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文化工业 历史语境 启蒙理性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阿多诺提出文化工业理论的历史语境进行考察.发现德国魏玛时期也曾出现过美国大众文化的形态。在对阿多诺批判美国大众文化的追问中,发现文化工业理论根源于理论家对德国法西斯社会的思考,是对启蒙理性批判的延伸。
自1978年《哲学译丛》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翻译和介绍开始,法兰克福学派至今已经有30年了,而其中的大众文化批判则在进入90年代之后渐渐多起来。在对文化工业理论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之后发现,论文主要是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一、介绍文化工业理论在中国的引入与发展:二、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这一部分的文章从哲学、社会学、传播学、美学等不同角度对理论的内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解读,并且一般在篇末会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一些评价:三、分析文化工业理论的生成语境:四、运用文化工业理论结合当前中国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学、电视、电影、美学、音乐和新媒体等;五、对文化t_业理论在国内出现的被误读的状况进行纠正和分析。
这些文章中与历史语境相关的较有代表性的是赵勇的《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一文,指出构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逻辑的前提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模式,法西斯主义带给‘社会研究所’成员的痛苦记忆以及20世纪30~60年代美国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并且强调是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之下,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这篇文章对笔者的思考很有指导意义.也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也正是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发现作者写到美国大众文化时说:“这样一种欣欣向荣的文化景象对于这群有着贵族文化背景且长期与高雅文化耳鬓厮磨的法兰克福人来说却是完全陌生的。”而笔者在查找史料的时候发现德国魏玛时期也存在着大众文化形态,所以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那么为什么阿多诺不批判这个时候德国出现的大众文化.而要在十多年后批判美国的大众文化呢?
法西斯专政的刺激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出现可以说是魏玛时期大众文化与美国大众文化两个时间点之间对阿多诺、霍克海默等法兰克福人产生最大影响的事件。德国出现法西斯专政之前,有3个重要的时间点:
1.战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并且初具帝国主义特征的国家。19世纪末,德国的工业化进入第三个高潮。国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战后。一战后的德国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国。战争的失败使德国内外交困,背负了沉重的赔偿负担。软弱的魏玛政府又无力改善这种混乱的局面,这些因素使国家的经济逐渐衰退。而1924年美国的“道威斯计划”使德国社会在美国模式的引导下逐渐向自由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美元的大量流人,美国资本在德国工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美国的生产方式,如标准化、合理化、规模化生产等也为德国企业所接受。随之发生改变的还有德国的社会结构、文化
3.1929年经济危机。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国内的社会矛盾,魏玛政府垮台,希特勒开始宣传他的法西斯主义政权。
回顾法西斯专政之前的德国我们可以发现.德国经历了经济技术高度发达的阶段,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美国生产方式的影响促成了魏玛时期的大众文化的繁荣,而面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候.德国却选择了法西斯的道路。
德国法西斯具有其特点,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民参与。在20世纪30—40年代.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卷入了纳粹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和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法西斯主义在任何国家内都没有在数量和质量上获得像在德国这样的群众基础:这种基础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这里那么广泛、那么活跃、那么狂热”,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法西斯制度在实行恐怖和灭绝方面达到德国这样的程度”。被失业、贫困以及强国梦想蒙住了双眼的德国人民对法西斯政权的拥护、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让德国这个过去以理性著称于世的国家变成一个疯狂、野蛮的人间地狱。
阿多诺、霍克海默等法兰克福学派主要理论家都有犹太血统。在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专家马丁·杰所写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宗师:阿道尔诺》一书中,将犹太血统作为阿多诺思想形成的五个力场中的一支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犹太情感是“虽然微弱却很明显的”。法西斯政权之前的阿多诺对自己的犹太血统并没有很强烈的感情.甚至还在“短时间中并不认真地接受过他母亲的天主教”。但在他从纳粹德国流亡出来.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直到惨绝人寰的奥斯威辛大屠杀的发生,这些深深地刺激了阿多诺。唤醒了他的犹太情感。
一方面.现实的黑暗残酷让阿多诺非常痛苦,另一方面,犹太人的救世信仰召唤着阿多诺,面对德国民众集体追随法西斯主义,他又希望能够唤醒民众。他在1951年发表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对毁掉了的人生的思索》中这样写道:
