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酷跑动作游戏《镜之边缘》中的女主角费思的形象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争议。诚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的确很大,至少就女性审美这点来说是这样。对于女性,亚洲人与欧美人的概念彼此大异。虽双方的概念都以女性为包含有娇媚神秘的意识,但其观点在根本上是不同的。这与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基础的差异相联系,亦与文化产生的思维模式的迥异有关。
[关键词]女主角形象 审美差异 东西方文化 思维模式
前不久上市的酷跑动作游戏《镜之边缘》中的女主角费思(faith)是个东方人,但游戏的开发商是瑞典的d.i.c.e.工作室,所以他们按照自己对东方的理解设计了这个人物。
日本玩家在看到这张海报后,开始抱怨欧美不懂亚洲人的审美。他们说:
サワラ:日本人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长相。
メバル:外国人画的女性角色差不多都是丑女。
アロエ:上面那个说实话看起来有点像反派。
一些感到非常不爽的日本玩家自己做了一副他们心目中的费思画像,这回日本人倒是满意了,但美国人又看不顺眼了:
ericacrab:“他们以为把西方人身上的特征安在东方的主人公身上叫美,太悲哀了。”
grosvenortobias:“我觉得东方版的脸还不错,但就是看起来岁数太小了,而且脸也太圆……”
danin:“原来日本人就喜欢这种看起来只有14岁但却发育异常的女孩”
谁对谁错不要紧,关键是,我们必须得承认,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确实很大,至少就女性审美这点来说是这样。从吕燕,白灵,刘玉玲这些在欧美走红的亚洲女星,我们可以更好的体会这种文化上的差异。
从中国人传统的角度看,美女一般都具有杏仁大眼、柳叶眉、樱桃口、瓜子脸、削肩、蜂腰等共性特征,整体来看要显得肤白貌美,温柔典雅。甚至连眼睛细小的日本人也不例外,因此亚洲人的审美观基本上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女权主义运动,饱满的胸脯也成为女人美丽的重要元素之一。
从古至今,从赵飞燕、西施到现代的诸多影艺界名星,如赵薇、范冰冰,或者从我们女同胞个人的审美角度来讲,无不把大眼做为美的标准之一。化妆时最费时间,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自己眼部的修饰,大而有神的眼睛几乎是所有女性所追求的美的化妆效果。有的不惜通过做双眼皮,隆鼻来达到这种效果。但是这并不是使自己妆容上显得更欧式、西方化,而是从古至今,眼大、鼻高、胸挺并不是西方人共有的特征,而是诸多东方人也称之为典雅美貌的特点之一。因为同为肤白,西方人就显得红而粗糙,而东方人相比之下更加细润;同为大眼,可是西方人的凹陷一些,而东方人就显得清秀水灵;同为高鼻,西方人就显得突兀个性,而东方人自信高雅;同为大胸,西方人就显得臃肿,而东方人则显得风韵。当然,这只是我从一个东方人的视角来看这种审美差异,如果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来看,肯定会持有相反的观点,也许他们更多的会把中国女人形容成一只瘦弱的小鸡。
这种思维的差异性究竟源于哪些因素呢?以各自文化生成所依赖的地理环境基础的差异为依据,我们可以把中西文化双方分别归结为内陆型文化和海洋型文化,也即所谓的“黄色文明”与“蓝色文明”。
首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造化之功,同时也说明自然环境对人格塑造影响的巨大。“人的个性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个方面的产物。”其次,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而且也包括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马克思指出,“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了不同的生产资料和不同的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不相同。”
对于女性,中国人与欧美人的概念彼此大异。虽双方的概念都以女性为包含有娇媚神秘的意识,但其观点在根本上是不同的,这在艺术园地上所表现的尤为明显。西洋的艺术,把女性的肉体视作灵感的源泉和纯粹调和形象的至善至美。中国艺术则以为女性肉体之美系模拟自然界的调和形象而来。对于一个中国人,像纽约码头上所高耸着的女性人像那样,使许许多多第一步踏进美国的客人,第一个触进眼帘的便是裸体的女人,应该感觉得骸人听闻。女人家的肉体可以裸露于大众,实属无礼之至。尚使他得悉女人在那儿并不代表女性,而是代表自由的观念,尤将使他震骇莫名。为什么自由要用女人来代表?又为什么胜利、公正、和平也要用女人来代表?这种希腊的理想对于他是新奇的,因为在西洋人的拟想中,把女人视为圣洁的象征,奉以精神的微妙的品性,代表一切清净、高贵、美丽和超凡的品质。而对于中国人,女人爽脆就是女人。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下面几点:
1.中国人思考以直觉的洞察力及对实体的全面反应为优先,西方人以分析的逻辑思考为优先。因此,从faith的外型上,东方人以整体效果来感受,而西方人则分析了东方人的某些局部特征来制造这样一个酷跑model,并非从整体的审美效果出发。
2.中国人以感觉作为现实体不可分的一部分;对于事物的看法,不像西方人传说理由,而多兼顾感觉,有时且将感觉置于理由之上。如医疗,在西方特别重视病人体温的升降,在中国则还是注意病人的感觉如何。 因此,尽管faith的形象部分反映了东方人的某些特征,但西方人没有兼顾到东方人所能接受的整体美及其对内心的反映。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东西方文化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完全的“西化”,反对一切东方文化传统。一种是完全的保守,认为东方文化高于西方文化之上。事实上,即使是完全“西化”的人,对于东方文化也是处于“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都逃脱不了文化对他的烙印。在现代化甚至“后现代”都已经到来的时候,如何梳理我们的文化价值,使之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物质世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女性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爱玲.流言.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