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数字图书馆;问题;思考
论文摘要:“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是我省文化厅主持建设的一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创我省文化工作新局面的文化系统工程。全面、正确地理解该工程的基本含义及客观依据,充分认识工程建设的社会价值,准确把握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并研究建设,认真解决制约工程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在工程建设中始终保持一副清醒的头脑,真正知道我们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即福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组成部分(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当前,为加快推进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央将文化共享工程纳入了(国家与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文化部研究制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回顾“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历程,检视已有经验,对其中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对于做好下一步工作极有裨益。笔者认为,下列几个关键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深入研究。
1关于“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基本含义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是我省文化厅主持建设的一项利用先进技术开创文化事业新局面的文化创新工程其探索与实践已近6年。但时至今日,在文化系统内部仍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该工程不甚了解,或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致在具体工作中摸不清方向、找不准定位、理不清关系,甚至鼓不起热情。因此,全面、正确地理解工程的基本含义,贯彻落实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对于扩大工程建设规模与成效,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基本含义是:在省文化厅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全省文化系统力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支撑,在充分顾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对我省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数字化转换,通过互联网、卫星、资源镜像‘移动介质传送等手段将资源传输到基层,利用覆盖全省的网络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上述含义主要明确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1工程建设的领导问题
工程是涉及我省文化系统各级部门、单位、城乡基层文化站的文化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省、市、县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只有文化主管部门领导得到落实,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全面贯彻实施。
1.2工程建设的力量问题
工程建设涉及人、财、物等多方面条件,不能仅依靠我省某部门、某单位力量。而是要动员和组织全省文化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力量通过对各部门、各单位优势条件的综合利用,形成建设之合力,以实现工程目标效益最大化。
1.3工程建设的对象
工程服务的对象是我省城乡基层百姓。其中以农村广大群众为重点。通过向农村基层开辟不受时空限制的文化传播新渠道来较快解决农村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1.4工程建设的手段
工程建设不能采用单一手段而必须针对我省各地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条件、人员队伍紧质的不同,综合运用互联网、卫星、资源镜像移动介质传送等手段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1.5工程建设的目的
工程建设不只是为了解决我省某个地区、某家单位的文化建设问题而是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基层文化阵地提升基层文化单位服务实力增强活力,消除城乡信息鸿沟保障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权利以繁荣我省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二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提出及客观依据
2 .1“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提出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提出,经历了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不全面到比较全面再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该项目的创意,始于1999年。当年福建省图书馆的有关同志将如何建设”数字图书馆”这个课题和新时期里如何激活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这个课题联结起来催生了暂名为”农村知识网络工程”的项目草案。此中最具创新意味的突破点,在于省图书馆第一次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纳入范围更为广博的文化科技教育网络建设之中。此后在2000年对项目草案讨论修改时范围调整为整合文化系统的文化资源名称亦相应调整为“福建文化信息网络”。但从原来建设”数字图书馆“这样单纯的图书馆行为,提升为建设“数字文化”这样政府行为的思路却一直贯彻下来,直至在省文化厅有关文件中正式予以确认。
2000年春我省文化厅党组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决定启动“福建文化信息网络”试点建设工作。在文化厅党组的正确指导下试点工作在我省山区、沿海同时展开稳步推进。经过近两年的试运行,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产生较好的社会反响其经验与做法,受到文化部领导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年4月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福建文化信息网络”自此成为文化共享工程的组成部分被规范命名为“福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 .2“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客观依据
