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温州市支中心
论文摘要:回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温州市支中心发展的历程,提出了关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建议,以解决共享工程发展中的困扰,使共享工程网点为我所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文化部与财政部于2002年共同启动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并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怀。“十一五”规划,将共享工程列为七项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其后又把共享工程提升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2008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共享工程间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温州市支中心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共享工程上马的当年就同步展开了建设工作。
一、共享工程发展历程
共享工程实施六年来,实现了推广运行方式逐渐多样化、后台维护日趋便捷化、资源建设丰富化与特色化、网点建设快速化与规模化。
(一)推广运行方式的演变
在起步阶段,共享工程实施走的是“处处服务器架设,时时光/硬盘拷贝”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完全依靠中心自己的力量拓展基层点。此外旧常维护也基本依赖支中心,数据拷贝加本地服务器的模式本身导致日常工作量相对较大。2004年,vpn技术的引进,虚拟专用网络的建成,使得共享工程网络维护更加简单,资源更新维护在服务器端完成即可,提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内在意义、提高了基层中心对共享工程中信息资源的可用性。2007年,共享工程南方镜像站点的建立,使得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的资源获得性、可用性进一步提升。随着网络传输、卫星传输、光盘、移动硬盘等方式的引人和综合应用,网络传输体系不再单一,更加高效便捷,不管有无网络都有共享工程,有网络的地方更加快速便捷。
(二)资源建设日趋丰富化、地方化,建成一个多层次资源建设体系
在共享工程实施中,国家及省、市、县各级中心先后加人了资源建设的行列。国家一级的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内容包罗万象,是一个大百科全书式的资源中心,面向全国,并开办了农村版、社区版、企业版、少儿版,兼顾了普适性和特色性。实际上是共享工程初期唯一的专供资源。一些人往往把共享工程等同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站,这是由于初期资源提供的缺乏而导致的狭隘的理解。浙江省分中心随后也开发了自己的共享工程平台,建立了面向全省的特色数据库体系—浙江记忆(包含浙江家谱总目总要、风景浙江、越剧数据库、浙江名山古寺图录等)。2007年以来又加大了投人,向全省提供以账号登陆方式使用的商业数据库。2005年底,温州市支中心也利用搬迁新馆的契机开发建成了数字资源平台,除了外购部分商业数据库外,自己也开发出了温州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温州人著作数据库、温州地方文献目录、南戏专题网站、温州鼓词视频数据库等地域性较强的特色数据库。温州市各县也开始通过与省、市中心合作,积极发掘地方特色资源,申报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于是,瑞安藤牌舞、泰顺廊桥等都分别进人了项目申报审批阶段。
(三)网点设施共享共建,实现规模化、全覆盖
2006年6月,浙江省被文化部列为共享工程试点省。《关于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下发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始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合作。这一举措,使共享工程建设体系摆脱了人员、资金等的限制。于是,场地有了,遍布乡村社区的远程教育点及设施也有了,还有了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通过共享共建,对软硬件资源实现了互惠互利,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大共享,超体系,宣传了自己,壮大了自身,实际效果明显,共享工程延伸到了温州市所有城乡地区。
共享工程实施六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2007年12月底,温州市在网点建设方面,共建有共享工程基层示范点131个。其中,县(市、区)级分中心11个,乡镇级基层示范点48个,村庄、社区基层示范点72个。从2006年开始,与组织部门共享共建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暨共享工程项目,目前已建成5 989个教育点,共享工程基本覆盖了温州地区所有的行政村。在资源建设方面,除了可以同步接收国家中心和省分中心的资源以外,还依托温州市图书馆数字资源平台,建成了一个拥有 8000多种电子期刊、40多万册电子图书、7 000多部视频讲座和特色数据资源的本地数字资源库,总容量达到了。
二、对共享工程的几点思考
经过六年的发展,共享工程点铺开了,文化信息资源也逐步丰富了。但是,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偏差和误区,管理上还存有不少盲点,远远没有达到深人人心的地步。其他与共享工程并列的七项文化重点工程项目,如村村通广播电视、重大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等都开展得轰轰烈烈、如火如茶,且反响强烈。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共享工程的社会认知度,更好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益。
(一)应明确公共图书馆在共享工程中的角色地位
公共图书馆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主体,往往就是地区共享工程中心。事实上,共享工程已经成了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但是,很多人,包括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和实施共享工程维护的人员都对此认识不清,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都打了折扣。其实,一方面共享工程挂靠在公共图书馆,直接利用公共图书馆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另一方面共享工程投人的资金设备也能为公共图书馆所用,可以说是预算外的一笔投人,也是一种共享共建,共享工程其实就是构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两者水乳交融,最终提供的都是公共文化服务。同时,文化主管部门应积极介人,理清理顺关系,明确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责,并给予一定的权利,投人人员和资金,在服务点的评定、复查方面让公共图书馆更多地介人,以确保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掌握服务点的信息并把握发展方向。
(二)保持方向,坚守文化服务阵地角色
公益性为主、社会效益第一,是共享工程始终强调并应该严格遵循的原则。然而,在共享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恰恰在这方面容易出现错误。在笔者撰写这篇论文的同时,就有共享工程服务点被媒体曝光。主要是某些共享工程服务点,在对未成年人及服务内容的管理等方面严重缺失,导致服务点与经营性网吧混淆。更为恶劣的是,共享工程的牌子反而成为一些经营性网吧应付相关部门检查的护身符。这说明了对共享工程认知度的缺失。否则,居心不良者就不可能挂共享工程之名,行网吧之实了。共享工程一直以来最让人批评的地方在于,或是规模小,缺场地、缺设备,无法提供服务;或是规模大了,性质变了,等同于网吧。如何加强对共享工程服务点的监管和服务点自律,维护好共享工程的公益性,必须进行更多地思考与付出更多地行动。有一点应特别注意,那就是:电子阅览室作为共享工程的主要部门,但不是唯一载体。四川省广元市图书馆在帐篷内几十平方米的空地上,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的视频资源、计算机和投影仪等简单设备为各个安置点灾民放映电影,深受民众欢迎。他们通过最简单、最基本的服务,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最显著作用。提供服务过程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良好的形象塑造也能带动自身的发展。
(三)加强资源建设,提供内容丰富而有特色的服务
共享工程之所以成为共享工程,其根本在于它所提供的服务。上到国家中心、下至基层服务点,都应该是资源建设和提供的主体,都应该各尽所能、力所能及地建设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要根据需求和资金情况,可以直接外购人一部分成熟的、利用率高的商业性数据库,如万方、维普、cnki、龙源、读秀等,同时结合地方特色,自建部分数字资源,如温州市鼓词视频点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点播率很高。同时,在开放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知识产权的问题。 (四)扩大、夯实共享工程建设体系
共享工程要发展,通过建设示范点可以达到良好的示范和宣传作用。通过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合作,已使共享工程网点布局趋于全区域化。其他可以合作的空间依然广阔,如与教育系统、广电系统的合作仍有待开拓,与它们合作必然会促进共享工程的极大发展。这是共享工程发展壮大自身的内在要求,其实也是节约型社会、合作型社会的必然需求。
三、结束语
共享工程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回顾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应该说共享工程大有可为。结合六年来的发展经验,要继续开拓服务点,但不是单纯地增加服务点;要丰富资源供给,也不是单纯地丰富资源供给,最终的目的是使这些网点和资源为共享工程所用,成为坚实的文化阵地,满足群众的文化信息资源需求。总之,是为了一个目标,即八个字:“管理规范,服务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