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略谈撤拉族社会习俗的形成和演变
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且成为与其他民族区别的标识。凡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习俗大都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与本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生存条件相关联,撒拉族便是一例。
    婚姻习俗
    撒拉族的婚俗,既有宗教的影响,更具很深的历史络印。《古兰经》谕示:“你们中未婚的男女和你们的善良的奴蟀,你们应当使他们互相配合。"(24:32)穆圣强调说:“结婚是我的道路,不力行者,不是我的教民”。遵循这些经、训精神,从中亚迁来刚落居不久的撒拉族先民在当时男多女少的境况下,向就近的藏族求婚是很自然的。一系列的说合过程是达成协议的艰难历程。对于女方所提条件,在不损伤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均被接受。因此,“嫂吉”(媒人)在撒拉族婚俗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身份很高。故有“天上无云不下雨,世上无媒不成亲”之说。
    就是这些协商达成的“协议”,成了撒拉族婚俗的原型,被因袭下来。于是,“嫂吉”头次登门所带的礼物成了“说茶”(几封获茶);说成后所送的谢礼成了“定茶”(几封获茶和一件布料)。然后就进人“协议”的核心—送“麻艾勒”。即:男家邀集十几位本家族老人、至亲给女家送去所协定的马两匹,或马骡各一匹。困难人家可用几只羊代替。
    婚礼第一步:新郎在伴郎和本家族男宾客的陪同下,到女家念“尼卡哈”,并接受阿闽提问“清真言”和“作证词”。男女双方和在场众人听阿篙念“尼卡哈”(宗教证婚词),并向大家散了核桃和红枣后,婚姻才算生效。接着从男家来两名迎娘;女家派两名伴娘,在“四娘”的簇拥下,由女方家族两名男青年左右搀扶,新娘倒退着走出家门;并哭唱“撒赫西”(对父母的谢恩词);要从左至右绕迎亲马一周,然后从左扶上马;迎亲马启步时向马蹄泼一碗牛奶,以求吉祥。送到男家后,就席前女方推一名老者说唱“吾热赫苏”(嘱托词)。人席时阿舅坐上席,与“嫂吉”并列。宴席结束时给阿舅抬羊背子(羊大腿连接尾部的一大块);给母亲放一定数额的“答弗拉”(答谢钱);最后由女方一名至亲男青年给新娘“巴西阿施”(把姑娘发型解开,以示已结束姑娘身份),并说唱几段祝福词。到此,新娘才能坐下进餐,婚礼终告结束。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撒拉族婚俗也在不断地变革。倒退出门,绕马一周,马蹄泼牛奶等已不复存在。骑马改为坐小车。唯独“麻艾勒”仅变更物种。送马变成现金和布料,现在干脆全部现金支付。数额竞达数干至上万,甚至数万。
    “麻艾勒”—是撒拉语名词,直译过来是“牲畜”。很显然在撒拉族婚俗中的这一称谓是直接由当时“协议”所定应送物种而演成,是一种应履行的义务。《古兰经》谕示:“你们应当把妇女的聘仪,当做一份赠品,交给她们。如果她们心甘情愿地把一部分聘仪让给你们,那末,你们可以乐意地加以接受和享用。"(4:4)。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实事: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宗教与世俗互相影响。

    丧葬习俗
    撒拉族的丧葬习俗,也与婚俗一样受到来自宗教和与异族通婚时的“协议”两方面的影响。只不过撒拉族的先民们对丧葬事宜中的宗教防线坚守较严。所以在沿袭下来的丧俗中宗教内涵较浓。《古兰经》谕示:“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21:156)遵循经典精神,撒拉族的丧俗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一样,一直坚持着三“原则”,四“程序”。即:速葬、土葬、薄葬;沐浴亡人、给亡人穿“克凡”、站“者那则”、诵经埋葬。
    然而,特异之处就在薄葬一节。因为丧俗中世俗事宜的决定权在男亡人的舅家、女亡人的娘家。他们按照“亡人背土、活人负债”的世俗观念,要亡人的儿女们施散一定数额的现金戴获茶、青盐,以表孝心。

    葬后第三天,丧家要幸羊,打羊肉份子,煮“麦仁”饭(多种原粮混合煮成的粥)。邀集全村老少共吃“麦仁饭和羊肉份子。这是一项特俗,其渊源很难考证。若推想,可能是先民由中亚带来的习俗。因为他们迁来落居时已经是穆斯林。而“麦仁”饭是圣人称赞过的饭食。穆斯林遵循“圣行”是很自然的。
    从第四天开始。每天早上“晨礼”后邀集全村老人吃一顿早矍,至40天。在“头七”、“二七”、“三七”、“四十天”、“百日”、“周年”等几个规定性的日子,都要礼请全村阿周、老人诵经、赞圣、聚餐。声势一般较大,借此表达子女们对先辈的养育之恩。这一习俗的渊源现在也很难考证。
    服饰习俗
    撒拉族的服饰现在已基本异化。祖先遗传的代表服装;男子的“白丝布汗裕青夹夹”;妇女的“长衫子坎肩绣花,已成为只在特定情况下对外的象征性服饰。唯有独具魅力的“盖头”仍保留至今,成为撒拉族妇女服饰的典型特征。“盖头”本来是宗教服饰,它源自于伊斯兰教规定。《古兰经》谕示:“你对信女们说,叫她们降低视线,遮敝下身,莫露出首饰,除非自然霉出的,叫她们用面纱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饰。"(24 : 31)穆圣也强调说:“真主不接受不戴‘盖头’的成年女人的礼拜。”因此,“盖头”在撒拉族妇女服饰中更具特殊地位。
    撒拉族先民在中亚生活时的“盖头”样式究竟怎样?已经无法考证。而现代的“盖头”裁制很精细。一要选色二要选料。即:青年绿、中年黑、老年白;要质地较好,且较薄轻的面料。把一端裁缝成圆形,以便匀称地套住头部,下端自然垂落在肩头戴背部。前面按照脸型,两边各缝一、垂帘,下摆缝接,以便遮住前颈和胸膛,小垂帘中间露出脸盘。于是既能把教义规定的胸、颈、耳、头及头发等羞体全部派盖起来,也起到了头饰美化的功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妇女们佩戴“盖头”的方式也在逐渐地演变,她们对头部装饰的样式也在逐步多样化。
    饮食习俗
    撒拉族的饮食习俗带有纯伊斯兰饮食文化的特点,没有掺杂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古兰经》谕示:“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训门的佳美的食物,你们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崇拜他。他只禁戒圳门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2:172-173)穆圣说:“吃一口非法食物,真主不接受40天善功。”因此,撒拉族先民严格遵循教义、教规,在异族饮食文化的包围圈中,仍然保住了饮食习俗的伊斯兰本色。
    撒拉族的饮食以面食为主,辅之以肉类。在面食的制作方法上也与其他穆斯林民族大同小异。但喜事吃“油搅团”、丧事吃“麦仁”饭是撒拉族饮食习俗的典型特色。每当婚事宴请宾客的头一天,本家族全体成员聚集一起吃“油搅团”(以油伴面而做成);送亲到对方村子时本村嫁到该村的女乡亲端“油搅团”迎接;妇女生育坐月子必吃“油搅团”,娘家看望产妇一定送“油搅团”。可遇到丧事,葬礼后第三天,必定给全村老少供“麦仁”饭。平常请客必定端上油炸蛋糕、糖包、肉包和手抓羊肉。家常饭食中烧锅膜模和示面片最吃香。麦茶和奶茶最受青睐。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略谈历史课堂对语言表达的要求
    略谈明清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制约——与战国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