我省农村广大群众求知识、求富裕、求娱乐的迫切需求决定了建设“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客观必要性。我馆有关人员参与“21世纪福建农村文化发展战略’‘课题调查发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省农村基层文化站图书馆(室)总体状况不令人乐观,主要原因是乡财政投入不足。陈旧的书报刊使越来越多的农村文化站图书室失去了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面对这种状况我省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己创办了形式多样的图书室、读书社。这些情况说明农民群众渴望读书看报。如何使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尽快摆脱困境少花钱又能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我馆的有关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后认定要使农村基层文化站及其图书馆(室)短期内摆脱困境少花钱又能基本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必须采用创新的思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解决我省农村文化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争取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社会效益,需要依靠科技的神奇力意闯出一条超常规发展的新路,即建设“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有机联系起来。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成果决定了建设‘’福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客观可能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上世纪九+年代以来,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热潮纷起。作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一种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方式,数字图书馆得到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纷纷将其列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11 )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级战略研究方向加以研究和开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在这些国家已取得初步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试验始于1996年由文化部组织申报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该项目启动建设后于2001年5月通过专家技术鉴定其成果为我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化建设莫定了基础。以上这些成功实例与经验使得以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支撑的“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有了现实可能性。
3关于“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社会价值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从酝酿构思到正式启动历时近两年。此中有需筹措经费等方面因素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花在了人们对于这个项目社会价值的考究上。对于一个要求以政府行为主导的项目社会价值的大小是其成败存废的关键所在。就工程而言经过几次调整修订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大致可归纳如下:
3.1探索传播先进文化的新路径
在文化系统中率先初步探索一条与时俱进的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新路子。党中央提出:”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我省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就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对文化部门而言通过政府行为引导与项目带动牢牢把握精神产品的传统传播主渠道和现代传播主渠道;.,,这对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构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满足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求富裕、求健康‘求文明的需要抵御腐朽没落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整顿“网吧”的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既有堵又有导。
3 .2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基层单位的活力
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一些基层文化单位陷入扶持不足、资源不多、活动太少的不良循环之中。建设“福建文化信息网络”能以相对较为低廉的投入,有效实现全省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任何一个基层文化单位只要能接入省文化信息网络就等于拥有了省文化信息网站所拥有的海量数字化资源。仅需数万元的投入.即可获取原需花费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才能得到的精神产品。这就实实在在地为城乡基层文化单位建成了一支永远不走的高质盘的“文化工作队’‘。而且由于提供的是.”你点我播”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吸引群众旺盛人气,这样就有望通过有所作为使基层文化单位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好我省文化信息网站对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文化单位有如锦上添花:对“老少边穷”地区基层文化单位则如雪中送炭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地区的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难题。
3.3盘活全省文化系统宝贵资源,力争获取社会、经济双效益
我省文化系统拥有大量极其珍贵且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整合开发这个资源宝库一方面仍要坚持运用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则要尝试学习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为这些精神产品多提供一种传播方式多建卒一条传播渠道。这样既可多途径地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又有望培育出我省文化产业新的萌芽。通过推进“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力求做到文化事业兴旺、广大群众满意。
3 .4提升数字图书馆建设内涵,推动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
提出建设”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比图书馆原来单纯提出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更能获得政府部门的关注。对图书馆而言所扮演的仍是自己本来应当扮演的社会角色。通过承担“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建设任务图书馆不但锻炼了自动化专业人才增加了自动化建设经费而且在本馆所拥有的数字化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方面也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4关于“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具体运作
“福建文化信息网络“是一项集全省文化系统之合力开展建设的文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节多。这就要求工程的组织者应能把握重点统揽全局否则将不可能对工程进行正确的计划和部署。笔者认为,在众多的工作中应抓住中心技术平台构建、资源组织建设、资源传输、基层网点建设与服务、项目管理与人员培训这五个基本环节。只有抓住了这五个基本环节,才可能把工程的全局理顺并将其贯穿、连接起来从而带动工程的其他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因此加深对这些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和理解,对建立不同层次和配套成龙的工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4 .1中心技术平台构建
