仍采用传统建筑方法及模式进行,尽量保存或恢复其历史风貌。
  为保留区内多栋历史建筑物及保存原有旧区小街窄巷的旧城风味,减低对保留建筑的破坏,针对这四种类型的建筑,我们在考虑建筑单体之间的防火间距时应该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1、文物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物多属砖混结构,部分属砖木结构,层数多在三层以下,新建仿古建筑亦保持相同的建筑高度,多属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与现在建筑物相近,限制在9至12米内。砖混及砖术结构旧建筑物之耐火等级为三级,新建独立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之耐火等级为二级,因此,防火墙应考虑在新建仿古建筑一侧设置,使文物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物得以保持原有特征。
  2、在新旧建筑之间或旧建筑问的防火间距设计上,应尽最利用旧建筑的山墙、镬耳墙等作为防火分隔。若旧建筑单体之间不存在设置防火墙的条件,应针对建筑的价值重要性来采用其他消防保护措施。如安装固定防火门窗等。
  3、要保护的历史街巷如祖庙大街、文明里、臣总里、麒麟里等,两侧的建筑之间只有2~4米宽,楼层一般是一至两层高。在改造中应考虑街巷两侧建筑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建筑内燃烧构件的安装尽量保持在6~8米的距离,形成有效的防火间距。

  (二)消防设施配置设计
  针对上述四种类型的建筑,在考虑消防设施配置问题上应采取以下方法:
  1、文物保护单位。可采用室内消防栓(改置室外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灭火器,在这里笔者认为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进行保护是不错的选择。细水雾灭火系统可避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后。产生大量水渍,易造成古建筑中文物的破坏等缺点。其灭火效能高,反应时间快,仅需喷淋系统的10%或更少的水量;它可局部应用,独立的保护古建筑某一部分,又可作为全淹没系统。保护整个空间;安装时隐蔽性强,能很好的维护文物的整体景观,符合文物建筑保护要求。
  2、
  保留历史建筑。可采用室内消防栓(改置室外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及灭火器。
  3、新建仿古建筑。可按规范设置室内消防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及灭火器,提供全面保护。
  4、新旧结合建筑。设置室内消防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及灭火器。
  5、街道消火栓系统。按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为保存原有保护区的历史街巷风貌特色,原街道路面狭窄,不能拓宽情况下,消防车无法通行,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除市政街道上外,区内可让消车通行的街道上亦增加提供街道消防栓协助扑救。
  6、室内消防栓箱系统(改置室外使用)。文物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的一般室内消火栓箱改装置于各建筑物首层室外的消防栓箱内,以减低对文化保护单位及保留历史建筑的破坏,设置在外面同时方便了消防人员协助扑救,亦增加对外的扑救范围。
  
  (三)消防车道设置
  1、在改造项目地块周围市政大街设置环形消防车道,以便于消防车抵近现场扑救。
  2、在简氏别墅广场及中心广场两处连通部分有充足空间,亦可以让消防车通过,抵达街区的中心,有助深入区内扑救。
  3、可以采用小型消防车扑救火灾,此类小型消防车体积小,乘员4人,车上携带水带、水枪等基本的灭火器材,可以2米左右的狭窄街巷中穿行,对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扑救区内的火灾是相当有效的。
  
  (四)安全疏散设计。
  1、建筑内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尽量通过此类指引,疏导大量的人员离开建筑,进入街巷,从而疏散至安全区域。
  2、历史风貌小街巷两侧于适当位置设置疏散指示标志,提供清晰的消防疏散出口方向指示,避免形成死胡同,当发生火警时引导街上游人可以尽快离开窄巷直接跑到主疏散通道,市政大街或主集散区等安全区域。
  
  (五)消防管理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以最大限度保护历史建筑及减少损坏为主目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与使用单位,要把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列为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霞要部分,其具体消防管理包括:贯彻执行例家发布的消防法律法规;制订和落实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区内防火宣传教育,定期教育训练工作人员,普及消防知识: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褴改隐患:制订灭火应急预案,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有效的扑救;制订人流管理措施及安全疏散路线,定期进行疏散演习;定期检测消防设施,保持完好有效。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没有相关文化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