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文化论文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历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当代中国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论文   文化战略论文
实事求是 科学发展 创新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浅谈黑龙江省共享工程新探索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文化共享工程;科学发展;技术创新;公共文化传播体系
  【论文摘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文化创新工程。做为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的省图书馆,必须强化创新思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建设、基层支中心及乡村服务网点的设施建设、传输技术平台建设;带动全省共享工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全省“公共文化传播体系”。黑龙江省共享工程在建设中进行了一些创新探索与思考。

  1背景
  1.1寒带地域辽阔黑龙江省地处高寒边疆,46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中有祖国最北端的北极村、最东部的东方第一哨(抚远县),有3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接壤,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大兴安岭),65个县(市)中有18个边境县,103个县团级国营农场有54个分布在边境线上,可谓幅原辽阔、地广人稀。寒带气候特征十分鲜明,长达半年的冬季平均温度在零下巧度左右。这决定了黑龙江省在共享工程网络设施建设、基层群体服务方式上,必须探索符合省情的独特创新之路。
  1.2行政体制各异黑龙江省行政区划除地市县之外,还有财政直属农业部的国营农垦总局(辖9个农垦管理局103个国营农场,职工人口137万人);直属林业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伊春)地区19个政企合一的林业区(局),职工人口181万人;直属国家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大庆石油、石化、天然气等多个大型国有企业;这三大企业大都分布在边远地区,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匾乏。他们为共和国建设奉献了大量的粮食、木材、石油资源,如今因体制局限,却享受不到国家和省财政的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难以共享他们本该享受的文化信息资源!
    行政体制的复杂差异性,要求黑龙江省在共享工程资源建设、基层服务网络布局上,必须实事求是,统筹全局,着力构建全省境内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大格局。1.3经济欠发达,图书馆事业滞后。黑龙江省做为资源大省,建国以来为国家贡献了大量资源和能源,计划经济成分较重,市场经济欠发达,对文化事业的投人一直偏低。据2006年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年报统计,全省83个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中,全年财政投人平均每个馆只有27.54万元;65个行政县(市)中,有21个县图书馆没有专项购书费,24个县图书馆全年未购1本新书;全省13个地市图书馆中,具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只有7个馆;65个县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只有11个,不足18%。财政投人偏低、服务资源匾乏、生存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使基层市县图书馆成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全省县以下的808个乡镇中,拥有图书馆,能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更是寥寥无儿!广大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诉求、文化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和保障。
    基层图书馆整体发展滞后的现实,使黑龙江省共享工程建设任务更加复杂艰巨。促使省级分中心必须强化科学发展观,强化技术创新,以科技性、先进性建设带动全省基层图书馆协调发展,促进全省基层共享工程建设的全面发展、跨越式发展。
  2全省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不平衡态势
  2.1省级财政与县(市)级财政投入不平衡
    在全省经济困难的情况下,黑龙江省财政厅设立了全省共享工程建设专项资金,2003年至2007年共投人1 982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全部投人到各地市、县支中心和乡镇、社区的基层服务站建设;2003年,省财政将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建设与省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相结合,一次性投人2 400万元,装备省图书馆新馆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设备,使共享工程的资源加工与整合、存储、传输服务技术平台有了可靠保障;2006年和2007年,省财政又分别拨专款250万元、100万元,用于全省共享工程网络运行维护与技术培训、技术保障。
    相对于省级财政的较高投人,县市级地方政府匹配资金较少。截止2007年末,全省各县市财政投人共享工程建设的配套资金不足700万元。2006年的9个试点县中,有4个县的匹配资金没有到位,直接影响了设备招标进度与整体建设进程。
    针对全省县市财政困难、投人偏低的现状,黑龙江省财政厅统筹全局,积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再次加大对全省共享工程建设的资金投人:对贫困县、边境县、财政转移支付县,增加投人匹配资金的60%(每县20.4万元殆对其它县市增加投人匹配资金的40%(每县13.6万元),大大缓解了县市财政的困难压力,为全省共享工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2基层网点建设发展不平衡
    截止2007年底,黑龙江省共建成各级中心及基层服务点217个,按建设层级划分为: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13个,县级支中心74个,乡镇基层服务点74个,村基层服务点9个,机关、社区、部队、学校、寺庙、农场、林业局等基层服务点38个。其中省财政投资建设103个,地方自建48个。
    省农垦系统正在建设的有省农垦总局支中心1个,管理局支中心5个,农场、管理区基层服务点70个。
    .黑龙江省基层网点建设的重点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及边境地区。我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边境县18个、国家级贫困县14个,省级贫困县7个。这些地区大多地处偏远,文化资源匾乏,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省文化厅和省级分中心在基层站点建设、资源提供上,首先考虑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边境地区,陆续建成的157个县、乡、村基层服务站点,大都集中在这些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如阿城市料甸子满族乡、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等。下发的设备和资源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内的地、市、县,在共享工程建设中均得到文化部、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及省财政的资助。但是,全省还有行政区划没有包涵的垦区103个县团级国营农场、林区19个县(区)级林场、大庆油田各采油厂及分厂目前还未成为国家和省财政资助对象,省文化厅和省中心竭尽全力,也只是在这些地区建设了少数几个示范性的基层服务站点,这些地区的共享工程网点建设仍是我省突出的难点问题。
    由于黑龙江省疆域辽远,共享工程建设重点又放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都处在偏远地带,人口稀少,而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点较少,致使全省基层服务网络形成了长线状,点、线分散,没有形成相连成片的网状结构。网点建设的不平衡也给技术支持服务和资源共享、服务交流带来了距离分割障碍,尚未形成联网贯通的优势。
  2.3基层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
    几年来,在省级分中心的带动下,各支中心和基层站点的服务工作取得了各具特色的成效。全省共享工程服务工作采取市县大试点带动乡镇小试点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普及。

