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现代化 困难 途径
论文摘要:当前鉴于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环境,想要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来完成。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其重要性与紧迫性,更要意识到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六次全体会议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做了深刻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见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性任务并提上日程。同时也说明当前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发展的需要,也没有满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加强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色和目标
中国文化现代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化,内容异常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提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化服务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可见,当前我国正面临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大环境,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国民意识形态的冲击、理论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等等都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分析并准确把握这些问题,抓住其本质,找到解决的办法,对我们的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1、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仍处于边缘化
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创造出的奇迹,但这不是我们骄傲和满足的地方,我国经济改革是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市场经济有很多弊端,当市场调控失灵时要靠法制制约,可当我们的法制失灵时就要靠人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又要靠人的素养与文化,靠文化在社会成员内心形成一种普遍的认同感来弥补法律规范无法触及的领域。但是一些地方和单位还不够重视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开会学习的层面,没有做具体的规划和实践。客观上来讲,文化建设是一个利国利民的远大工程,是一个百年甚至更长久的工程,投入与成效短时间内不一定成正比,因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对象是人不是物,见效慢。人对一定的思想和观念的认知与吸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文化效益与一些领导们追求的见效快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是没法比。而领导的政绩,职位的升迁往往又着重于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这就导致一些领导对党中央出台的文化政策不够重视,没有认真地研读,也没有深入基层,访问考察了解当地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导致人民群众无法及时领悟到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实质,致使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在很多地方举足不前。致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人民之间缺少沟通,人民对政府开展的各项工作缺少热情与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杜绝"只在房子里作报告、填表格、开会、空喊激烈的口号,而不去接触群众,了解和解决群众中真正存在着的问题。" 的形式主义。[1]
2、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我国意识领域的冲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与全球化相串叉的新局面,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利益主体也多元化。同时各种外来的文化和观念杂乱纷呈,涌入人们的生活和冲击人们的思想,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而社会分配相对不公正现象也在各行各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其导致了人们思想观念的错综复杂化。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名,打着经济合作的旗帜,暗地里推行"思想全球化""和平演变"政策。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从十月革命以来,西方国家就一直不遗余力地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各种攻势,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与西方国家长期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有密切关系。"[2]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铺天盖地的冲击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意欲统治我们的思想,霸占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控制我们的民族,成为他们的奴隶。"他们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凭借经济、科技等优势推行文化霸权,加大文化输出和思想价值观念渗透。" [2]
三、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实践方法
文化的兴盛可以成为国家兴盛的推动力量,甚至起导向、规约作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也同样推动着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因此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必须尽可能自觉地进行,盲目发展经济会带来各种偏失,只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则会损害大局,所以找到合适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十分必要的。
1、坚定党对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生产力的代表,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上,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构建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引导职能
要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为此我们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引导职能,以人为本,加强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文明,深入推进社会、家庭的文明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
3、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不会自动附在人的头脑中,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学习和掌握,我们的文化现代化建设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把文化给通俗化,大众化、具体化地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找到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范围、程度和方式,但绝对不是把文化搞成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所以,为了保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强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让他们挑起时代的重任,完成时代的使命。我们的文化人才队伍的使命就是需要把一个思想,一个理念,一种思维方式武装到人们的头脑中。首先,他们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这是成为文化人才的必备条件。其次,他们要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于不同层次的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够镇定自如,坦然面对,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尤其是语言的使用,力求满足群众的心理,进行有区别对待,分层次教育。马克思说过"我们叙述的方法自然要取决于对象本身的性质。"[3]
参考文献:
[1]孙占元.中国先进文化代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06.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3.
[3]李庆仙,王萍.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