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试论我国公民文化建设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套民文化 市场经济 政治文明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作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形态,是构建社会政治文明的文化支撑。它的发展和建设,对于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的中国来说,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诉求,更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公民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
    公民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现代文化,它标志着人由自在自发的自然状态走向自由自觉的主体存在状态,它的特点是主张自由选择、自主创造和自我负责,力求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强制。在经济上,它以市场经济为土壤,进行主体价值的创造和占有,不断提高人自身的全面素质和主体能力,不断走向自为的主体活动,逐渐实现人对自身及对象世界的把握;在政治上,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行使民主表决的权力;在思想上,它主张个人价值和国家社会价值的统一,表现出高度的角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公民文化特征如下:其一,独立性。它主张个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公民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生活,在其中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公民社会和国家都是为了保护和增进个人的权利而存在的。其二,多样性。公民文化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允许个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团组织的多样化、思想的多样性。其三,参与性。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可以平等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利用公共领域开展对话与交流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制约国家权力。其四,开放性。作为公民社会政治基础的政务活动和公共领域的开放性是公民进行讨论和参与政治的前提条件。对当代中国而言,公民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囊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多维的、立体的现代化。它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客观历史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实现离不开人的素质、能力和观念的进步与适应,尤其离不开先进文化体系的支持。“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建设这样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其中培育、构建一个与之相促进、相互动、相适应的公民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深刻的社会转型,在此社会转型期间,根据胡锦涛同志描述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根据中国的现实要求,培育、构建一个主流政治信仰坚定、公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民主法治意识明确、平等文明之风盛行的公民文化,对于稳定人们思想、推进民主法治、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驱动公民文化的产生。市场经济确切地说,是指一种经济自由运行的社会性市场机制和以公民个人为主体的大众平等的经济参与过程。马克思说过,物质生活的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历史发展的逻辑证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公民文化形成的基本动力。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强调自由、平等、权利和契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市场经济及相应经济发展让人们冲破各种束缚,它要求个人以主体姿态参与商品经济生活,反对盲从权威;要求倡导个人奋斗和开拓进取,反对保守、依赖的生活状态,核心就是展示人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随着市场经济在一个社会中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其所内蕴的平等、自由、契约精神的公民文化精神也就会内化成为社会成员的精神,公民文化也就产生了。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公民文化。科技作为人类文明最强有力的物质手段,在几百年的时间内就创造了此前人类在几千年都远不可及的丰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深刻地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们逐步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促进了医学和卫生技术的革新,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加快了信息传播媒介及交通手段的发展,拓宽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世界。但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却给人类带来不同的社会效果。人类在控制自然能力增长的同时,却并未伴随着与之相应的控制人类局势能力的增长。对于21世纪的中国而言,科技的不当应用也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诸如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生态危机、失业问题等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充分地运用科学技术之善的一面为人类造福,需要我们树立以理性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公民文化体系。
    最后,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是公民文化产生的持续推动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改革开放之前极其单一的阶级构成转变为高速度、大规模的阶级阶层分化,由此所带来的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使得中国在现阶段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当代中国所发生的阶层分化的实质,从利益的角度来看,就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在社会利益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变化过程中,一方面新生利益群体的出现要求对新生利益的分享,另一方面随着利益竞争的扩大,多年积累下来的社会利益摩擦和利益矛盾逐渐凸显。在这种利益分化和组合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旧有的各种政治机制,特别是其深层次的文化机制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要问题。作为现代化社会价值核心的公民文化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最佳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公民文化建设也将继续完善和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界限,信息网络高速公路把整个地球连成了一个地球村,借助科学与信息的翅膀,全球化已经成为席卷世界的浪潮。所谓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的强化,这种关系从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延伸,将彼此相距遥远的地域连接起来。全球化首先形成的是一个以自由竞争为本质特征的世界经济体系,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全球化方向和速度的制定者,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规则的制定方面具有主导权,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进程中,由于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加剧了。同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往往往夹带着各种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强势文化的内容,冲击着这些国家的文化和政治,这种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渗透与被渗透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被侵蚀与被同化。政治强权、经济霸权、文化霸权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的独立性。全球化的本质是如何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使任何民族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应得权益。而全球化所带来的更多的是国际竞争的加剧,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更加微妙和尖锐,国际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依然存在,时刻都在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因此,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生存、活动、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民族国家的作用。

