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网络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计算机应用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网络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软件工程论文   操作系统论文   通信技术论文
关于网络称谓的使用及特征分析
[论文关键词]网络称谓  社会心理  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网络称谓的姓名称谓、职称与职务称谓和人称代词称谓形式的分析研究,解读了网络环境下的称谓使用者对自然和 生活的热爱、对名人的崇拜、对新奇事物 的追求、对平 民生活 的向往和对传 统的挑战等社会心理,探讨了网络称谓听体 现出的时代性与非传统性、易变性与随意性 、隐匿性与无定位性、社群 性与地域 性等文化特征。
  从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观点看,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也是一种重要 的社会语言学现象,含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语用特点。它和社会发展相互映照,揭示社会发展的轨迹。近年来,随着信息交流的全球化,互联网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文化逐渐作为单一的社会文化分支而独立存在,网络语言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现象,其中的网络称谓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由于网络称谓主要用于网络世界,传统意义上的“面称”几乎没有,主要以“自称”、“背称”和“互称”的形式出现,因此我们通过对使用中的具体称谓形式的研究,来分析使用者的社会心理以及文化意识。
  一、网络称谓的主要形式
  (一)姓名称谓
  网络环境下,姓名称谓主要以网名的形式出现。网名主要用于交流时的自称和互称。网络环境是虚拟的空间,人们不再过多关注交际双方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传统因素对其影响减弱 ,网名成为网络交流中的广泛使用的称谓形式。从功能上看,网名与普通姓名一样,是用来指称、识别人 的身份的;从意义上看,绝大多数 网名不仅有理性义,而且有丰富的联想义和文化义,这一点正是人名区别于普通 代码符的重要特征;从使用数量和价值来看,网名已超过了笔名、小名、教名、艺名、爱称 、简称等人名现象 ,且极具发展潜力。但网名与传统名字相比,具有极大的随意性 ,通常是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完全突破了传统取字命名的模式。很多网名跟普通用语没有什么两样,形式上看不出是个名字 ,如“你好”、“我是谁”、“嘻嘻哈哈”、“挤车上班”、“要玩就玩个痛快”等。这种不受传统取名约束的随意性,为命名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网民可以根据 自己的爱好和特点,调动自身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知识,自由地驰骋想像,不拘一格地取字命名,因而极大地丰富了网络称谓中的姓名称谓 。
  由于受命名形式 随意性的影响,网络 自称或互称称谓 的构成 方 式 也 比较 随意 和 反传 统 。bbsicq、聊天室中的网民 自称称谓 中最常见 的方式就是词。在 bbs、1cq 和聊天室 中,网民的互称和 留名大多也是以词 的形式出现 的。如 :简单 、伤心 、清逸 、飘然 、等待 、牵手 、逍遥 、喜叹等等。网络中最 常见、使 用最频 繁,恐怕要 数短语 名称 了。从 “棒棒糖”、“老顽童”、“蓝月儿”的清纯率 真 ,到“楚 菡一叶”、“晓风残月”、“灯火阑珊处”的耐人寻味,各具特色。小句称谓形式似乎更能展示出署名者的个性特征。如:老妇冷眼观聊 、人到 中年、女人今年 28、明月别枝 、天若有情 、我 自轻狂;还有一些 以疑 问句 出现的小句称谓 ,诸如 :爱需要名分吗?戒烟如何?我快乐吗?;以祈使句出现的也不乏其例 ,如 :不要嫁给我 !别惹我!请别 自寻烦恼 !;非主谓句式 如:找到啦。别看我 !不顺眼。另外还有紧缩 句式 如:一见你就笑 、越聊越没劲儿、有泪却无痕等等。 


  英文、拼音 网络名称也是上网者 自称 的捷径使用全名的有 ,使用缩略的也有 ,如 forever、rosylat(lovely and talented,漂亮 而又有才华 的女性)、cz(姓名拼音字头缩写)。数字、符号形式也是不可缺少的,诸如 :168(一路发)、555(呜呜呜,大哭的人)、59420(我就 是爱你 )、 @ (小 猪)、8:一)(小女孩)、b一)(蝙蝠侠 ),还 有一些英文、汉字、拼音数字乃至符号的杂合称谓 ,诸如:e龙、yefeng801299g1、o451女士、不管 3721xx我想我是海 ;最让人匪夷所思 的是那些不 成词句 的网络称 谓 ,诸如:冷帅 、恬可 、无?、临风一?、觅觅何 、行色匆等。姓名称谓类型之多,形式之丰富,难以胜举。