中心技术平台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其服务性能的强弱、存贮能力的大小、安全措施的完备与否是工程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在技术平台方案设计上必须坚持“以软带硬“的思路。所谓“以软带硬“就是根据工程多以视频、图形图像资源为主的特性在硬件的选配上考虑大存贮量、高吞吐力的设备配备。在平台服务界面设计上,少设限、少画框,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简洁、易用、方便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方案设计始终唯此才能保障工程建设的服务成效。从提供不间断的各种网上应用服务建立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好的运行环境这一建设目标出发我省中心目前配备了各种高性能的交换机、企业级服务器、视频服务器、nas存贮等硬件设施及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windows2000)、信息安全系统(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灾难恢复系统)、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ver 2000)、全文信息检索系统(下rs)等以适应大规模的应用。
4 .2资源组织建设
资源是工程的核心其内容丰富与否、适用性强弱是决定工程活力的关键。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源的组织建设上必须牢牢把握工程建设的重点与特点即以服务农村基层群众为重点:以解决农村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为特点在工作实践中坚持以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所谓适用性即选建的资源应贴近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所谓可操作性即选建资源应是我省文化系统本身所具有版权或已获使用授权的。据此我们将资源内容圈定在电子书、报刊、影视、戏曲、歌舞、美术、风光片、科教片等几个方面明确以视频资源为建设重点。
4 .3基层点建设与服务
服务是工程的关键其成效大小是决定工程预期效益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要保障服务成效对基层点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至关重要。根据工程既提供静态资源(如电子书、报刊)、也提供动态资源(如影视戏曲等)的特性,我们在基层点方案设计中考虑服务环境动静分立即分别建立电子阅览室和视频点播室。电子阅览室与原有的图书室相结合通过电脑为基层群众提供电子书、报刊及其它网上信息的阅读服务:视频点播室通常与原有的歌舞厅或多功能厅相结合通过一台电脑(实施网上点播)和一台投影仪(或大屏幕彩电)为基层群众提供影视戏曲的娱乐服务。
4 .4资源传输建设
资源传输是工程的命脉合适的方案设计是工程运行成效的重要保障。由于各地的差异决定了工程资源传输不能采用单一模式而必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网络基础环境采用资源镜像、网络传输、卫星传送、移动介质传递等多种手段让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的加以运用唯此才能将工程建活、建好。就工程而言针对我省通信条件较好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以地面网络传输为主卫星传送为辅的资源传送方案即网络中心采用1 00m宽带ip接入:基层文化站采用2m adsl专线接入并辅于卫星接收与移动介质传送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资源传送问题。
4.5项目管理与人员培训
对于一项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仅依靠省文化厅的管理和省网络中心的技术指导显然是不够的应建立以省、市、县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文化单位参与的管理机构并落实领导,才能保障工程协调、有序、健康的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根据基层管理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管理水平总体较弱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规范与技术管理培训并在工作实践中具体传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提高基层服务与管理水平。
5关于”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发展思考
5 .1网站建设方面应狠抓资源的到位整合
资源是工程的核心。从工程目前运营的情况上看在其他条件到位之后资源不足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表现失去了早期的红火也逐渐失去了对基层百姓的吸引力。因此在工程未来经费投向中应加大资源建设经费比重并确保资源建设资金到位。在资源整合中应狠抓人员落实与工作机制落实。目前省文化厅虽在网络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中专设了资源整合工作小组但工作程序尚待建立。而这个小组能否正常开展工作直接关系到文化信息网站能否正常生存。
5 .2妥善处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必须未雨绸缪
尽管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我们在筹划建设工程开始就将其列为必须首先考虑予以适当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凡已商业化的数据库等产品尽可能购买web版;上网影视片主要以爱国主义影片和我省文艺音像出版社、省电影公司拥有版权的作品为主且与其他需要顾及产权保护的作品一样以核对密码准入的方式与因特网用户隔离。这些措施中我们认为最符合工程运作的方式,就是既借用因特网传输信息又不让未经授权的因特网用户获取不该获取的信息将共建共享圈定在各级文化单位主要是图书馆(室)、文化馆、乡镇村文化站之间进行。
5.3加强日常管理和活动辅导
应组织专门力量,切实加强对已入网基层文化单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辅导工作。即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活动。由于文化信息网络建设主体是省文化厅这就要求这个项目只能起积极的示范作用绝不允许发生社会上的“网吧“里发生的某些不良现象。但由于因特网自身的特点,加上目前入网单位多为最基层的文化站管理力量总体较弱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基层入网单位的管理工作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笔者建议,省网络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应尽快考虑建立分级督察制度充分调动省、市县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有关文化单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加强对入网单位的管理力度,确保不出大事故。从目前试点运行情况看个别单位在设备到位、线路开通之后仍存在文化站专职人员不专职、活动开展不经常等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依靠上级多派辅导人员下基层协助试点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督促其多开展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只有让当地群众觉得文化站关门就难受让当地领导觉得文化站开门有好处才能逐步使文化站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上述这些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只有首先研究弄清这些问题才能在从事与”福建文化信息网络”建设有关的工作时始终保持一副清醒的头脑真正知道我们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进行”福建文化信息网络“的建设前无古人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可借鉴。因此经常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必须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进行理性思考才能尽量不走或少走弯路。面对当前我省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特点我们完全有信心掌握运用新时代中的新技术奋力开创一条新时期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