    对于身处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而言,目前正处于一个很特殊的历史现实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已经高度发达,以至于显现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受到批评和责难而转向后工业文明;而中国才开始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一方面要完成全球化初始阶段的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全球化阶段的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的浪潮与经济转型。处于这种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在走向现代化。现代化意味着经济、社会和人极其深刻的变化,规定着当代中国发展的方向、内容、形式和目标。现代化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的规划和展望,也是人们在现实中实践的既定目标,它始终是以人的生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起点和归宿的。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客观历史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实践的过程,马克思曾指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个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创造主体,只有通过自己日益丰富的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创造满足自己需要的历史,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人类主创精神、理性精神的张扬和发挥,所以现代化的关键就是人的现代化。具体说来,在以现代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全球化时代,面对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所导致的冲突、碰撞、兼并、融合的事实,中国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在立足本民族特定的现实、积极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寻求一条具有吸收人类文明优势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新与自我超越之路,这离不开现代公民文化的培育。

 三、我国公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我国的公民文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公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念改变的过程,而与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制度的完善、公民本身素质的提高等多方面因素都有着直接而深刻的联系。由于我国历史背景、文化基因和政治体制等原因,公民文化的培育要适应特殊的社会结构,因此其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制约我国公民文化建设。公民文化建设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相应的物质条件。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为我国公民文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是我国公民建设的最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其差距还是很大的。例如,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很快,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可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仍有大量经济不发达的省份。由于经济不发达,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离现代信息交流很远,如无法阅读报纸、无法上网等,他们既不可能及时了解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更无法及时让外界的人了解他们的心声,这种情况无疑会造成信息封闭、民主发展迟滞。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由其培育产生的民主、法治、契约、独立的公民文化精神内化为人的生活方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直接制约和影响我国公民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别制约我国公民文化建设。公民文化本身是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西方几个世纪理性精神发展孕育的结果。西方文明的诞生地是地中海区域,由地理环境决定了当地相对发达的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以此为基础,西方人较早地形成了对人与自然的区分,把人与自然当作各自独立甚至相互对立的对象加以研究,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即人可以凭借自身的理性能力去自如地生活。这种以理性原则为基础的个体独立性价值体系成为近代公民文化的核心。而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以经验性的思维方式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个人与自然关系中,单方面强调个人必须顺应自然,人在自然面前缺乏自主性,人所能做的就是注重内心感悟,通过严格的自我修养达到身心平衡、内外平衡,以适应外界环境,即把自身言行纳人自然运行的轨迹之中。如此一来,个体在融人自然的发展过程中渐渐淹没掉自身的创造性,使得人们安于保守、封闭的日常生活,形成中国传统中几千年缺乏活力和动力的生存图景。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发展建设适合我国特色的公民文化,就要一方面弘扬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如整体观念、和谐观念等,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奉行“拿来主义”,注意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最后,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影响公民文化建设。完善的公民文化意味着,人民己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应该会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应该对于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有清醒的认识,对于自己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政治作用及政治能力保持较好的信心,对自己的政治责任、政治义务和政治权利有明确的认识,相信自己是政治活动的积极成员,对自己的政治责任、政治义务和政治权利有正确的态度,因而能够自主地参与政治管理。但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时期,实际上,我国现在文化教育水平总体来看还是很低的,一方面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还有大量文盲人员的存在,许多人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政治方面的自主参与意识还很不够,使得公民文化的建设并不协调。另外,信息化时代,各种文化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所传播的思想形形色色,涌现出的社会价值观念多种多样。如果没有正确文化引导,人们的思想就会处于多元化、多样化的状态中,甚至会腐蚀人们的心灵,干扰人们正确的政治观念的树立,严重影响我国公民文化的建设。当然,影响公民文化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这需要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公民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客观方面国家政府提供的社会环境。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意味着政治行为主体的公民、集团能够以积极参与的态度给执政党和政府提出合理要求,政治行为主体特别是其中的个体对党和政府的政策和法律表示出较好的认同,能够服从党的统一领导,为共同的政治目标奋斗。同时国家政府要积极为公民践行公民权利提供宽广的平台。这就要求发挥各种渠道积极完善公民文化的建设。诸如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公民文化提供生长的土壤;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文化产业,提高公民素质;加快政治文明建设,健全民主法制等等。
    总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观念,是一项繁重艰难的任务,它需要我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公民文化的建设既是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必然逻辑,也是我国积极顺应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论我国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我国传媒热点现象的文化研究进路
    论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化
    我国文化产业中的版权管理战略设计
    试论西方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战略路…
    浅谈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试论中国近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试论清朝文字狱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
    试论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接受群体的心理对…
    我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借鉴英国经验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