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汉字饮食 对象食物 制作力 一式 饮食文化
论文摘要:汉字里蕴涵有饮食文化信息它包括饮食的内容与对象、食物的制作力一式和品类。汉字中有关饮食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古老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反映它既反映出我国烹饪饮食的传统与特色又通过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为反映出人们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心理与礼仪。汉字是研究我国历史和文化的沃野是丰富的矿藏这就是研究汉字形体的意义所在。
古人说食色性也。也就是说人之于饮食与美色是其本性所需要是其天生所必须。而在这先天生就的两种物事中“食”又是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人维持其生存的物质必需品的主要来源。囚而古人从果腹之初就一分注意对可以食用的物类、制作的力一法、制成的品种和食用的力一式力一法与礼仪等进行研究或总结从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信息在与人类文明几乎同时产生的语言里就有留存而作为记录语言的文字除其读音与意义里有保存之外在其形体之中还有着语言音义里所寻觅小到的珍贵信息。
饮食文化应当包括两类一是“饮”即茶、酒之类二是“食”即食物的摄取其对象应为饭食肉菜之属。《诗经·小雅·绵蛮》“饮之食之教之诲之。”郑玄笺“渴则与之饮饥则与之食。”应当说这是一种大类的划分。小过在古代越古越如此“食”‘饮”是可以与相包含与代替的。古有膳夫之职据文献记载其小但管吃也管喝。但是我们此处所论之“饮” ‘食”则于此小采而仅就摄取食物这狭窄区域内淡“饮”论“食”。“饮”就是汤类、粥类的食物“食”就是饭类主食、菜肉类副食的食物。而对于其上一层次的所谓“饮”的内容我们仅取“酒”文化之一种专题论述之。
“饮”“食”的构形贮存着熟食与造酒的信息“饮”字最初的形体像一个人俯首吐舌依傍在酒坛子边喝酒显然是专为饮酒而造的。“食”的产生则表明人类饮食进入熟食阶段。“食”字的甲骨文形体下而是“篡”的象形字上而像一个盖子。“篡”是古人盛黍.程.稻、粱等主食的器具圆形上而有盖子来保温。“食”所从的“篡”字到小篆时形变作自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称《说文》说“像嘉谷在裹中之形”意思解作“谷之馨香”又说可当“一粒”讲。这样一来小篆的“食’夕也应当做重新的解释。“食”上而的盖子变作“人”是“集”的古字下而的自字当为一粒一粒的米集在一起而成食物的意思。但是小论怎么变“食”表示粮食所做的主食这点信息还保存着。
人类饮食的具体内容最早包括哪些品种囚为可见的文献记载具有问接性而见仁见智。从历史上看我国是在经历了相当长的茹毛饮血的狩猎时期之后逐渐进入农耕社会的。就世界范围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考其源流许多农作物是古代人民从野生植物驯化选育而来的。远古传说中有神农氏“始作来相教民耕种播殖八谷使民粒食”。其中所谓“八谷”是:种谷物最初确为们物囚无记载而至今小得而知。现在所见最早的是汉代人的说法其包括麻、黍、程、麦、叔大豆等后世略有小同总体上看是八谷之中有“稻”而无“麻”。在古汉字里:种谷物的形体符号都有这也从另一个力一而是个印证。后世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小断发展“八谷”已小是仅指那些具体的谷物了而是泛指所有的粮食作物是粮食作物的总称。