  (二)职称、职务称谓 
  职称、职务称谓,主要是对 网站管理者的称呼一般只出现在论坛和 bbs内。汉语文化受其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 的影响,其称谓行为偏 向“权势性”关系,用职务职称相称,体现对受话人尊重。由于系统的管理者享有一定的管理权 限,在汉语系统 中就选择了具有一定职衔色彩的称谓词 ,称 呼其为“站长”或“总管”、“主管”,称呼每一个版 面的管理者为“斑竹或斑猪(版主)”及“板 斧(版副)”,对话题发起人 ,称之为“帖主”,又因为帖子由上至下的排列似楼状,又被称作“楼主”;其余 的人则称为“一楼 的”(指第一个跟帖的作者)、“二楼 的”等等称谓;对前面帖子的发表者则称为“楼上 的”,其余人皆为“网友”。职称、职务称谓还包括汉字表示的:网民、网虫、网迷 、大虾(大侠)、美眉、菜鸟、恐龙、青蛙、黑客等。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职称 、职务一类的称谓已不像传统称谓那样发挥其体现交 际参与者的身份、地位、社会关系等定位功能。 
  (三)人称代词称谓 
  人称代词称谓主要指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您”的指示功能的使用。在西方文化和语言中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你 (t)”“您(v)”使用的选择是根据交际对象变化的。即便 网络交际人与人之间等级差异界线模糊,网络称谓存在较强的自主性、随意性,但网络称谓语在称呼代词“你”与“您”的选择上,某些情况下 、某种程度上仍遵循着与现 实社会一脉相承的规则。人称代词由于能直接表示说话 人之 间的关系,所以在不同场合,它具有非常丰富、多样的表情与感情意味。在网络言语交际环境下,同样体现着细致的礼貌差异,网民在使用第二人称代词时同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加以选择。这种现象在法语、俄语和德语中比较常见。一般聊天室里交谈者多以“你”相称,而在论坛和 bbs里,较多使用“您”来表示礼貌、尊敬的态度。受汉语语言习惯 的影响,无论是在话题比较轻松,交谈信息往复传递的速度很快的聊天室,还是就某一话题开展讨论 的论坛或 bbs里,汉语 网民相互间一般用“你”称 呼。但在网络邮件的传递时,交际双方对这点的考虑还是比较明显的,也存在着“你”“您”选择上的区别。 
  二、网络称谓使用者的社会心理分析 
  网络称谓,较之历史上任何 时期 的称谓都更显丰富而杂乱。然而,深入其中我们可以发现丰富多彩的网络称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折射出其使用者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
  (一)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工作 、生活的压力比比皆是,而年轻人对生活 的热爱,对无拘无束、回归 自然的生活的向往从网络称谓中得到了体现。诸如“露珠”、“海天一色”、“梦里水乡”、“半边忧郁王子”、“天外来客”、“浪漫真好”、“渴望情感”等自称便大量涌现 出来 。自然对人有着双重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的物质生活的源泉 ,也是人的精神家园,现代文明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使得失去了精神家园的人们 只好选择各种各样的符号 ,在 网络世界中重建一个精神家园。这一点可以从 网络的姓名称谓 中窥见一斑 。有的人用纯粹 的自然事物来给 自己命名 ,如“大海”、“大森林”、“蔷薇”、“山植树”、“风 中百合”、“孤雁”等;有的是将 自己的喜好与 自然事物结合起来给 自己命名 ,如“蓝风”、“夏雪”、“心灵牧场”、“飞星”等。 


  (二)对名人的崇拜 
  崇拜名人是各时代的年轻一代普遍具有的心理特征,透过网络称谓可以看出,现代年轻人心中的偶像,大多是中外一些歌星、影星、体育明星。他们往往把名人的名字演绎成对自己的称呼,如采用与名人名字同音的方式如“张雨”;在名人名字的基础上再添加其他成分如“新谢霆锋”;还有的仿照名人名字如“西街男孩”、“零点男孩”。由崇拜到向往,体现了年轻人执著、渴望展示自我的个性 品质。名人崇拜心理几乎每个人都有,而激情澎湃的年轻人对名人的崇拜尤其狂 热。他们觉得只要取 了名人 的名字 ,自己仿佛就成了那人,就能呼风唤雨、叱咤风云,这种心理满足感促使他们乐意用名人的名字为自己命名。有人想闯荡江湖,把武林高手们找来就行了,结果“任我行”、“陆小凤”、“西门吹雪”、“孤独求败”出现了;有人想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希特 勒”、“布什”、“克林顿”、“萨达姆”是他们崇拜的对象;有人想成为文化精英,结果他们让“孔子”、“庄子”、“柏拉图”、“尼采”、“贝多芬”复活了;女网民们也是存有一丝幻想的,她们喜欢 “西施”、“貂蝉”、“林黛玉”、“紫霞仙子”。一时间 ,中外古今,真实的虚构的名人们出现在同一交际空间。 
  (三)对新奇事物的追求 
