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文化体制 文化市场 文化产业
论文摘要:广西目前正处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制约其文化发展的弊病有市场、经济、政府管理体制等层面的原因。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越须健全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建设,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机制。
广西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强省。要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对广西的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以旅游业和出版业为龙头的文化产业获得了突出的成就。以南宁民歌节和“印象·刘三姐”为主的文化企业已形成品牌,并充分利用了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山水旅游文化资源。目前,广西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处于起步、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完善、总量规模偏小、效率不高的问题。与文化发展的省市和地区相比,广西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周围的港台大众文化、广东都市文化、湖南影视文化、云南民族旅游文化相比,广西的文化事业还处于明显的弱势和滞后。这些都形成了强大的现实压力,使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改革势在必行,而且必须要加大力度进行,否则,全球化时代中的文化建设就会因为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严重束缚而无法展现生机和活力,最终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把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到了要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我党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的战略高度去认识,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也被更明确地提了出来。总体而言,就是要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广西省内,文化系统的体制改革已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和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直属单位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组织开展了三个层次的调研工作,包括以人事部门为主的区直文化系统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调研、会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进行的全区性文化体制改革专题调研以及组织各市文化局局长、厅属单位和厅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分两批赴华东三省一市及西部四个省进行考察调研。自治区领导曾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区内文化系统体制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了五大突出问题:1.广西区内文化企事业单位人员能进难出、用人机制缺乏活力;2.分配形式单一、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3.经营意识淡薄、自我涵养能力较弱;4.经济效益普遍较差、艺术人才流失严重;5.机构设置不适应时代发展、文化艺术资源亟需整合。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直属企事业单位共30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个,博物馆3个,图书馆1个,群众艺术馆1个,艺术创作、研究机构2个,中等艺术职业学校2个,演出经纪机构1个,其他文化事业单位l0个;另有广西电影公司、广西文化物资供应公司2个企业。截至2004年底,共有在职职工1451人。目前,广西文化体制改革已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改革思路。广西文化厅体制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繁荣为中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建设文化强省和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两手抓,两加强”、“政策先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广西自治区文化厅在以上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并在调查研讨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把广西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的改革思路确定为全面规划,分类指导,逐项突破,稳步推进。具体来说,就是着眼文化工作全局,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通盘考虑,全面规划;区分不同的单位类型,明确各自的改革重点,分类进行指导;以人事制度为突破口,分项进入,逐项突破;先试点后铺开,积累经验,分部实施,确保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进行。
2.确定改革试点,探索改革新路。2002年广西自治区文化厅参照文化部直属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有关精神,借鉴圜家图书馆和一些兄弟省区的改革经验,在广西图书馆、广西艺术学校、广西歌舞团、广西演出公司、广西电影公司和广西文化物资供应公司等6个单位实施了改革试点。这次改革试点主要是在人员编制、经费来源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所实施的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深化改革工作,具体有五方面:(1)重新实施“三定”(即定岗、定责、定员),推行人员聘用制度;(2)疏通出口,妥善安置分流人员;(3)建立激励机制,扩大内部收入分配自主权;(4)试行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责任制,改进直属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5)探索了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子。
2003年l0月,广西文化厅总结了2002年试点工作的经验,继续以贯彻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文化部《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3]l4号)为契机,以转换机制为重点,在八大艺术表演团体、群众艺术馆、艺术创作中心、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文物商店、舞台设备技术研究所、文化音像社、幼儿园、医务所以及《文化报》编辑部等21个事业单位全面铺开改革试点,取得了许多新的突破。
3.努力树立典型,带动全区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花大力气把重点放在抓好厅属单位改革上,目的在于通过“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其中一些改革力度大、效果好的单位作为全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典型,以指导各地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在组织领导方面,要求各市要认真贯彻落实文化体制改革这项文化工作任务,并安排各市文化局局长参加文化厅组织的文化体制改革考察调研;在工作指导方面,文化厅有关职能部门广泛搜集、整理相关改革信息,积极为基层文化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工作指导。目前,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地正在借鉴文化厅直属单位的改革实践,酝酿实施本地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政策方面,文化厅于2003年10月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自治区人事厅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人事部、文化部<关于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意见》(桂人发[2003]116号),下发至各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文化局,使基层文化单位推进改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广西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
