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建筑工程学院青年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j20111047)——寒地城市人工水景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摘要: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在当今城市规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气候因素考虑,以寒地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提出了生态性、文化性、人性化、地域性的原则,以伊通河滨水区域作为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实例进行分析,提出设计方案构思和预期效果,最终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寒地城市地域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关键词: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地域特色滨水景观是环境中最为典型、复杂、集中、活跃的构成要素的总和,是特定水域与周边相关陆域、水际线、建筑物等所形成景观存在的总称。水域空间所提供的特殊环境更是人们理想的栖居地,这种理想是来源于人们对于水所产生的特殊情感和审美情怀,水也承载着人们多种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1]营造寒地滨水空间,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是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目标。
1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现状
现阶段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大多缺乏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城市中的人无法感知水,知道水的存在。河流、湖泊被裁弯取直、拦截隔断,“渠化”现象严重,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水体自净能力破坏,水系生态失衡,水质污染严重。滨水空间中缺乏亲水活动的设施和滨水空间场所,几乎没有考虑公众参与的社会性。加之对于地域性特征考虑甚微,公共空间少,公共设施配套不全,绿化率低,综合环境品质差。
2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即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和营造水系和水景,求得最佳的调节气候、有益健康的效果。首先应注重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的复杂性,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越大,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型,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2]例如,单一物种所构成的植物群落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传播迅速,造成大面积死亡,而丰富多样的物种构成的植被就不易受到侵害,更不易传播感染。其次应注重经济运行,只有建立在经济性上的水景设计和水生态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地运行,才能保持营造初期的景观效果。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2)文化性原则。滨水景观绿地虽然是一种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但它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另一种是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即在设计中汲取传统园林形式移植人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3)人性化原则。现代城市环境中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人性化氛围的塑造,品质优良的环境的塑造,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使人们在视觉和听觉、生理和心理上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互动。例如,在公园空间水景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要求,建设一些与城市整体景观相和谐的滨水空间,使城市公园成为最引人入胜的休闲娱乐空间。此外在水景设计时,安全永远是首要问题,考虑儿童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会来到水景中,所以应该设计无外露水池的水景,许多法规要求水景在超过一定深度或设计标准时要在周围设栏杆。[3]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水体设置应以观赏为主,采用自然水池,池上设桥。活动场地的铺设应做到平坦、稳妥,注意防滑、软质,平面设计不宜弯曲过多,竖向变化不宜过大。(4)地域性原则。地域性是以独特的性格而存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吸取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结合本土的特有文化和环境因素,赋予空间地域性的内涵。在对地域特征的研究中,意识到不仅仅包括地理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文化的因素,比如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以及宗教等背景。这对形成多元的建筑格局有着开拓性的思路。地域文化作为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历一定的历史创造、演变,
而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4]我国寒地城市四季分明,冬季景色为最大特色。寒地城市应充分利用冰雪优势,结合天然的环境资源,开展冰雪旅游,创建冰雪产业。同时融入冰雕雪雕艺术、冰雪摄影、民俗展示等文化要素。
3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1)项目概况。伊通河是长春历史上的第一大河。近年来由于人口猛增,粗放式农业无限发展,林地几乎变为旱田,沼泽地全部变为水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在长春以南,伊通河主流和支流上修建塘坝水库,使涵养水源的资源严重匮乏。目前,全流域治理伊通河,特别是保护、培养和开发伊通河源头至长春段,势在必行。(2)设计方案构思。根据伊通河水系现状制定方案,调整、恢复其生态环境,营造地域文化丰富、民众可参与的生态平衡的优美水景。滨水地段分层分段,综合利用,同时提倡滨水活动的多样性,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滨水地区需要更加良好的绿化,对于生态环境(如湿地等)需要加强保护。在交通系统上做到人车分流,优化步行环境,过境交通外移和公交优先。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要充分体现地域性、本土性特色,要体现具体场地环境特色。塑造具有鲜明寒地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规划安排参与性、观赏性较强的冰雪活动,构筑寒地城市冬季旅游活动、文化活动的亮点,包括冰雕、雪雕、雪堡等观赏项目,以及雪地摩托、狗拉爬犁、滑道等参与性较强的冰雪活动。(3)预期效果。通过调整滨水景观的空间层次,使其成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活力的滨水标志区域;完善和强化城市原有结构和系统,提高地段综合环境品质和形象;探求城市有机更新之路,结合开发和管理需要,实现城市有机生长;依据人的行为心理和活动需求,增加和完善公共活动空间的服务设施;使景观的公众可参与性大大提高。引进当地植物群落,使植物群落更加多样化,景观的地域特征也更加突出。除车行道和人行道之外,临水一侧可修筑游步道,增加开敞公共活动空间供游人休息。
4结语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在整个城市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体现一个城市规划设计风格之所在。因此在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应该使这种城市的整体意象延续下去,在现今越来越注重回归自然的环境景观设计中。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将越来越被重视,因此这一课题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使滨水空间景观设计进一步发挥作用。参考文献:
[1] 陈六汀.滨水景观设计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凯文·林奇(美),等.总体设计[m].黄富厢,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85.
[3] philip swindells.water garden encyclopedia[m].interpet publishing,2002.
[4] 张正骐.城市住宅空间设计的地域性思考[j].四川建筑,2009,29(02).作者简介:孙凤丹(1981—),女,辽宁丹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