  为了能展现自己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像力,或体现极大的神秘性和吸引力,有些网络称谓形式主要以“怪”和“土”最具特色。如“散步的鱼、打个喷嚏、后街+超市、东南风转西北风四级、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中间也不是三不是、一袋春天”,这些求新、求异甚至古怪、荒谬的网名 ,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也激发了网民们的好奇心,促成 网聊。走出都市的繁华和喧嚣,走近老百姓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一切日常生活的琐碎一起构成“土”这一类网名。如“牛村长、老支书、狗剩 、石头、乡巴佬、长工 、反腐败者、参政议政”,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淳朴中却透露出对生活的反思 。 
  (四)对平民思想的向往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再把人名看得那么重要而神秘 。特别是网名,通常仅仅被看作是一个普通代码,命名者不计较名字的雅俗,不苛求形式和意义的和谐完美,不再把命名当作文化人和德高望重者的专利 ,普通人用普通的方式为自己起普通 的名字,这种平民化的思想意识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 面得到印证:一是大量的 日常 口语用于网名。二是命名不计较词的褒贬 ,不忌讳个人缺陷,不怕暴露个人隐私,如“小个子”、“胖子小猪”、“老处女”、“恐龙”(喻丑女)、“青蛙”(喻丑男 )等。三是借用名人姓名,特别是把一些显要人物的名字当作自己的网名,与其说是小人物对大人物的崇拜,还不如说是一种玩世不恭的游戏,正如“和尚摸得,我也摸得”的心理。 
  (五 )对传统的挑战 
  还有一个现象很值得注意,即网络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区分不再明显,人们并不像现实中一样尊重权威。网络称谓与传统称谓相比,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比如对 bbs的管理者“版主”的称谓进行谐音化,变成“斑竹”或“版猪”;对于专业 bbs上的技术专家,有事请教时称其为“大侠”,后来取谐音演变为“大虾”等等。在网络这样一个社会距离模糊人际交往趋于平等 的虚拟空间里,人们更多地是以网名相互称呼,表达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三、网络称谓的文化特征 
  (一)时代 性与非传统性 
  语言与时代同步。反映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是中国姓名称谓的一个文化特征,如“守仁”、“光义”“师道”、“敬德”、“建国”、“跃进”、“红卫”等名字,无不 留下了当年的时代印记 。网名作为网络时代的姓名称谓,更是体现了崭新的时代色彩,如“妹”、“网上邻居”、“靓妹”、“黄昏恋”等。中国传统的姓名称谓 ,是在人出生后 由父母或其他长辈赋予的。人的姓名称谓往往跟随人的一生。即使在步人社会后因职位、地 位、年龄等的变化,也基本不会改变。而网络称谓则是个人 行为。人们多是随心态、情致所至,即兴而来,往往没有更多传统称谓的讲究 。另外,网络称谓无亲疏、远近、长幼、男女、乃至地位等级之差。亲属称谓俨然是虚拟的,而社会称谓的方方面面的制约,在此也不起任何作用。不存在着“面称”要考虑的尊卑、脸色、口吻等问题,即使有“对称”和“背称”,也不必考虑称呼不当而引起的尴尬。


  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的特点是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关系分明;而社会称谓 的特点又是重官职、重年龄、重职业上的区别。不仅如此,在日常面对面的交流当中,称谓者的面部表情、姿势、语调、语气等因素往往可以增加称谓语的附加意义。传统称谓与网络称谓在形式上存在很多雷同的地方,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使得 网络称谓在交 际过程中不受上述传统规则 的制约,体现出网络称谓的时代性和非传统性的特征。因为交流中素昧平生 ,双方又不见面,一方面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一真实身份具有隐蔽性,另一方面在虚拟的世界中。日常交际 中形成的隐私、道德 身份等无形的制约也消失了,完全可以设立起全新的交际关系。而思维、语言又具有广泛的开放性,于是在这样的空间,人们可以用自由、平等的也可以用戏谑、欺骗的交际方式相互称谓、交往。
  (二 )易变性与随意性
