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群产业结构分工必然会影响城市群的发育程度,因此合理度量城市群产业结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偏离份额这方法计算的指标,重点分析湖南“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分工程序和产业结构效益以及竞争力。分析出湖南3+5城市群存在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同构化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产业结构;城市群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各地区谋求自身经济发展的态势同时并存。且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市以其巨大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大城市群、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城市群形成发育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之间协作的增强和经济一体化的提高。产业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测定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问题,就将会是城市群产业研究的重要一环。
2.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运动了偏离份额分析的数学模型对湖南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本文中的城市群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八个市。宏观层面将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年湖南省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5湖南省统计年鉴》,数据为全市数据(包含了所辖区域的县或县级市)。
2.1偏离份额分析的模型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增长分量是假定当研究区域按背景区域增长时所应达到的增长水平; 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反映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类型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 区位偏离分量(竞争力分量)反映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或竞争能力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1.1份额分量nij
最后利用公式可分解为结构效益指数(w)和区域竞争效益指数(u),而这两者的积可以解释为区域综合竞争力指数(l),l大于1,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w大于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3.结果分析
3.1对核心城市长沙的数据分析
长沙作为其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相对于全国而言(表1),长沙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产业结构竞争力份额均大于零。从表4 可以看出,相对于湖南省和全国的三次产业,长沙市三次产业的区域结构效益指数、区域竞争力效益指数和区域综合力竞争指数都大于1。但是,指数值不大(1.03484,1.177814, 1.218849; 1.019617, 1.171121, 1.194095),相比于其他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差距较大。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长沙还没有达到作为一个核心城市所需要的生产能力,这将会导致城市群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城市。
3.2 其他城市的数据分析
从其他城市来看,相对于湖南省的产业状况,株洲、岳阳、娄底三市的产业偏离度为正值,但是因为产业竞争力水平较差,导致了总的偏离份额为负数。而常德和益阳两市的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量和竞争力份额分量小于零,表明了这两个市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在产业竞争力上在全省都处于落后。而湘潭产业偏离度为正,产业竞争力为负,总的偏离份额为正数。对于全国三次产业来说,这几个城市的区域竞争力都小于1,大大落后于全国水平,究其原因是因为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落后于全国。由于大部分城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较低,从而导致了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大大落后于全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先扬,陈忠暖,蔡国田.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热带地理, 2003, 23(1): 44 - 49.
[2]周牧之.鼎 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4.25 - 33.
[3]邱风,张国平,郑 恒.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问题的再认识[j].中国工
经济, 2005, (4): 77- 85.
[4]李学鑫,苗长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j].人文地理, 2006, (4): 25 - 2 8.
[5]陈建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同构及产业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 2004, (2): 19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