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不断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从主客观方面寻找原因及其方法。
【关键词】看说写;积累;人文;创新
concerning village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what time thinking
wang yun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be overall exaltation student’s character of valid path,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primary school be continuously a very important realm, appear some problem and we should look for reason and its method from the host and guest view.
【key words】see say that write;backlog;humanities;innova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农民的面貌有很大的改观,农村学生的素质也有提高,体现在作文水平上比以往有了突出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有话写不出来, 作文内容空洞; 其次是有些教师不知如何指导作文。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观察想象与说写结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提取我们想要的素材,把活生生的事例为我们所用,这就需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逐步提高洞察能力。“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问题,找到材料。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重点观察事物最有特色的部分,比如引导学生观察荷花时就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先看到的应该是大片层层的荷叶,然后是荷花,重点观察它的特点和散发的香味,其次看到的是荷叶下的流水,给人总体的感觉是廉洁,这一特点要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物来表现。
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是写作的前提,作文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去表现美、创造美。作文时, 学生运用思维去筛选, 运用想象去编织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并选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积累在胸, 一吐为快, 情不自禁, 文思如潮, 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喜悦,并把这种喜悦之情贯穿到作文过程的始终, 不仅体验到形象的美、情感的美、逻辑的美, 也体验到文章语言整体的美从而产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愿望。 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激发审美想象, 通过童话、寓言、故事培养儿童的审美想象能力是颇见功效的。学生学习《农夫和蛇》后, 就学会用拟人的方法,编织出《蜗牛》《粉笔的魔法》等新奇的故事来褒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在这些故事中, 无论是蜗牛, 还是粉笔等都是一定社会形象的化身, 是学生对社会生活感知的浓缩和概括。
作文是改写出来的,说可以调动写的积极性,为写打下坚实的基础。细心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突显事物特征,所以在指导学生说写的时侯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练习。先以段为单位,再逐步过渡到篇,做得由点到面,循序渐进。
2 材料、语言、方法积累
知识在于积累。作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必须有大量的素材,采取适当的方法,运用得体的语言充实起来,这些都需要积累。古人提倡“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要经常引导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校园, 参观游览, 走向大自然, 观察日出日落, 倾听鸟语虫鸣, 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绮丽, 赞美叶落归根的悲壮、皑皑白雪的纯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先写成日记,日积月累这本日记就是很好的素材,比如“第一次xx”。语言美也是好作文的标准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只有开辟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为此, 我们应该倡导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 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 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语文课文的目的之一,把课文中好的写作方法和作文紧密结合起来, 边学文边引导写作, 从而体会到作者在写
方面的运用技巧, 并逐步领会、消化、吸收。学了《开国大典》,仿其写法习作《记一次庆祝大会》;学了《八只小猫》,仿写自己喜爱的工艺品,抓住工艺品的外形进行合理想象。
3 正确评价学生,重视情感教育,体现人文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地指出:“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赏识的渴望。写了作文, 渴望得到老师的赏识, 是学生写作的近景性动机, 也是直接动力之一。”激励性评价就是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 帮助他们体验写作成功的乐趣, 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作文是一项难度最大的语文综合性训练。因此, 教师要“蹲下来”看孩子, 以欣赏的目光看儿童的习作。在充当读者的过程中, 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孩子的朋友和知音, 热情地、富有同情心地细读孩子的作品, 尊重他们的劳动, 照顾他们的情感, 善于发现习作中的“亮点”, 无论思想、取材、布局、表达、情感还是态度, 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以达到激励成功的目的。写好评语,对学生也有激励作用,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评价, 激励的语言都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心,使之成为克服困难和发奋进取的动力。评价时, 教师要从鼓励学生进取为出发, 以原有基础上进步为准则, 针对学生的实际, 用多把尺子衡量, 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并且还要注意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求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情感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大自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情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通过教育来逐步培养。把情感表现在文章中,就应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情感教育首先应落实到“写什么”和“怎么写”上。教师心中应先有全盘的统筹,并具体到哪个年级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应具有怎样的知识能力上。要解决“写什么”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生活是海洋,它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接下来要指导学生学习“怎么写”,应在教材中范文的示范下,学习写在叙事中抒情及把感情蕴含于它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光有这是不够的,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指导揣摩范文在表情达意上的精要之处,并把这用在自己的写作中,一篇文章积累一点,一年,几年下来,学生在写作中就能打破旧的思维而形成“我”的文章。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充分肯定尊重学生,逐步引导学生的情感意志向健康方面发展。
4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敢于创新
农村学校一般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文章源于生活,教师要敢于创新,应用不同的方法导入,让同学们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
第一、先说后写。作文课教学须先由学生“说”。首先,说比写更自由,学生所说常与自身的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引导学生想像,就可以让他们说出不一定能写出的东西。说的过程伴随着对往事的回忆。丰富多彩的生活,都会储存在人的记忆当中。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随着表述的进一步拓展开去,一些记忆会随着深入的表述很自然地浮现在脑海中。单纯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搜索作文材料与整合素材资源的过程。“说”是学生之间交流看法,丰富观点的过程。认识的局限性影响作文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认识如何提高,他们的观点从哪里来?创造轻松的情境,鼓励表达和交流,是交流看法,丰富观点的有效途径。第二、教师与学生同步写作。主要起示范作用。教师在段落安排、语言的运用方面都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起到示范作用,化解学生的“开笔”之难。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从会写到不断创造,明白“作文”原来并不难。教师在无形中扮演了“学生”的角色,实际上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学生思考。第三、仿写与抄写相结合。每学过一单元文章,对其中能体现本单元重点的课文进行仿写。并且每周从相关报刊上摘抄文章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