    集中下发资源,支持伊春市支中心在没有国家设备、资金资助的前提下,先期将22个林场设为试点,播放共享工程资源,为林区广大群众服务,激发了其他林场、所的积极性,争先恐后地加人到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来,使乡镇级的试点很快普及,大大推进了全市共享工程建设进程。
    扶持海林市支中心建成电子阅览室,安装卫星接收设备。在报告厅安装投影仪和幕布,定时免费播放共享工程卫星传送的资源节目,每月还利用光盘和镜像资源为读者播放专题节目;在海林朝鲜民族乡和疏菜村分别建设基层服务点,通过卫星、镜像和光盘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三级服务网络有效地利用了本地资源,由于相隔不远,县支中心可以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技术支持,协调他们沟通、交流服务经验和体会,使共享工程服务工作在海林市蓬勃发展,深受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
    但是,由于共享工程正处于试点建设阶段,设备使用与传输技术尚未成熟稳定,文化信息资源提供还不够丰富,基层站点服务经验不足、服务规范尚未建立形成。在基层网点建设不平衡、布局较分散的地区,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工作便呈现单打独斗、时断时续甚至停滞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共享工程建设的整体效应。
  3科学发展、统筹全局,创新公共文化传播体系。
  3.1共享工程之创新思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明确要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做到资源互联互通。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加快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与各地公共图书馆的联网步伐。加强市(地)、县图书馆镜像站建设,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和供给能力,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终极目的,就是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使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载体、骨干栋梁!
    文化部门早已拥有完整丰富的文化产品创作体系(作家、艺术家)、生产体系(艺术院团与各文化单位)、展示体系(舞台与场馆),却一直没有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一直依赖各类新闻媒体的传播!
    有线电视、互联网可谓成型的现代传播体系,但是,其传播方式绝非公共、公益,是要向百姓大众收费的!传播内容绝少公共文化,多数是要娱乐媚俗广告效益的!所以,公共文化传播,依赖有线电视、互联网是不够的、万万不行的!只能运用有线电视、互联网的传播技术手段,建设自己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即“公益文化电视台”与“公益网络电视台”。
    如何运用有线电视、互联网的传播技术手段,创新“公共文化传播体系”?这是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技术,需创新思维,实现技术创新。
  3.2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与资源传输支持系统
  文化共享工程是“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实现全社会免费共享文化信息资源的创新工程。构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第一要务。
  黑龙江省分中心(图书馆)2007年数字文献资源建设,立足于统筹带动全省资源共享,签约购买了供全省县级支中心(图书馆)共享的大量数字资源,镜像总量10tb。同时购买了cnki的“延伸服务共享技术平台”软件,完整搭建了“全省基层支中心(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007年9月,“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黑龙江省分中心”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挂牌成立。由省馆投资建设“联合编目数据库与传输平台”,保障了全省公共图书馆免费共享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数据。
  针对全省图书馆经费困窘,发展滞后的现实,省中心2007年开始投资建设“全省基层支中心(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使用广东图创公司研发的“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软件,通过互联网将全省基层支中心(图书馆)组建成与省中心联通的“总馆/分馆制集群化管理网络系统”与省中心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平台。使用interlib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各用户端不需要安装软件,不需要独立的服务器,通过ie浏览器就可进行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用户系统完全免维护,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投入。
    省中心投人1台小型机、两台服务器做全省因特网软件系统的硬件支撑平台,并做了双机容错,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软件的顺利运行。为了适应全省基层光纤通信发展现状,省中心采用网通和中国电信两条光纤线路并行技术(中国电信l0m,网通210m ),以保障全省基层快捷的访问速度。
  2007年,黑龙江省分中心(图书馆)投入230多万元,将原40tb的计算机自动化存储系统扩容至80tb;将原110m的光纤通信接入带宽扩展为220m(网通200m、政务外网10m、中国电信10m );又增购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设备、多件数字资源采集加工设备;建成了共享工程播出技术(8种模式)展示平台。至此,完整构建了省中心(馆)“共享工程镜像总站”,大幅度提升了全省共享工程的文化信息资源采集加工、整合存储、传输供给能力,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平。今后一个历史时期,黑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的全部数字文献资源,将通过省中心“镜像总站”整合、存储、发布,真正实现传输快捷!