广西相对滞后的文化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束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这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特别是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的压抑和伤害,文化人才大量流失,文化原创能力降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受到削弱。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制约着文化发展的事例随处可见。概括说来,制约广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弊端和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落后。受经济总量偏小的影响,广西目前的人均收人刚达到1000美元,处于全国的中下等水平。广大的群众还未实现小康的生活水平,他们的收人主要用在了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上,因此很少有钱来进行文化产品的消费。物质条件的落后决定了精神消费的水平,这是制约广西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和阻力。
2.文化管理体制滞后。政府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实行国家统包统管为主的文化管理体制,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抑制了文化事业单位和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文化事业发展缺乏活力。在管理上,政府没有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企业作区分,文化事业单位没有转为企业,而是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模式和机制办事,政企不分,缺乏效率,只讲投人,不讲效益,造成文化资源的浪费。政府对文化事业实行统包统筹,集政、事、企为一体,造成政事、政企不分、管办不分,使得一些文化主管部门成为旧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这些文化单位的领导者既是政府的公务员,享受公务员的待遇,又具有国有事业性质,享受着事业单位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还是企业的主管,享受着企业的工资、奖金、福利,这些既得利益使得他们缺乏改革的动力。
3.文化市场发育滞后。在观念上,人们还没有把文化生产力看作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认识模糊,特别是对文化市场存在顾虑。群众对盈利性的文化产品不愿去消费,造成文化市场不能充分发展。加上文化商品的内容老化,流通渠道不畅,运营模式的单一等因素,限制了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政府领导在机制上缺乏市场意识,没有建立起包括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方面的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广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把经济效益当作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结果造成了文化市场发育的不健全,文化产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使供求矛盾突出,文化市场无序。例如像话剧团这样建起了自己的剧院的,也因为负担不起排练中的各种开销,如电费等,常常把剧院闲置。这些剧团都有不少作品在全国获奖,如民族歌会《八桂大歌》、民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彩调小戏《追》等等,却始终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以致直接影响了品牌生命力的延续。
4.缺乏完善的文化管理法规。目前区政府还未从立法上落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造成文化管理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t分突出。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行政审批和行政命令的手段来管理文化工作,文化管理部门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法制意识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些重大的产业及活动可能因为领导一时的失误而造成重大的浪费和损失。政府换届或新的领导上来很可能会改变文化政策而影响了文化建设的连贯性。
5.文化投人不足,文化设施落后。长期以来,广西经济总量小,财政收人比较困难,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欠佳,处于西部地区的中等水平,加上政府缺乏前瞻性的文化体制改革,未形成健全的文化企业。加上投融资渠道单一,主要由政府投资,民间和社会资本被排斥在外,限制了文化企业的繁荣发展。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偏小,特别是对于社会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不足,结果使得公益性的文化设施长年陈旧,得不到维修和更新,在全省范围内缺少一些标志性的文化公共设施和娱乐场所。如整个南宁市目前仅有一家综合剧院,那就是南宁剧院,文化系统各大剧团除了话剧团自己筹建了一个剧院,木偶剧团的儿毫剧院于今年元月竣工,2月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外,其他剧团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剧院,租用南宁剧院来进行演出,通常要支付3000元一5000次的场地租用费,这对各大剧团来说无疑是个比较沉重的负担。这些因素都减少了公众进行文化消费和娱乐的积极性。
6.文化人才流失严重。广西过去在文化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大奖,但有不少是聘用了区外的文艺人才和专家。由于受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的影响,文化事业单位的工资待遇偏低,加上整个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实行,文化事业单位的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不当,使一些优秀的文艺人才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他们也逐步被沿海的先进省市所吸引和挖掘,结果造成了广西文艺人才不同程度的流失,给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循环性的困难。
三、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出路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已制定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和方针政策,将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件对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企业作了区分,并对文化体制改革作了试点工作,在不少沿海发达的省市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获取了宝贵的经验。但目前对文化体制改革仍然争论较多,疑虑较大,加上改革的成本又较高,使这项改革在艰难地进行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广西的文化体制改革可以借鉴一些先进省市的经验,同时结合自己的文化优势和实际情况来展开。针对当前广西文化发展领域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对症下药。具体来说,广西文化体制改革的出路主要有以下几条:
