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文化信息 资源建设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十七大精神,从读者对文化信息的需求与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提出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纳入公共图书馆长久性的业务工作来开展;资源共享建设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正在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是符合十七大精神的一项传播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工程。作为新型的文化建设项目,它是根据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和结合新的实践,通过应用计算机等高新科技成果和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对我国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后,提供网上服务,为全国公众所共享。公共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的实施主体,我们要认真落实十一七大的精神,齐心协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好。下面是笔者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建设应作为公共图书馆长久性业务工作开展下去
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丁_程的原先的实施步骤:2002年为第阶段,要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20%; 2003-2004年为第二阶段,需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60}a; 2005年后为第三阶段,全部完成资源建设规划,并提供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共享工程工作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初具规模,搭建了一个以国家为中心、30多个省级分中心和上千个基层中心及儿万个终端用户构成的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平台;一些优秀作品、地方风采、旅游博览等开始入网,为社会公众提供网上阅读。但是,由于资源加工、整合进度缓慢,数字资源还很缺乏,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信息的需求。因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规模大、区域广、内容多、时间长的利国利民的公益性工作,在文化系统内,不但涉及到图书馆界的资源,还有博物馆、文化馆、艺术团体、研究机构等单位的文化资源同样需要加工整合利用。另外,还需要建设科普知识、农业科技、法律知识、卫生保健等等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这些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或参与。
因此,笔者认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仅作为一项工程来建设是远远还不够的,作为工程,有始时则有终时,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应作为我们文化部门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成果来为大众服务的长期性业务工作。共享工程仅是为此项工作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当工程任务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后,资源共享建设还需坚持开展下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1.社会大众需要长期享受文化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城乡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话、电视、手机等己成为人民生活中的日常不可缺少的用品,电子计算机也迅速涌入千家万户。如象州县百丈乡是一个处于金秀大瑶山脚下的边远小乡,只有7个村民委,但已有30多户农家用上了电脑,并装上了宽带,他们上网不仅是寻找商机、推销农产品,而且还要学习科学技术,享受丰富的网络文化生活。有的读者到图书馆借书时提出:“图书馆号称是知识的海洋,但在网上能看到图书馆的东西却寥寥无几,如果能在互联网上阅览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文献那多方便啊!”
目前,在网上能提供群众查阅的我国文化信息确实还十分匾乏,不开展对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就无法形成互联网上中国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就难以满足广大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许多群众也需要本地的文化信息,还需要查阅全国各地的文化信息,既希望能在网上享受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还希望能继续享受将来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只有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列为自身一项创新的业务工作,长期坚持开展下去,才能源源不断地把群众祈求的各类优秀文化作品和科技信息等,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传送给用户,从而丰富各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网民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
2.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资源共享建设长期开展下去
“运用高新科技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这是十七大向广大的文化工作者提出的要求。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来宣传并发展自身的事业,公共图书馆也必须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服务手段,才能摆脱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的经费紧缺、新书减少、读者下降的困境。只有加快资源共享建设步伐,并长期坚持开展下去,实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整体服务优势,方可打破网上文化资源匾乏、信息服务总体水平低下的局面。同时,通过统一规划,分工合作,避免图书采购与资源建设上的重复浪费,就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征集采购新的文献资源,一馆文献,多馆利用,才能弥补馆藏不足的缺陷,有效地缓解经费紧缺的矛盾。有了网络上提供的查阅服务,图书馆的读者群由传统办证借阅的读者群发展到网上查阅的读者群,也就走出了读者减少的困境。反之,若不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迟早将会被社会淘汰出局。
可见,图书馆服务方式与传播手段的创新,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标,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即使是能将过去和现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都己全部整合上网为群众服务了,将来还会同样有新的资源需要整合利用,只有把资源共享建设作为图书馆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来长期开展下去,如果信息共享工程结束了,资源共享建设工作则应延续下去,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资源共享建设工作应解决的问题
1.实行统一标准,规范共建工作,消除差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实行统一的标准,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即难以实现。在我国图书馆界中,一些业务工作就因为没有实行统一标准,结果给今天的资源共享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如在图书馆的图书分类中,有的采用《中图法》,有的使用《人大法》,有的使用《科图法》等。即使是同使用《中图法》来分类图书,也还存在对书次号取号上的各自为政,对同类书排列取号区分上各有各的取法,有的图书馆采用四角号码取书名号,有的则按著者姓名取号,有的图书馆按同类书到馆的先后顺序给种次号等等。此外,在中文图书著录工作上,有的图书馆按国家标准《文献著录规则》来著录,有的则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来著录,由于各图书馆使用规则标准存在的不同,导致了分类、编目工作的不统一或差异。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工作中,数字建设的软件各异,其结构差异大,种类多,各图书馆若还是自行其是,自选或自建数据库标准,就会给读者对资源的共享上带来很大的麻烦。只有统一标准,规范建库工作,加强协作,才能保证建库质量,使资源建设成果具有共享性、通用性,便于读者的利用。为此,建议由国家中心将数字建设应执行的统一标准和相关规则与要求,发至各个共建单位,使各单位在建库工作中有章可循,利于参与共建工作。
2.参与共建单位应设立建库部门配备专业人员
资源共享工程已实施了几年,除了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及部分基层中心已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外,大多数的基层中心尚未行动,都在等待共享资源建设成果,这是资源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许多基层中心(市、县、区图书馆)都己经配备有电子计算机、扫描仪、摄像机等现代化设备,具备了一定的参与数字资源建设的条件。如果能充分利用各馆的设备,设置数据库建设的专门岗位,配上专业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与协作,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就可把本馆所藏的地方文献资料、当地的风土人情、旅游景点、地方特产等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提供给上级中心,再由国家中心把所有的资源进行数据整合,并装入中心服务器,这样,就会给国家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减轻负担和压力。共同参与,才会提高效率,形成整体共建优势,为共享提供更多的保障。各级公共图书馆,需认真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把资源共享建设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创新的一项内容而长期坚持开展下去,那么,就必须在各参与馆中设立专门的岗位,配备专业人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
3.尽快培训专业人员
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性高的创新工作。各级图书馆普遍缺乏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字化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是满员或超编的单位,因此,吸收与引进这方面人才的空间非常小,比较实际可行的办法是:由各省级分中心组织各地基层分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不但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信息处理能力、数据库建设的操作技能。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学习,一是统一建库标准要求。无论是馆藏文献书目数据库,还是特色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等,最好能统一使用相同的软件,为今后实现资源共享消除障碍。二是培训出一批具备一定的信息资源处理能力、能从事数据库建设的专业技术队伍,把资源共享工作长期延续开展下去,使图书馆在互联网上长期占有一席之地,让馆藏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