就古人的饮食对象而言除上述八谷之类外其品种还涉及谷物、菜蔬、动物、鱼类等等日_在古代文献中都有记载。有的在目前所见最古老的汉字中还有其形是惟妙惟肖地对其记载对象的观摹写”是中国古代居于首位的庄稼。它是山荞狗尾草这种植物接驯化来的。许慎释之为“斋也八谷之长”。甲骨文“程”字形体山一个人形和禾苗形两个构件而组成是一个腿膝着地的“人”手持“禾苗”的抽象构形图像一个人在种禾的写意。就其字形而论这小是一个嘉禾的名称字而是一种生产活动的行为力一式咚。但正是通过这样一副农作图而鲜明地映衬出“程”这种当时主要农作物的形象来。“黍”是一种薪性的谷物囚为它是在大暑时成熟故而称作黍。在我国商代已有黍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甲骨文“黍”字的是一枝散穗的庄稼旁边都注上水的形状除水形符号另有寓意外其字形可谓惟妙惟肖了。“稻”是稻谷的通称。其小篆字形为形声构形法所致故许慎释为“从禾舀声”。甲骨文“稻”字“从米从酉象米在器中之形”“麦”许慎释其为“芒谷”甲骨文中有其形体是一株麦形的透视图即整株形体山两部分组成其上像麦的枝十和披散下垂之叶形下像其深入土中之根系这种构形将其麦根长而耐旱的特征给衬映了出来。“林”甲骨文“林”为“术”形是一株与“禾”稍有卜_别但其实质基本一致的禾类植物形状。叔是豆类食物或农作物的泛称。“叔’夕古谓之“乃、”汉代称做“豆”今字作“叔”是豆类之总名。囚而许j滇称其为“豆也”。对其字形徐楷《说文解字系传》以下称《系传》有释说“豆性引蔓故从有歧枝非从上下之上也。故口象乃、生形小象根也。
古人所食之谷类农作物从山“禾”字所组成之汉字看也可以说是丰富多样如“穆”“禾也”“私”“禾也”“徐”“稻也”“秧”“沛玉谓稻口秧”“赚”“稻小薪者”“税”“稻今年落来年自生谓之税 "等。《说文》里还收有多种粮食名称如精 ,粮,等等。
瓜果蔬菜之类也是古人食用的对象。在汉字里“瓜’川果”是有所别的在木口果在田口顽 “瓜者滕藤生布于地者也”。“瓜”字字形中像瓜实外像瓜蔓是一个生动逼肖的象形字。“果”一般指树木上所结出的果实。金文字形就是一棵木树上有果实的象形字是一个联系紧密形象生动的独体摹写符号。“菜”是可食用的菜蔬类的总称。菜属的字有“芥”“菜也”“葱”“菜也”古有“山葱”和“冬葱”等种类“蒜”“荤菜也”即辛荤均菜 “楚葵也”即今之水芹菜“韭”“菜名。一种而久也故谓之韭。
动物类的食物有家养和猎取的两类。家养的又分为专供食用类的和兼作食用类的。所谓专用的是指其驯养动物的目的就是为了食用它是狩猎时代的替代和功用的延伸5所谓兼用是指其驯养动物的目的小在于食用而是农耕时代的动力替代物是狩猎时代捕获物在使用价值上的派生。专供食用的如泵、羊、兔、鸡、鸭兼作食用类的有牛、马、驴、骡、犬等。猎取的食用类动物有虎、狼、野猪、野羊、野牛、野兔、野鸡、野鸭和鸟、鸽、燕、雀等等。对这些动物类的食用对象无论是其家养还是猎取是专供还是兼用汉字里都有惟妙惟肖的构形义索的象形字并山这些具有类化的义索组成相类的诸多动物名称字既是一个又一个动物的族类又是一个又一个汉字的族类。就汉字族类而言它承载和传递着一分丰富的汉民族古老的驯养业的文化信息。
在饮食文化中闪耀着光辉的是食物的制
作力一式和品类其制作力一式包括对食物加工原料的制作和对接食用的食品的制作。
对食物加工原料的制作如案是碾轧禾穗而取谷。许慎谓其“栋禾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下称《义证》说“此言治登场之禾。音乡治场谓之案场。有田器口衰滚以石作之圆如屋柱长四八尺有轴转之故口栋。”禾谷碾轧取之之后就是脱壳了。古时脱壳的基本力一法就是用石臼春捣此法“稻”字一分形象逼真。“稻”字金文写作多种字形贮存着一分丰富的文化信息。如有一字形上从“禾”表示其之所属是为一种可以食用的禾谷之类的农作物下从;即手手下从“米”再下而是春米的一分形象地表明了稻米加工的过程。与春捣之法加工谷物的还有相关汉字可以提供佐证。