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为脉落,以海洋文化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的关键作用,把广东海洋文化的优势、特点,以及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列举和评述的方式贯穿结合,说明了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提高渔民海洋文化素养,落实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海洋文化传播力度三方面,突出了怎样实现广东文化事业强省、文化产业强省、文化辐射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海洋文化;文化强省;广东省;关键
21世纪,文化建设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海洋文化也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多,21世纪已成为海洋世纪,海洋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强国必先强海,也成为各沿海国家的共识。对此,中共中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作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国务院也批准发布了一系列强海强国的战略文件,来加强海洋的各项建设。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沿海都加大了对海洋财政和文化上的支持和关注,广东省政府审时度势,于2010年7月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对建设海洋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海洋文化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的关键作用
文化是与天然的、本然的事物和现象相区别的人类意志行为及其结果。从内涵上讲,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的产物和结果,是人类文化中具有涉海性的部分。构成海洋文化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和“海”。从外延上说,海洋文化应包括活动、能力和结果三方面,一般指海洋物质文化、海洋精神文化
(一)海洋文化在广东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广东文化的特点。海洋文化在广东文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独具一格的海洋特性正是广东文化不同于其他地方文化的重要原因。广东从古至今,就有“岭海”、“粤海”之称谓,这两种特别的称谓表现了广东与其他省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民风民俗,以及海洋文化底蕴的不同之处。
从民族居住状况来看:广东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境内居住的少数民族有瑶、壮、回、满、畲、黎、苗等42个民族。广东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目前祖籍广东的华侨、华人遍及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约2000万,占全世界华侨、华人的比例总约70%。另外,广东毗邻港澳,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约有500万。从地理特征上来看:广东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东北部和西部都有较高山脉,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多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约占62%,台地和平原约占38%。主要山脉有莲花山、罗浮山、九连山、青云山、滑石山、天露山、云雾山、云开大山,多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并与海岸线平行。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河道共有640条,分属珠江和沿海诸河水系,主要为东江、北江、西江和韩江。
这种独特的民族居住状况和地理特征孕育了独具韵味的广东文化,使得地域、河流、海洋、民族、华侨等文化于一体,并随着中原人口的南迁与中原文化不断融合,使得广东文化更具特色,给广东文化及海洋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使其展现了新的风采。
2.海洋文化在广东文化中的地位。广东省是我国海岸线最长、海疆最广的省区,全省海岸线长达8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三分之一以上,海洋经济在整个经济收入中也连续11年居于榜首。从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的海洋文化对其他各项工作的影响程度,以及广东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的正确领导,都能看得出海洋文化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中的地位。具体而言,主要有三次大的海洋文化浪潮,推动了广东向文化强省进军的步伐。(1)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特区浪潮。这个时期以创办特区经济和发展沿海城市为主,这本身包括有海洋文化的意识和内涵。“敢为天下先”、“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就是海洋文化和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市场经济和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中,海洋文化逐步突出其独特文化作用。(2)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珠江三角洲浪潮,它是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以珠江口为切入点,形成新的海洋文化城市群,并由此发展为粤港澳构成的“大珠三角”,这次海洋文化浪潮,以广东文化理念和文化自觉为契机,突破了沉淤多年的陈旧海洋文化观念。(3)近几年掀起的建设文化强省的浪潮,主要“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以世界眼光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内容。在经济策略上,以现在刚开始的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重要举措;在指导思想上,强化以人为本和文化决策意识;在文化上,着力倡导创意产业和企业,这些无疑都是海洋文化在广东创新的杰作。
(二)海洋物质文化资源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的重要作用
海洋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公园设施、自然景观、文化场馆、文化遗迹、宗教及民间信仰场所等,它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独具魅力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广东文化强省的基础力量。广东省沿海地带的公园、游乐园、浴场、广场等独具一格,是集游乐、观赏、科研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形式。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设施是广东海洋文化的符号,也真实地体现了广东文化强省的形象。首先,文化特质不仅仅从公园、游乐园、浴场、广场上得到体现,公共设施在表现城市的文化形象的同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位于珠江畔繁华商业区的广东文化公园,是集宣传展览、文娱体育、园林绿化、游乐活动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每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次。位于中山市中山五路南侧的紫马岭公园,占地88.5公顷,是天然与人工交融、游憩与生态并重的大型城市公园。其次,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物质文化的代表符号.既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又在精神上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城市当中的公共设施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表现形式,同时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人文特征。如位于湛江市的霞山观海长廊景色迷人,它南起海滨码头,与海滨公园相连,南至海洋路,与渔港公园为邻,形成海天一色的壮观景色,被评为湛江八景之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公共设施能突出展现一座城市的文化特征,并在较大的范围内让人产生幻想,创造特有的场所氛围,也为城市添上浓厚的文化底蕴。
2.浩气长存的文化场馆是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中坚力量。文化场馆在文化建设中,主要有三大优势,即属地优势、基础优势、传统优势。属地优势是指文化场馆是当地政府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资金的政府投入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更便捷、更具专业性的文化知识。深圳海洋馆,坐落在深圳东部黄金海岸线上,享有“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小梅沙海滨旅游区,以“七馆三园”、“十四套水中特色节目”为展示主体,同时包括海洋广场、海底隧道、触摸池、海龟池、钓虾池、情侣廊和内湖等景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展馆最多、海底特色表演节目最丰富、娱乐参与性最强的海洋文化主题公园。基础优势是指文化馆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其宝贵的国有资产和国有阵地。近年来广东省的文化场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善,已成为广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场所。文化馆的设施有无、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东文化阵地的稳固性、超前性。如,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内设立的水生生物博物馆,有鲸类、鱼类、贝壳、海藻类等其他水生生物标本,有的来自我国西沙、南海群岛等海域,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海洋生物。传统优势是指文化场馆经常开展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和体育竞技活动,在进行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开展和组织海洋文化传播工作上具有特有的优势。如汕尾风山妈祖庙,它是我国著名渔港之一的汕尾的主要标志性建筑,是汕尾港发展史的见证和发祥地。目前,它已成为汕尾妈祖文化交流、旅游、休闲和进行海洋文化活动的好去处。