在绝望面前.唯一可以尽责履行的哲学就是.站在教赎的立场上.按照它们自己将会呈现的那种样子去沉思一切事物。知识唯有通过救赎来照亮世界:除此之外的都是纯粹的技术与重建。必须形成这样的洞察力,置换或疏远这个世界,揭示出它的裂缝、它的扭曲和贫乏,就像它有朝一日将在救世主的祥光中所呈现出的那样。
这段回顾式的话语或许正是当时他的心情写照吧。
以上这些因素的合力,促成了研究所多年不懈追问的一个核心问题:启蒙突破了神学的束缚,带来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社会条件,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却走向了理性的反面,而不是启蒙时预想的达成了人的全面发展。
罗斯福炉边谈话
1937年6月.阿多诺应霍克海默的邀请,在纽约作了短暂访问之后,于次年2月.正式来到二战爆发前夕的美国。
这个国家经过罗斯福两届连任的治理,从表面上来看已经恢复了经济危机之前的繁荣。但是经历过大萧条的人们仍然是神经过敏的,他们从电影、广播中逃避现实,寻求安慰。而其中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可以说是人们心目中大萧条时期阴霾天空下的一道阳光。在他任期的12年中,共发表了3o次炉边谈话,涉及从国家事务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美国的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炉边谈话与希特勒运用广播的本质相同。而同样善于运用广播媒介的还有一个人——正在德国实行法西斯专政的希特勒。希特勒上台第三天,就在电台发布《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随后一直到二战时期,希特勒发表了大量富有煽动性的演讲,每逢纳粹集会,这些咆哮般的演讲就会通过电台播放出来。且不论罗斯福与希特勒讲话内容的正义与否.仅从本质上来看,都包含了这样几个要素——主体:权力机构;客体:民众;介质:广播,并都希望传递的信息能够影响民众的相关认知。“在官方广播中,人们从公共生活那里形成的所有自发性都受到了控制。都受到了训练有素的监听者、视听领域的竞争者以及各种经过专家筛选的官方广播节目的影响。”阿多诺的这段论述表明揭开炉边谈话温暖的面纱之后,看到的是权力机构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对人的控制。
炉边谈话显示了媒介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亲密度。以炉边谈话这样一个事件,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美国社会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美国学者指出:
在整个30年代.几乎没有什么比新闻影片、画报、广播节目以及好莱坞电影更能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了.对于知识界及一般公众而言,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是无孔不入.无法回避的.不管电台播放些什么,不管电影公司放映些什么.数以百万计的人每天晚上听无线电,每星期看两场电影,已养成习惯。甚至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日益取决于《生活》杂志和《时代的进展》节目中卢斯的观点;人们认为恰当的举止也要以电台或银幕明星为典范。除了这些明显现象外,传播工具还有更微妙的作用:利用无线电广播室的政府好像亲切地来到了每个家庭的炉火边,从而取得了人们对新政各项政策的支持。新闻纪录片的技巧和电影对白一下子闯进了文学领域.连小说家似乎都在不知不觉中承认.如果他的技艺不能适应大众文化新时尚.便无法生存下去。
这一时期.电影成了美国的重要工业之一。1939年,它的收入达7亿美元,相当于每户人家要付出25美元。收音机也得到了普及。在1930年至1932年之间,有40o万家庭买了收音机;到1939年,8o%的家庭都有一台收音机,平均每天要收听4小时。同时.电视也已经出现。1938年.电视机已经可以在百货公司买到。第二年,电视机的制造商已有十几家,以至于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插手,以便使设备标准化。
这些描述和数据告诉我们2o世纪30年代末的美国大众文化随着媒介技术的高度发展进入了千家万户,进人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阿多诺同样也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大众文化的普遍性和对人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作用。
由于阿多诺是在对启蒙理性的追问基础上来思考文化工业的.所以他看待美国大众文化时总带着一种忧虑与批判的眼光。或者说这一时期的美国大众文化现象只是阿多诺的一个研究标本,他是带着对法西斯德国丧失理性的追问来研究美国大众文化的。而这种被视作一种意识形态控制方式的大众文化进入了全美人民的日常生活,便不能不让阿多诺担忧和焦虑。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法西斯政权唤醒了阿多诺的犹太意识.使研究所确定了他们要追问的核心问题。并在此问题的指导下展开对美国大众文化的批判。从中我得到下面两点结论:
1.文化工业批判是对启蒙理性批判的延伸。
阿多诺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是在法西斯政权上台.流亡到美国之后发生的事情。就像上面所分析的那样.德国法西斯的政权促使研究所成员思考为什么启蒙的发展使启蒙倒退回了神话;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没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而走向了人性的反面。这些思考引导研究所对启蒙理性进行批判。而将文化工业批判的对象大众文化进行抽象,也就是技术在权力的利用下对人的一些影响的讨论,因此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对启蒙理性的批判
但是文化工业批判又并不等同于启蒙理性批判,因为它是对一个实实在在的社会标本进行分析,那么就必然有这个标本本身具有的特性。所以我认为文化工业批判是对启蒙理性批判的延伸。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阿多诺对美国大众文化的批判其实都是根源于对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思考,而不仅仅是对美国社会的思考。
2.文化工业理论最终的目的是指向人的发展和解放。
从学理上来讲.“批判理论就是希望通过事实或显示的批判与否定,来唤醒或转变群众的意识,也就是希望社会理论家的分析、诊断能被群众所取用,以破除他们的错误意识,从而唤起群众自发性的行动来改革社会现状,迈向合理的社会秩序”。批判理论不同于实证社会理论的一个地方在于它并不着力于描述社会现实是什么.而是着力于批判之中建构理想中的社会应该是怎么样的。并且通过这种批判来唤醒民众的意识.希望避免所批判对象被民众接受而导致人的退化。同样地,作为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理论的目的也并不在于否定大众文化。或者说不在于批判大众文化本身,而在于批判这种权利主体通过技术对人的控制,并借由这种批判来唤醒民众的意识.所以说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最终的目的是唤醒人们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