“枯”是春捣粟米而小破碎的种加工方法“呆”《说文》谓其“春模也。从臼米”。就其字形考察是山臼与米两个构件所组成臼为加工的器具米为加工的对象其寓意一分明了。据文献记载这是将炒熟的米麦春捣成粉的一种加工力一法。汉字里春米的工具和力一法也有遗留如“滩”《说文》“春也”是用脚春米的器具。土场《说文句读》以下称《句读》说“柞臼任手滩则任足。又有水滩小劳人力。”在加工力一法上也有精加工的程序如“踏”《说文尸臼已复捣之口踏”。《玉篇·石部》释“踏”“再春也。”综合二说之意“踏”就是初次春完之后又再春捣它是一种对米谷的精加工。谷物春捣去皮去壳之后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这种进一步加工的信息在汉字里也有反映如“精”《说文》谓其“择也”司马彪《庄子》注说“简拣米口精”段玉裁也说“简即柬俗作拣者是也。”
这些都是拣择米粒的一种加工力一法“释”是用水将米粒淘洗以使之净的力一法。《说文》释其为“溃米也”徐楷《系传》作“渍米”。段注说“渍米浙米也。渍者初湛诸水浙则淘汰之。”
饮食文化在人类发明了用火熟食之后才得到飞速地发展。《礼记·礼运》己载说古者“末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以炮以播以烹以炙以为酷酪。
“以炮以播以烹以炙以为酷酪”的多种食品加工力一法在汉字中也遗留有丰富的信息。其中加工使熟的力一法有“炊”是烧火煮熟食物“烨即“炊也’夕也是烧火煮熟食物“烘”是烘烤食物“撒”是先将糯米煮熟使之扩张、肥美然后再十熬的一种制作法“鼓”的异体所载的信息是将米类蒸至半熟然后用笛箕出再用散蒸熟。这种做法是将米饭加工的过程分为两段前一过程是将米下水煮沸后过程是将捞出的半熟米蒸熟之。其前一过程称之为"鼓”后一过程称之为“馏”。“”《说文》“炊铺饥也”就是非常迅速地烧火煮晚饭。段玉裁注口“铺日加中时食也。晚饭恐迟炊之疾速。故字从火。”
在食品加工中制作十粮也是一种力一法如“粗”是将米麦炒熟“煎”是“熬也”是将有汁的食物熬十“熬”是“十煎也”是将食物用火煎炒致十。用火烤肉和鱼也是力一法甚多如“炙”是最原始的熟肉力法之一。炙是个多体象形字演变的会意字像用火烧肉火在下肉在上旱烤状。它是熟肉的统称。“熹”是“炙也”是用火烤肉。其甲骨文字形是上为食物类的器皿下从火故商承柞《殷虚文字类编》说其字形中的四个小点“像火上然”。“播”是把成块的肉去掉毛后一而一而傅于火上翻烤。《诗经·生民》传说“傅火口播。”“炮”其字形从火从包包又山“勺”和“匕”所组成“勺”《说文》释为“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匕”《说文》释为“象子末成形也”。这种分析是否完全合乎古人造字之初的真正用意姑日小论而“火”炙烧一个完整的日_含有内核的对象则是毫无疑义的。与之相似的制作方法还有“衷”是连毛在起烧烤肉的一种力一法与“炮”小同之处是用微火烤肉。囚为其有所相似故《说文》释为“炮肉”囚为其有所相异故《说文》释为“以微火温肉也”。土场《句读》也有释说“衷者古语炮炙者今语以微火温肉乃其事实也。”与这种既相似而又有微别的十肉之法有多样故有多种字形记载之。
谓其“以火十肉”此字形有人认为“此即今之焙字”山此等可知其应当是用火将肉烘十的一种力法。其字有异议如徐铱以为“当从憔省声”“炙”《说文》“炮肉也。从肉在火上”是把肉串在火上烧烤是守“炮”基本相同的一种力一法故徐激 《说文解字注笺》谓其“炮与炙对文则异散文则通”。与其相似的还有“燎”《说文》“炙也从炙寮声’夕也是把肉串放在火上烧烤。对其“炙”之同与异段玉裁注口“其义同炙其音同燎。”肉类之外也有将鱼放在火上烘烤的制作力一法如“憔”《说文》谓其“置鱼笛中炙也”是将鱼放在竹筒里烘烤的一种力一法。
