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检查权改革与儒家文化的结合
论文关键词:儒家文化 检察权 改革 中国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和谐”司法中,检察权的改革为当前的热点问题,究竟如何实现检察权的改革,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能否溶入其中,以实现中国特色的检察权本文试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司法权的传承,探求检察权改革的方向。
  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根基于这个国家所拥有的精神文化,一种传统,历史传承下来不变的文化。两千多年前,西方自然法学派产生发展,而在中国,儒家文化开始萌芽发展。直到现在,我国的司法理念与司法建设,仍或多或少带有深刻的儒家文化内涵。
  一、儒家文化下的法学理论
    (一)历史上东西方不同文化关于法的认知
    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铸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与西方产生的法学家阶层(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柏拉图)不同,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法学家阶层,法学理论主要是拥有综合型思想体系的人。因而,作为儒文化主张的法,自然受其他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中法的理论,来源于其所尊从的“礼”与“仁”。而其中一个重要特点,重刑轻民。此外,法应让位于德,如果有民犯罪,首光的做法是先教化,然后才能予以惩罚,正所谓“有教无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这种“仁”的理论,是在治国中以德为先的早期渊源。在“礼”上,孔子受“天人合一”的影响,崇尚“人融干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并将其固定于世间,把君主制看作是亘古不变的礼之核心,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基本制魔,甚至演化为把“尊尊亲亲”作为刑罚的前提。
  (二)伟家烈事法律理念的根源
    儒家思想下法的理念,采用“以人至上,而非以法至上、情溶于法”的法的指导思想,这主要源于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观。血亲主义植根子中华民族的骨髓中,因此,“家国一体,政教不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很有市场。因而,作为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矛盾的社会规范,其自然会溶于情感主义。在儒家看来,刑罚的实施不得逾越其所倡导的基本原则,即不但亲族间不能相互主动告发,而且要“子为父隐”。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儒家形成了“刑”的刑讯制度及‘气情溶于法”的刑事法律原则。
    (三)儒家文化所释放的法的理念及此种观念的历史影响力
    从以上的解析,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文化下的法仅作为社会秩序的辅助调整手段,儒家文化主张“家族主义”和“义务本位”。其主张的“明德慎罚”思想,不但有利于达到惩治犯罪的需要,也有利于维护犯罪者作为人的利益。从社会控制,犯罪预防、矫治而言,“道德齐礼”、是重在治本的古老综合性犯罪控制说的体现。最后,儒家一方面提倡忠、孝,另一方面又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这种力求平衡的法律准则,后来被括述为“中庸之道”,至今仍在维持正义与公正的衡平中为法所采用。
    二、儒家文化法律理论对司法体系的影响
    (一)儒家文化对我国传统立法体制的影响
    首先,古代的立法原则及法之专语均冠以儒家经句,甚至直接用儒家学说来断案,最著名如“春秋决狱”。这是由于作为调整社会秩序的法,其天然与影响着社会秩序变更的儒家文化有紧密的依存关系。其次,古代立法以礼为导是封建法典的特点,而这毫无疑问是儒家文化广泛影响社会,进而表现于法上的产物。最后,礼制下的立法不但对古代,对当今社会仍有深刻影响。作为“亲尊至上”的观念的存在,至今对家长、师长对孩子如何教育及其手段的问题仍难以规定,以致出现很多家庭问题而法律又无所适丛的问题:作为“礼越于法”思想的存在,至今仍使当今立法中是否应以法的理念为主要出发点立法存在争议。
    (二)儒家文化对我国传统司法体制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立法和司法活动围绕行政展开,行政与立法、司法不断交叉,甚至合成。儒家关于和同、集体的思想影响着司法的建制,其中只强调整体而忽视个人的思潮形成司法“无讼”之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经过发展,演化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起诉事项进行限制,越诉要罚;另一方面,禁止利于诉讼的行为,规定有疑就受罚。如禁止、限制讼师的代理行为。儒家文化关于司法的见解,表达其对人类和谐统一,共同发展、不分私立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其对家族和血缘的重视及人之交往的德行要求,但其完全的想要社会归于正位而否认司法,是一种理想状态。很难想象,一种仍需法制调节的社会会因人的自觉守法而变得合理公正。今天,我们的很多民事案件,甚至刑事案件,都没纳入司法程序,这与古往今来倡求的“和为贵”是分不开的。

    三、当代关于儒家文化下法的理念的优劣两面与检察权现状的认识
    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法文化,进而影响着检察权的改革。这种影响有优亦有劣,不但通古,而且论今。因而,我们应总结其对于法的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不从”,为现代中国检察权改革的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素材。在笔者看来,儒家文化与检察权的结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严格行使检察权与和谐司法的结合:二是建立有优秀传统特色的检察权。