  易变性是指网名不像普通姓名那样稳定。普通姓名由于受社会因素 的制约 ,不允许也不便轻 易变更 ,而网名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意愿随意改变。一个好的网名通常能大大提高访问率。就网络称谓的内涵看 ,并无姓氏限制 一更准确的说 ,几乎没有任何限制。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可以直 白,也可以含蓄 。阴柔、阳刚可以赢得人心 ,“剑出奇锋”也能出奇制胜。它往往负载着脱颖而出、引人注 目的使命 ,因此,网民们喜欢采用鲜 明强烈、诡谲张扬或 自认为独树一帜、魅力四射的符号来激发网友结识、交谈的欲望和激情。因此,网络称谓千奇百怪,完全突破传统称谓的构成模式,只要能用于交流即可。由于多数称谓是 即兴而发,往往会让人“喜新厌旧”,于是又可以兴尽而去。有人说,网称如衣,随时随地选一件适合 自己此刻心情的称谓上网,或快乐或伤感,或平淡或喜悦,都自有一份“独特”的心情历程。因此,一个称谓的使 用时间长短不一,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经常性的。而且,一个人同时可以以不同的称谓 ,出现在不同甚至相同的交际场合。 
  (三 )隐 匿性与无 定位 性 
  由于网络称谓 只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使用,不在现实生活中与它所指称 的真实对象对号入座,因此,网络称谓具有隐匿性。无定位性是指网络称谓无法实现其传统意义上的定位功能。所谓定位功能是指人们在选用称呼语时,通过规定双方人际关系的角色,来选择切合本次交际目的的双方的人际关系。称呼语的选用是一个符号互动的过程,选择某一称呼语也 就规定了与它所联系的人际间的关系。“称谓”一出口,又引导其他听者对被称呼人的身份、地位、性别等有一定认识。定位功能的实现往往借助已有的人际关系角色的确定来完成。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人际关系都可借来作为称呼的方式,如职务、姓名等等。在网络中,称谓一般不具备定位功能。因为人们在网络交际中,往往就是要抛却社会生存 中的多角色和生存交往的复杂性,以虚拟的形象出现,以此摆脱现实人际关 系的繁复、冗杂,决不作茧自缚。
  (四 )社群性与地域性
语言与社会共变 。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分化。网名作为一种特殊 的语 言现象也不例外。不同阶层、职业、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网民群体 , 他们的网名也会带有各自不同的社会特征。从下面列举的几组网名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断定他们来自哪个社群,如 :“中国头球 队”、“球之不得”、“球 坛鲁迅”;“将军”、“楚汉王”、“无名小卒”;“刘德华”、“酷娃”“七匹狼”、“真的好想你 ”、“涛声依 旧”;“秋叶”、“夕阳红”、“老小孩”、“时髦外婆”、“退休教师”。


  社会的地域分化同样会导致语言的分化。来 自 不同地域的网名有不 同特点,这种地域性 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显示出来 的:一是网名本身的意义,如“小广东”、“齐鲁一枝花”、“许银川”、“金陵怪兽”、“西部 老汉”、“边疆战士”;二是 网名 中的方 言语汇 ,如“阿拉难得糊涂”、“小仨儿”、“侬不知”。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越发关注语言表达上经济性、时间性、全球性,也许正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要,网络语言大量涌现并广泛地运用于网络交际。由于网络交际环境的特定性,网络语言中的网络称谓呈现出许多与传统称谓截然不同的种种特征,网络称谓中的等级、权势、亲疏、长幼等因素已不再明显 和被强调,相反网民的某些社会文化心理和时代的特征却通过网络称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因此,网络称谓值得我们今后进一步的关注、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刘澍心,吴十日.网名与当代文化意识 [j].河南社会科学 ,2005(3):121. 
  [3]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7(5):95.
  • 上一个计算机论文:
  • 下一个计算机论文:
  •  更新时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配置和控制研究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生产性实习的思考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思考
    计算机网络维护的方法与技术
    网络远程教学平台设计探析
    基于Windows构架网络数据包拦截技术的个人防
    论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营销工具的“微信”
    关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
    关于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相关思考
    主观货币函数:关于货币幻觉现象的形式化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