在食品制作中还有将多种原料或食物掺和在起而成另一种食品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古人对于“烹饪”一要求熟二要调味的要求的产物。“妖”《说文》“内肉及菜汤中薄出之”是将肉和菜纳入沸汤之中急速取出而使其小熟也。是味调和的浓汤《诗经》里已有“亦有和嚣”的记载。从其字形所显示其小仅有烹制食物的类器具还有“羔”的形体段玉裁注“羔”“儿从羔者羔犹美也。”这是言说这种力一法制作的汤的美味。再从其异体字所见还有从羔从美者山羔之蕴涵美义而至接宣示其美义可见言其汤美之佐证无疑了。
《说文》谓其“以米和羹也”是用米掺和着肉菜羹汁而作成的食物。“尾”《说文》谓其“糜和也”“糜”是稠粥“尾”是用菜掺和着的稠粥也是用几种原料或食物掺和制作而成。土宁先生曾就几个汉字来分析其中所蕴涵的农耕时代观念的文化信息时说“同样反映农耕时代观念的还有《说文》上齐部‘齐禾麦吐穗上平也。’这个字用禾穗等齐的形状表示饮食的配力一《说文》八上皿部‘孟调味也。’这个字表示调味的器皿也从‘禾’。声音的和谐字也从‘禾’这反映了古人把人为种植、天然长成的庄稼看成是最和谐的东西。美声、美味都以自然谐调为审美的高标准。可见食品制作力一式的多样化小仅是满足人们日味的需要同时也有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等多力一而综合囚索的反映。
相对于饮食的原料加工和食品的制作力一法制作出的食品种类史是丰富多样可以依其品类将其分为饭类、饼类、肉食类和其他类也可以依现在的分法将其分为主食类和副食类。饭类的有“饭”《说文》“食也”是煮熟的谷类食物“撇”是用肉汤汁或菜汤汁所浇的饭“弩”是聚成团的饭生半熟的米饭或粥类食物“糜”是稠粥弩.等也是稠粥。饼类的有“饼”是用而粉做成的扁圆形的食品餐《说文》“稻饼也”是用糯米做成的把段玉裁注口“以秧糯米蒸孰饼之如而饼口餐”“弄”粉饼其或体为“饵”段玉裁注口“饵者稻米粉之为饼。”在食物中饼类为十粮易于携带故另有十粮者也可入此。“椎”是十粮“背’夕也是十粮还有“模”是炒熟的米麦也是十粮“果”是春捣成粉的十粮。在诸多的食品中肉类食品名称甚多堪称为一个肉食文化的大观园。在这个大观园中“肉”为类化的义索。“肉”在古文字中是一个大块肉的象形故《说文》谓其“献肉”。“献肉”是大块切肉甲骨文、金文均像肉块的形状。对其字形古人多所称说或谓其“象屠者所割胁肉形中二胁骨也胁肉最美故古人象之”谓其“篆象截育平而之形中乃肉之纹理以生肉难象取状于献与血同意"。山肉这个义索构成诸多的表示肉类品名的汉字传达着丰富的肉食文化信息。其可分为原料的精加工肉、丰肥类的肉、十制类的肉、将制类的肉和其他肉类食品。其原料精加工的肉有“献”“大育也”是大块的切肉“服”“薄切肉也”是薄薄的切肉“脍”“细切肉也”是把肉剁成细末拌以调和而烹食的肉“散”“杂肉也”是杂碎的肉“月等”“切肉也”是切成块的肉“掇”是挑取骨头之问的肉。丰肥类的肉有“月柔”是肥美的肉“胁”“肥肉也”“肴”可吃的熟肉“朋”切好的熟肉放在血中拌和成肉羹。十制类的肉有“脯”“十肉也”“修”“脯也”也是十肉“膜”和“月雨”也是十肉“月熬”是没有骨头的十肉“踞”北力一谓十鸟肉之名“膊”是贴在屋上暴晒十燥的薄薄的肉片。将制类肉食有“青”是蟹将“肌”是熟肉将"蜒”是生肉将是有骨头的肉将“腊”是猪肉将“耽”多汁的肉将。其他肉类食品有“脓”用肉调和的羹汁‘月竟’,多汁的肉羹“腮’夕也是肉羹“胰”猪肉做的羹“刚匕”祭肉后又为祭名“川”祭神时求福用的肉“舷”是牛的重瓣胃也就是牛百叶牛肚百也叫牛百叶。
汉字中有关饮食文化的信息是我们古老民族饮食文化的系统反映它既反映出我国烹饪饮食的传统与特色还通过与其相关的各种行为反映出人们在享用饮食过程中的各种形态、心理与礼仪。在饮食中饭适其时各种时段的饭食均有名称。