(三)海洋精神文化资源在建设广东文化强省中的重要作用
海洋精神文化资源主要有民风民俗、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它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1.源远流长的海洋民俗文化是建设广东“和谐”文化强省的推动力量。民俗文化是一种生产力,它不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具大的推动作用。它的这种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进步思想的追求、人文素养的提高、社会安定团结、人们充满活力。在建设“和谐文化”的实践中,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以促进人的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关系融合,达到感情上的一致性,并促使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如,广东湛江吴川地区是著名的文化之乡,有很多传统、古朴、淳厚的民俗文艺活动,如舞狮、舞火龙、舞英雄、粤剧、木偶剧、山歌、木鱼、三月三的赛歌等等。这些文化活动为节日喜增乐趣,形成文化名城的独特文化氛围。广东东莞的赛龙舟既是民俗文化的又一亮点,也是广东文化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曾多次派出龙舟队在港、澳、加拿大、新加坡及本地举行的国际龙舟比赛中获奖。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十五,东莞水乡各镇都会举行一系列龙舟比赛,成为广东文化亮丽的一景。另外,还有广东的年例节、春节花市、新年赠橘、阳江山歌节、渔民的妈祖文化都是代表广东民俗文化的特有符号。结合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实践,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增进“和谐文化”建设,而要增进“和谐文化”,海洋文化亦应作为重点而发展。
2.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是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后备力量。从古至今的优秀艺术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获取丰富知识和艺术熏陶的同时,使得审美主体获得艺术的享受、生活的调剂、娱乐和休息。广东中山咸水歌是置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随意哼唱的小曲,曲风婉转,歌词平实,有咏男女恋情的,也有叹生活艰苦的,日常唱咸水歌主要用于解愁、消遣,为沿海蛋民的生活增添不少的乐趣。还有广东音乐,是第一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是一种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以其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特色备受欢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流行于世界各地。周恩来曾在1961年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论述道:“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统一的?是辩证的统一。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当然要多样化,不能老打仗。”文学艺术的属性也决定了其在人的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自觉自愿和全局的性质。所以,文学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剂,是抒情和轻松的作品,它在建设文化强省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加大海洋文化建设力度,实现广东文化强省的目标
(一)提高广东渔民海洋文化素养,力促文化事业强省
海洋文化素养是以海洋文化内容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性文化秉赋。从文化素养构成的角度看,它主要由海洋文化知识、海洋文化意识和海洋文化心理特征所构成。提高渔民海洋文化素养,首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培养中国人热爱自然,洒脱豪放,关心民众疾苦的人文情怀。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在于扩充知识,也在于改善品行,使个性得到发展,使渔民能够拥有更广阔的空间,散发出独特魅力,融人超凡脱俗、精美独到的文化氛围中,陶冶性情,滋养品格。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矛盾和遗憾的世界,这样的世界需要我们用理性去面对,用智慧去疏解;需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多种关系的协调,尊重人生命的完整性。学习传统文化也可以使渔民学会比喻联想,托物于事,激发情感,表达志向;可以学会察社会动向,解风俗民情,知国家盛衰;可以培养渔民温柔敦厚的性情,改变情薄妒忌的恶习,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品格提高渔民海洋文化素养,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岭南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养为目标,加强渔民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
(二)落实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建设文化产业强省
海洋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涉海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涉海文化服务的行业。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建设广东文化强省必须结合实际,把握好文化前进的步伐,利用好海洋文化政策优势,打造一条以蓝色为主调的“彩色”海洋文化,即蓝色海洋、绿色海岛、金色沙滩、红色历史文化、白色珍珠工艺品、银色鱼类饮食文化。
现今世界,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已成为民族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文化也成为大文化中的热点。2010年7月广东省政府通过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2011-2020年)》,我们要积极落实《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倡导“活力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法治海洋”的新理念,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以建设珠三角、粤东和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为重点,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海洋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实现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广东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持,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强省。
(三)加大广东海洋文化传播力度,构建文化辐射强省
构建文化辐射强省,就必须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播力度。而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其自身就担负着传播文化的使命。在广东城市形象宣传中,传媒的作用应体现在城市形象的维护力和传播力上。首先,必须加大广东文化的传播力和覆盖面。实现这种方式的转变,应通过广告、新闻报道、公共关系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大幅度、范围广、影响力大的宣传。其次,突破传统宣传途径,举办重大海洋文化会典活动来增强广东文化的辐射力度这就要求有关媒体采取积极稳妥的报道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长时间地报道宣传,形成体系性、覆盖城乡的多极化宣传网络。最后,政府应加大对海洋文化的扶持力度,制定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财政税收政策、海洋文化人才引进政策等,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要设立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文化产业的贴息、补助和奖励,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力度,引导全社会多元投资体系的形成,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使广东文化强省形象真实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张开城,张国玲,广东海洋文化产业[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2]孔令源,海洋文化:广东的“专利”[eb/ol].http://www. nfyk. com/wh/showarticle. asp? anicleid=1501, 2010 - 06 -10.
[3]叶云飞,试论海洋类高校学生海洋文化素养的培育 [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2).
[4]马新风,培育人文精神 提升人文素质[j].学理论,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