    (一)严格依法行使检察权与和谐司法并不矛盾
    从社会秩序而言,儒家文化宣扬“以德为政”,强调“德主而法辅”。在笔者看来,现代社会的“德法之争”实质在于是否坚守传统。从生物学与社会学双重角度看,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下,就社会而言,公共权力的承载者,不可能是理性化的代议制政府或个人,也不能是高度自觉的无政府状态,只能是社群的强者:就人而言,生存经验与智慧至上者谓之强,强者与公共权力的交融必然要受到制约,以防社会因权力的不均而失衡,这就产生了法;我们不能保证人现在乃至将来都能有极高的修行。这应是法治的理论源泉。在现实中,我们脱离不了法,这体现在:在调节阶级、阶层、个人关系中,利益的分配应通过协商与约定,并通过强制力实现,这需要法治:要协调现代国家的总体发展,法相比于德更显理智。
    然而,单一的把法作为辅助手段是不能走向法治进程的。我们不能忽视德的作用。儒家文化所主张的德,为人们更好的遵从法,真正走上法治之路,提供根本上的保证。在德的佑护下,人们才能从自我修行中真正懂得遵从良好稳定社会制度的重要性,离开了自觉而仅有强制力的法,不可能实现“从内心守法、用法”的法治社会。从以上分析可以明晰,在社会中,固有、构成性的规则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真正让每个人都能和规则和为一体,“自觉”才是关键所在,因而,法治与德治是相统一的,我们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继承儒家文化的德治思想,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思想,将检察权的行使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法德文化氛围。
    (二)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应如何建立有特色的检察权
    从细微德法之实践上看,儒家文化所宣扬的理念对现代法之进程的推动,功过参半。从积极上而言,首先,其所主张的集体主义倾向,有利于在法律活动中实现相对正义与公平,做到“两利相逢取其重,两害相逢取其轻”:在保护个人利益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等等。其次,其主张的“明德慎罚”与“人性论”体现了惩罚与预防相结合,惩罚在于改造的刑法精神,至今仍为中国所吸纳。再次,儒家文化倡导诚信原则,主张“通工易事……市,而不征,法而不,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被认为的民法中的帝王条款。最后,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现今守法的依据之一,被法理学所采用。
    从消极上而言,其所创立的“血亲主义”致使司法制度即使在生活层面上也无法独立:它的官本位思想致使行政能力过强,而立法、司法能力严重不足,使社会权力有所失衡;所谓的“礼尚往来”与“宗族主义”给中国法律层面上的腐败埋下伏笔;另外,人的感性认识与理智认识的差异也不断显露于立法、司法中从而给中国法治建设以巨大阻力等等。
    从以上解析中,不难看出,儒家文化所宣扬的理念对现代法之进程的影响是利弊想容的,因此,中国在处理法治进程中的矛盾时,从儒家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中国应建立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华法系,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特有的检察制度。在法治化进程中,我们所应从儒家文化的优秀点中继承的无需多说,对不利因素,也不应该一概排斥。笔者认为,首先,不能实现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其次,端正立法、司法、行政的关系。要摆脱儒文化下的“官本位”思想,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到立法与司法的权限及其重要性;对立法机关而言,要真正发挥其处于核心地位的功效;对司法而言,鉴于中国仍摆脱不了“血亲主义”伦理价值观,在营造诚信司法的氛围下,采取陪审团制度:再次,存有民族色彩的法治国家在迈向法治社会时,应尊重人民的情感。公平、正义、公正总是相对的,因而,我们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适当考虑民意是有一定意义的,但这不等同于一味牵就,由于民众缺乏法律意识,所以加强法律教育,不断宣传,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最后,中国的宗族观念在一定时期内不可改变,因而法律在改革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生搬硬套,否则易激化矛盾,反而有违法治的初衷。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试论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中国近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试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
    试论中国文化支撑对外汉语传播的可能性
    试论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的的构成和要素
    试论感生母题在中西方文化中运用的异同
    试论五四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影…
    试论中国文化与现代装潢艺术设计
    试论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试论旅游发展中的“跨文化”战略
    试论文化意识对文学研究的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