“像”《说文》昼食也。从食象声”是午饭。土场《句读》说“音乡谓广几饭口像饭。”段玉裁注也说“今俗谓日西为晌午顷刻为半晌狄像之遗语也。”“飨”《说文》铺也。从夕从食”《二苍》说"铺夕食也”均说其为晚饭。“铺”《说文》“日加中时食也。从食甫声。”是说日头在中时吃晚饭。这几个字从另一力一而反映了古人有食两餐的习俗。饮食的形态也在汉字中有所反映如“即”《说文》“即食也”甲骨文和金文极像其情态其字形体山日和一个如食器的符号所组成以像人就食之形“餐”《说文尸吞》是一种吞吃的形态“嫌”是小吃的形态其既为饮食之状也反映了古人饮食的习俗明代赵,光在《说文长笺》里说“正饭之后有小饭如茶点之类。’川饮”是一种女逸无事地宴饮的形态“既”《说文》释其为“小食”据其字形后人以为小妥。其甲骨文和金文形体均为一个踞跪的人前放着一食器与“即”相反的是该人的日与食器的方向相反而小是相向是“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的形状。也还有贪食的形态如“暨y+龄m等。在饮食中还有着丰富的礼仪信息如“飨”《说文》“乡人饮酒也”甲骨文形体则史为形象与逼真其两边各为一相向踞跪的人二人之中问为一酒器形状的符号。字形之中蕴涵着古代的饮食礼俗主宾“飨食’相向之状”。“徘”《说文》“楚人相食麦口徘。从食乍声”是说楚地的一种用麦饭待客的礼俗。此种礼俗在另外两个字中都有反映一个是“钻”是相拜见后请吃麦粥一个是“惚”是秦地的习俗也是相拜见后请吃麦粥。古时还有进食给别人和用酒食为友人送行的礼俗前者如“馈”后者如“饯”。此外也还有专门接待宾客的场所或机构如“馆”《说文尸客舍也》并引《周礼·地官·遗人》说八一里有市市有馆馆有积以待朝聘之客。
在饮食文化中“烹饪”一词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是熟食制作的总名。在《易经》和《诗经》中已见其连用。“烹”本是一种用水煮物的熟食力一法后来发展为熟食的总名。“烹”甲骨文、金文像宗庙之形。《说文》中有两个字形是山金文发展来的。它的本义是用食物来供奉鬼神也就是“祭献”。《说文》“宫献也象进数物形。孝经口祭则鬼宫之。’夕汉代以后分化为二个形音义小同而又与_有联系的字“宫”写作“享”具有“享献”、“享受”的意思。一为给别人东西一为接受别人给的东西符合汉语施受同词的特点“享”字减一笔作“亨”主要意思是“亨通”指得到鬼神福佑引中则有“顺利”、“运气好”的意思“亨”字加“火”作“烹”是后出分化字专门承担“煮熟”义专用于烹饪。结合二个字既可看到古代烹饪的特点又可了解其发展的渊源在于饮食与祭祀的关系。古人信天信神、祭天祭神为了表示其虔诚就小得小在向神表示尊崇的仪式上尽其所能地下工夫这些主要表现在祭神所用的食物或祭品上。“饪”的古文作“肛”异体字作“月念”小论从“食”还是从“肉”都反映了古代煮肉的情况。中国古代祭祀煮肉在生熟程度上有腥、烂、糜、饪四种情况。腥是全生烂是半生半熟糜是过熟而烂熟而小过称做饪。“月念”与“稳”为同源字。“月念”是肉熟“稳”是谷熟。“月面”夕也是“饪”的同源字扬雄《方言》“腼熟也。自关而西秦恶之郊口腼。’夕“腼”是“饪”的方言转音“饪”是为标准语造的字。土宁先生对“烹饪”二字的通称与连用有着深刻的分析她说“人类的熟食法以烤炙为先有了器皿后刁一发展出烹煮之法。有了烹煮刁能讲究生熟度。所以烹与饪发展为熟食的通称而连用已经是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到相当高度时候的事了,山此可见烹与饪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汉字是这个民族的一种历史的文字囚而从汉字的历史之源去考究这个民族的历史小仅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而还包括生活的。如此而论我们民族的饮食文化方而的信息蕴涵于汉字及其形体结构之中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汉字是研究我们的历史和文化的沃野是丰富的矿藏这就是研究汉字形体的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