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与“保真”
    论文关键词:科学道德 编辑 科学出版物 “失真” “保真”
    论文摘要:科学出版物作为科学信息的载体,是科学技术重要的信息来源,它在信息传播、学术交流、科研活动、生产建设和文献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真实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科学出版物的生命,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种原因会导致科学出版物的“失真”。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待科学出版物,使科学出版物真实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加强科学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的科学道德建设,对于科学出版物“保真”至关重要。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社会实践、思维活动规律的总结与概括及正确认识与反映,它能为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指南和动力。科学出版物泛指一切科学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它记载科学研究的成果,是科学信息的载体,是传播信息、知识、思想的重要媒介,是积累文化的重要工具,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真实是科学的生命,真实地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是科学出版物最基本的诉求。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其中主要是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对科学出版物的侵蚀,科学出版物的“失真”现象屡屡发生,科学出版物的“保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出版物作者和编者共同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认真探讨科学出版物“失真”的原因及如何“保真”,对于打造优质科学出版物、发展和繁荣我国科技事业具有重要而迫切的意义。
    一、科学出版物“失真”的种种表现
    科学进步的真谛是把科学发现通过科学出版物迅速公之于众,让其他人也能认识和利用这一发现,从而将人类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向前推进。然而,科学出版物的“失真”,却使人类的上述愿望受到严重干扰。其失真表现多种多样。
    (一)事实失真
    事实、数据、结论是科学赖以存在的三个支柱(支撑点),其中第一位重要的就是“事实”。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类知识中的全部客观性问题,是与科学事实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的。”科学活动中的事实有两个含义:一是科学赖以出发的问题必须是真的,二是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情况必须是真的。总之,只有那些具有信息效应的材料才能被称为科学事实。
    科学是什么?它是问题的答案。科学活动是探索、寻找问题答案的活动。然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科学问题,例如非科学、伪科学问题就不是科学问题,傻子、骗子、疯子提出的问题就不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有一定的“求解目标”同时又是“在应答域内可解”的问题。然而在工作中我们时常发现许多来稿宣称已解决的所谓问题,本身不具备真实性,即问题并不存在,或已为他人解决,从而问题早已消失了。这就是说,作者论文中的科学研究的事实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因而其科研项目、论文内容是不真实的,是虚构的和不符合事实的。这些内容如借助科学出版物付诸出版,就造成了科学出版物的事实失真。
    (二)数据失真
    学术研究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提出问题,获取资料和数据,分析资料和数据,提出并论证科学假说,形成新的理论,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等,资料和数据是其根本。自然科学是量化的科学,数据和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学模型决定着其结论的真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分别指出,一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它对数学的运用程度。科学活动的数据也包括两方面:一是研究活动所依赖的数据,二是作者的科学活动所诞生的数据。但在现实中,有的研究者伪造事实和数据,做假实验;捏造数据或删除那些于假设不利的数据,即隐瞒不报不理想的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只挑选或发表那些对自己的研究有利的“最佳”结果,不对数据的不足进行说明;只根据一部分研究结果来写报告,不公布负面研究结果等。这些都是导致数据失真的行为。

      (三)结果失真
      科研得到的结果不是正确的或者不是必然得到的,如有的结果仅是通过“合理推断”得到的,事实上并未出现;有的研究者把别人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说成是自己的发现和发明,把别人在实验中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第一手资料说成是自己实验得来的,把从他人的论文或著作中抄来的观点和材料说成是自己的新观点等。这些都属于结果失真。
      (四)价值失真
    科研成果或论文并未达到某种水平,却过高估计成果的价值,进行虚假宣传,动辄就使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等褒扬词语;一稿多发的论文,只是经过了一些小的修改,或只是更改了作者顺序,这样一篇论文就会变成几篇,但实质上是同一篇论文;有  的研究者为了应对考核,经常将本可以写成一篇好的论文的实验资料或研究结果,拆开使用,写成多篇,结果是论文数量凑足了,质量却下来了。
      (五)文献失真
    任何一项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有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任何科学研究都要以前人的经验和知识为借鉴。因此在报道自己的科研成果时,作者有必要列出曾参考利用过的前人的研究成果(文献),并在自己论著的参考文献、脚注、前言、综述语篇中有所体现。科学出版物在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失真”主要表现如下:抹杀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在论证工作必要性时不提前人已获的类似成果,在讨论中才说前人数据与他获得的数据一致;有意不提前人在同领域获得的成果,以便制造“原创性”假象,其实,作者取得的成果不管有多大的创新,总是以前人或他人的成果为基础、前提和出发点的,因而借鉴、引证他人的观点和材料是很正常的,且是不可避免的,而明确列出援引过的文献正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引用参考文献存在功利化倾向,有的作者觉得引用他人的文献是对别人的一种恩惠,有的过度自引,只引自己的或自己小团体的,投国外期刊的论文只引外国人的文献等,而不问其水平高低;杜撰参考文献,即引用不存在的文献来做参考文献,或将非正式出版物当做文献来源,列人参考文献。
    (六)署名失真
    一般情况下,我们定义作者为“对已发表的研究内容负责,并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对论文提出过建议、给予过技术性帮助或仅仅收集过资料的人,不能算是作者。另外,那些担任研究小组的领导或负责人而实际并未做出过贡献的,不应加人到作者名单之中,最多只能在致谢辞中提到。总之,作者必须同时满足如下条件:对研究思路或方法有所贡献及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的;论文执笔者或对文章进行了重要修改的;同意最终定稿内容,并愿意对其负责的。科学出版物署名失真的表现如下。做了工作的没有署名: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完成项目,但在未得到其他研究者同意的情况下发表了论文,并把他们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把合作成果当成是自己个人的成果,使该署名的人不能够署名;没做工作的署名了:如礼节性的署名,馈赠性署名,朋友之间照顾性署名,相互之间互换署名,名为合著而实际只有一个人做了工作、编者要求作者增加的署名等,这些都是无功者在作者中“搭便车”的行为;署名顺序虚假:无端侵占他人成果,无功者占据排序的“首席”,而将有功者挤人“次席”甚至“末席”。