1.成立广西文化事业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应主要由各方面的文化专家组成,他们负责研究和制定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现有的管理法律和法规。通过积极开展有关文化事业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提高我区文化事业发展政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统一管理隶属于文化、旅游、工商、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的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确保广西的文化安全,政策能够得到落实。以改变目前文化管理体制的僵化和各类部门的混乱和权力交叉现象,并适应国际多元化资金、科技和行业相互交织交融的形势和状况。同时,可以利用广两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在制定政策、法规方面的权限优势,为广西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规条件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加强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化领导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文化事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文化单位运行相结合的文化管理体制。要探索、建立既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又体现文化产业特殊性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制度。为此,要相应地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部门的行为,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加强宏观管理,搞活微观管理。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具体分出新闻媒体,出版单位,文艺创作、演出单位,影视创作、电影放映、出版发行及印刷、演出娱乐等经营性文化单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几种类型,分门别类地指导,提出各自的改革目标、任务,使文化产业的比重应该大大超过文化事业。新闻媒体单位要实行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从它分离出来的经营业务部门和各类经营性文化单位,包括意识形态很强的出版单位等,原则上都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而对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则要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内部管理机制。
3.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培养文化市场竞争主体,塑造现代文化企业,真正把文化生产经营单位放活。为此,应当积极培养文化主体及文化产品专业市场和文化产品要素市场。在全区范嗣内探索实行文化市场统一执法,进一步理顺和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扫除各种阻碍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陈旧观念,加大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意识观念的宣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投资力度和资源整合力度等,运用市场机制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同时,发挥名牌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集聚,优化文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加强对文化企业的引导和管理,使其能实行公平竞争。
4.改革文化投融资体制。要改变过去由政府单一投资的模式,积极推动资本运营,促进文化事业向社会直接投融资。大胆引进非公有制资本和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投资,使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投入文化产业的比最大大超过国家投入。在国家文化政策引导下,还叮以实行股份制改造,向外省市学习,鼓励多种经营模式,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的形式筹集资金。同时,政府可设专项基金,加大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投入。要改进文化市场的准人制度,除了涉及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领域外,都应逐步允许民营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要改变金融财税等部门对文化领域的支持办法,加大支持力度,把文化企业纳入信贷计划之中,利用低税收政策支持新兴和创新型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的发展等。
5.改进人才管理机制。要发展广西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必须有人才作为保障。因此,政府应当引起重视,加强人才机制方面的管理和培养,在政策、待遇方面要给予优惠和照顾,使优秀的文艺人才能留得住。同时,还要争取吸引外省市的优秀文化人才来广西工作,加快文化人才的集聚,推进文化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步伐,促进广西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人才结构,结合公平合理、劳者多得的分配制度和奖励机制,收人能高能低的内部机制。这些文化人才包括各专业门类的艺术拔尖人才,优秀的文化研究学者、专家、管理者等。此外,还要加强区内艺术人才的培养,包括扶持高校的文艺人才队伍,创办文化艺术学院,与外省进行人才交流合作等,重点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中青年跨世纪人才和少数民族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总之,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人才,解放文化生产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最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只在运行机制上做文章,不触及体制问题,难以深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还要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平衡。广西的文化体制改革应该依托自己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山水旅游资源优势,利用西南大通道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的良好时机,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的机遇,塑造自己的知名品牌和文化精品使广西的歌咏、铜鼓、节日、民俗文化、山水旅游等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出来。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励创新,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精心指导,大力支持,并根据不同情况承担改革的成本。同时,要积极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突破体制的障碍,顺利实现适合于,西实际情况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并最终达到“公民素质高,科技教育发达,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企业蓬勃发达”的文化强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