  3.3传播技术平台创新探索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主要传播经过数字化加工的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建设虽短短几年,但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技术手段推陈出新。
    经济发达或光纤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普及率高的地区,大都采用互联网站(服务器+投影仪)、网络电视(iptv)、数字电视等传播技术模式。中西部及经济欠发达、光纤通信与信息技术落后的地区,多数采用卫星传播(卫星地面站十电脑或投影仪)、移动播放(电视机十硬盘或光盘)等传播方式。更多的是搭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各类传输平台,与其共建共享—这是文化部大力倡导的传输平台建设模式。

    共建共享固然极好,省钱省力,又能避免重复建设。如河南省搭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的1ptv网络电视传输模式(但如果本地区的“农党”、“农教”网采用的传输技术并不先进,文化共享工程是否还要与其共建共享?
    以经济欠发达的黑龙江省为例:2007年,全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在试点城市哈尔滨、人庆等地建设了330个基层服务站,其它基层站点均依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传输网络,传输技术已经落后。
    文化部推广的河南省1ptv传输技术模式,黑龙江“农党”尚未采用,血即便采用的话,这种宽带网络十机顶盒十电视机的传播模式,建设一个基层点也需投人3 000多元,目_要再付出运行成本(每月至少10元以仁的上网费),落后乡、村(更不要说农家)尚不具备宽带网络接人条件,资金投人难以承受。
    再说互联网站传输模式,全国互联网普及率日前只有123%,全中国有87_7%的人群仍与网络无缘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上网率只有5.1%,城镇居民也只有21.6%。黑龙江省3 827万人口,  1119万户,互联网络用户只有108.8万户;宽带接人户176.1万户,比例可怜〕
    全省共享工程与谁共建共享?如何实现“覆盖广泛”?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应当实事求是,走自主创新之路!
    2008年9月,黑龙江省分中心建成了“共享工程传播技术(8种模式)展示平台”,通过对目前8种传播技术的比较研究,科学制定了全省共享工程传播技术创新探索方略:
    第一,结合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手段,探索县、乡镇有线电视差转台播出模式,使其覆盖的乡、村农家百姓足不出户,便能收看到国家中心卫星播放的全部共一享工程节目,真正做到覆盖广泛,深人千家万户!
    第二,在有线电视未能覆盖的大、小兴安岭林区及偏远农村地区,重点建设卫星地面站(接收器+投影或电视机);推广移动播放(机顶盒+电视机)传播模式。
    第三,结合iy’1’v网络电视传播技术,自主研发“黑龙江省共享工程网络电视台传播系统”,以适应未来全省光纤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以超前思维和创新探索保障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
    据深人调查统计,黑龙江省2007年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了98.7%。有线电视用户362万户,比上年增加76万户,覆盖率为32.4%;有线数字电视用户67万户,覆盖率为6%。与正向村村通迈进的有线电视传播网共建共享,是共享工程走科学发展观道路的必然选择。
    2007年10月,省中心在全省选择了代表3类有线电视播出技术形态的3个乡镇:五常市拉林满族自治镇、阿城市双丰镇、林甸县花园乡,进行乡镇有线电视差转台传播技术实验。经过历时1个月的技术创新和改进,3类技术形态均实现了高品质播出、全乡镇覆盖、农民家庭全天适时收看(参见图1 )。

  标准配置:卫星天线;智能多媒体接收终端一基本型;电视机;遥控器;av线;外置dvd光驱。
    主要功能:支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媒体实时播族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流媒体实时播娩支持中央教育电视台卫星电视播放;支持vcd/dvd光盘播放。加人硬盘后,可播出卫星投放和事先拷人的视频节目。
    实验表明,运用这种“共享工程有线电视传播技术”,全省县、乡镇有线电视台既可适时转播国家中心播出的共享工程节目,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节目录播,进而实现按农民需求进行节目点播。
    推广这种“共享工程有线电视传播技术”,每个县(或乡镇)只需投人5000元资金,便可实现全境内覆盖!每个村基层服务站点配置一台大投影或液晶电视,无须其它投人,即可开展群众性的服务。
    如此,县乡村三级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建设,将节省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投人到今后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项目中。
    目前,黑龙江省分中心正协同省文化厅,与广播电视部门沟通协商,制定实施方案,加快创新全省“公共文化传播体系”的步伐。同时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研究开发“共享工程网络电视台”传播技术系统,以科技创新引领、促进和保障黑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文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论文:
  •  更新时间:
    钱大昕“实事求是”史学(一)
    钱大昕“实事求是”史学(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