      二、科学出版物“失真”原因探析
      (一)客观原因
      2.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在科技工作者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现行政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钩阁。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办法,缺乏良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习。科研成果评价、验收机制不健全,尺度不严,绝大多数科研成果的验收结果都是“通过”,“不合格”的很少。不少单位以发表论文的数量为考核标准,导致论文质量下降。还有,评价人利用工作之便拒绝接受同行竞争者的论文,或推迟发表竞争者的论文,甚至将他人的论文或研究计划的信息占为己用或私自传递给他人。

    2.论文审读机制不合理
    审读机制不健全不合理:合理的审读机制是“双人双盲制”,而有的单位的审读机制是“单审制”,另外,低职称人审读高职称人稿件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审读人没有很强的责任心,不具备审读人的水平和资格:有的评审者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成果或论文的评审工作;在各类项目评审、机构评估、出版物或研究报告审阅、奖项评定中,评审者由于与被评审者有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冲突,而做出不客观、不准确、不公正的评价;绕过评审组织机构与评议对象直接接触,收取评审对象的馈赠从而导致评审不公正等。
      (二)主观原因
    首先是学术浮躁:科学出版物作者研究深人不下去,只做表面文章,导致研究的可重复性差;有的研究者很少查新,有的不进行查新;现代社会追求快速致富、快速成功,这种浮躁的气息逐渐蔓延到了科技领域,使得有些科研工作者逐渐淡忘了科学精神,过分追求眼前现实利益[m。其次是急功近利:在科研活动中,一些行为主体(研究人员)过分强调科学活动的功利性,做课题写论文急于出成果、急于发表,某些科研工作者在名利的诱惑面前,泯灭了科学良知,为了求多、求快、求“首创”,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再次是缺少科学道德:科学工作者的道德境界、道德情操有高有低,在其支配下的道德行为的选择出现偏差,少数作者做出越轨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如捏造事实、杜撰数据、抄袭剿窃等。最后是过关太容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大多都是通过,对论文的审读也不是很严格,这就使一些“失真”的科研成果很容易过关,这种情况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作用,致使部分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浅尝辄止,不愿下真工夫。
    三、科学出版物应有的“保真”措施
    (一)作者在科学出版物“保真”中的作用
    作者是科学出版物的“第一作者”,作者提供的科技论著(含专著、论文、教材、科普读物等)是科学文化的来源。科学出版物的编辑者,虽然在事实上也参与了作者的创作活动,但所起的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他只是科学出版物的“第二作者”。鉴于此,科学出版物的“保真”,首先须由作者做起。就作者而言,其在科学出版物“保真”中的作用无非是两条:一条是坚持利学精神,一条是坚持利.学道德。具体说,作者应该做到:不真不说,不实不写—事实确凿,数据可靠,引证有据,推理合乎逻辑;尊重他人,不剿不窃;严谨治学,追求真理。
    (二)编辑在科学出版物“保真”中的作用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由编辑、出版、发行三环节组成的出版过程中,编辑工作处于开端和核心的地位。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学出版物质量的保证,科学出版事业发展的灵魂。科学出版物编辑扎实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和编辑出版专业知识,以及多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文稿鉴别能力、科学的思想能力、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编排能力、公关能力等,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思想作风,是科学出版物“保真”的基本保证。科学出版编辑活动怎样才有利于社会发展、科技传播,怎样才有利于科技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出版物编辑本身的素质网。所以,在科学出版物“保真”中,编辑虽处在“二线”,但却是“最后一道防线”。要起到“防线”、“守门”的作用,编辑就应有较高的素质:应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一般应用技术,成为本学科的内行,具有借助文字与专家学者对话的能力,从而能共同探讨、解决学术问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动态(科学最新走向和研究成果),经常参加本专业的学术会议,使自己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能敏锐地鉴别来稿提供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创新性;权威科学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都是本专业的较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具备深厚的科学素质,已熟练地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规律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与方法,经常浏览权威科学出版物可提高本部门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利用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和研究学术不端行为,利用网络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和相关国外数据库对投稿者的论文进行查新,可发现一稿多投的论文和从网上大面积抄袭的论文,内容相似的论文在其他杂志上发表时,应附上已发表论文的刊登本(或是原稿复印件)。
    四、结语
    科学是真理,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科学出版物是科学的载体,真实反映科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是对科学出版物最基本的要求。提高科学出版物作者和编辑的知识水平,加强其科学道德建设,对科学出版物的“保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政府的作用是重要的,法律的约束是必需的,但更重要的是呼唤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使之深入科学出版物编辑和作者的内心,这是打造更多、更好科学出版物的治本之策。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试论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中国近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试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
    试论中国文化支撑对外汉语传播的可能性
    试论当今社会文化生产力的的构成和要素
    从战略高度科学谋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试论感生母题在中西方文化中运用的异同
    浅谈当代中国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必要性
    试论五四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影…
    试论中国文化与现代装潢艺术设计
    试论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