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当前外语教学过多地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学生只会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改编英语教材、注重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实现跨文化传输的双向性。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传输;中国文化失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界对语言、文化、交际三方面关系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教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化教学仅仅关注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轻视了母语文化的输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侧重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忽视了本族语文化的学习,忽略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因此,学生只学会了用英语表达目的语文化,而对母语的英语表达能力较低,跨文化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平衡发展,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出现文化单向性传输。
一、文化传输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跨文化交流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性的交流。语言做为人们进行交流的工具,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述、承载、象征着文化。因此,跨文化交流也意味着交际双方文化的吸纳与传播。然而,在文化领域,我国目前出现了较严重的文化逆差现象,对西方文化引入较多,中国文化输出少,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文化传输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但是,不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在教育领域,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都出现了逆差现象。大量反映西方文化、思想、理论、价值观等的文学作品被迅速传人中国,而中国人怀着一种崇拜的激情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甚至还曾经出现过提倡将中国“全盘西化”的观点。作为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我们的文化当中也有很多珍品,它反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却鲜有能被充分介绍并传人西方的。因此,以英语为媒介来传播我们的母语文化应当与传播西方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文化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
长期以来,无论是外语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教材的编写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都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文化教学中,仅有目的语文化的传人而没有母语文化的传出,导致了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传输的单向性,没有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变成了西方文化的引进。目前的教材几乎全部选自英美原版出版物,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几乎每所大学都开设了以英美文化为背景和核心内容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而有关中国文化与习俗的内容微乎其微,几乎不涉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强调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价值取向、审美观点、道德理念、世界观、人生观,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是掌握英语的交际能力,没有将英语的学习提升到传输中国文化的高度,漠视甚至抛弃了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出现了一些让人痛心的现象。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对于西方文化了如指掌,他们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谈论西方的各种文化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而对于西方人比较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文化大国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诸多现象的产生,不仅反映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同时也是我国当前学界中国文化精神严重缺失的明显表征。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单向性传输的原因
(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化输出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前,由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文化运动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两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彻底颠覆,民族传统文化几乎丧失殆尽。而且我国闭关自守的文化政策也阻碍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深化,西方文化犹如潮水一般涌人。这些不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及文化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得中国文化的输出受到较大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甚至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二)在思想上,人们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解错误
跨文化交际撇开了母语及母语交际,成了西方文化传人中国的“一边倒”式交际。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就是了解西方的文化知识,用英语与西方人交际,过分地重视西方文化的输入,忽视甚至是摒弃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大多数学者们在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时所使用的话语、所运用的理论,几乎都来自西方。西方的经典名著被翻译成中文版本传人中国的比比皆是,这种重视西方文化、忽视本土文化的现象,不仅在跨文化研究中存在,而且也是外语教学领域的痼疾。在教育界,不少人士提倡在学习西方文化时要完全“浸入式”学习,抛弃母语,用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话语习惯来学习语言。
(三)经济上的弱势是导致跨文化单向传输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的政治军事强权和经济霸权,西方文化也在世界文化中取得了话语霸权,成为强势文化,凌驾于弱势文化之上。经济全球化也为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推销其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进行文化征服,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此背景下,文化交流的平等性遭到颠覆,人们缺乏文化交流的平等意识,对交流的互动概念认识不足,本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上渐渐失去了话语权,中西文化交流失衡。在中国,外语教学成为英美社会文化统治的工具,西方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慢慢渗入到中国,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在中国任意横流,建立英语霸权,淹没了中国文化。
三、弘扬中国文化,实现平等的跨文化交际
(一)建立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长久以来,人们对西方文化的一味盲从,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只有在思想上改变错误的认识才能彻底解决目前的文化单向输入问题。这就要求制定者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从宏观上进行政策引导,将中国文化提升到与西方文化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应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分层次、分阶段系统地编人大学英语教程。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英美社会文化统治的工具。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平等的交际意识,培养和加强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保证文化传输的双向性。
(二)改编教材,提升中国文化地位
英语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当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只注重对西方文化的介绍,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跨文化交流中交流“communication”一词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决不能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后两者对于成功交际更为重要。因此,加大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含量,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发本土文化英语教材,是我国外语教学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介绍时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编写教材时应该选择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系统地编入英语教材。同时,采取多样的编写方式,既可以把中国文化作为正文编写,也可以安排在阅读课文里,或是作为口语交际的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合理地编撰好教材,让英语教材真正发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入中国文化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师把英语课上成了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课。这种课不能满足当前提升学生文化能力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尽快把单角度的语言技能教学改变成多角度的语言能力教学。同时,还应该与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实现文化教学。教师还应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学习者的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方法,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让英语学习者学会用英语向其他国家的人讲述、解释中国文化,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四)提高教师素质,保障中国文化的传承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现中国文化传输的重要保障。要想在英语教学中融人中国文化,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既要有丰富的西学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中学修养;既要有文学欣赏能力,又要熟谙教育学原理。这样才能胜任教学任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跨文化知识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欠缺;跨文化交际策略、经验及应变能力都有待提高。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要真正实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英语教师就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建立平等的跨文化交流意识,提高自己中西文化的综合素质,担负起在英语教学中融人中国文化的历史重任。
在当前中国文化失语与失声的情境下,大学英语教育应该成为实施中国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熏陶民族精神,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