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给力”的语言学研究,主要有语用学中的顺因论、语言模因论以及认知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本文主要围绕“给力”的词性以及其句法语义功能问题,从句法、语义学角度进行探索性研究,并归纳其句法语义特征和使用条件。
【关键词】给力;句法-语义功能
“给力”一词从网民的自娱自乐到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综观前人的研究,verschueren的顺应论阐释了“给力”的传播是语言和语境相互顺应的结果;秦晶从模因论角度出发,证明“给力”的传播是语言进化的结果;张建红引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了“给力”的成词机制。以上研究重点分析了“给力”的传播及广泛运用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句法、语义两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其句法、语义功能。 一、“给力”词性问题的考察
关于“给力”的词性问题,多集中于形容词说和动词说。秦晶先生在用模因论解释“给力”时,提出“给力”首先是作为形容词出现的,后来在不断地模仿、复制和传播中发生了变异,像“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日报》2010-11-10)、“中石油‘给力’五大措施力保甘肃油品供应”(《西部商报》2010-11-12)、“财政应“给力”民生”(《燕赵都市报》2010-11-12)等新闻标题中,“给力”明显具有动词性。通过语料统计,“给力”有以下几种使用情况:
1、“给力”在受“很”修饰时不能带宾语,例:
(1)波浪能发电“很潮”“很给力”(湛江日报2010-12-31)
(2)限购新政很给力(中国经济时报2010-10-27)
(3)这首批公布的演出嘉宾真是太给力了!(当代生活报2010-09-10)
(4)“给力标题”很给力(湖南日报2010-11-14)
(5)2010,杭州商贸发展很给力(杭州日报2010-12-31)
2、不受“很”修饰同时也不带宾语,例:
(6)政策给力 家电消费市场得力(国际商报2010-12-02)
(7)新闻搜索如何给力(人民日报2011-01-24)
(8)2011年铁东区继续为发展给力(鞍山日报2010-12-28)
(9)窗口服务令人满意 公交环保仍须给力(佛山日报2011-01-13)
(10)党员先“给力” 创业“满堂彩”(甘肃经济日报2010-12-28)
3、不受“很”修饰但能带宾语,例:
(11)印度新财年给力包容性增长(人民日报2011-03-01)
(12)营造环境,巴勒斯坦给力建国(人民日报2011-01-20)
(13)“智利矿工”给力经济(人民日报2011-01-06)
(14)江苏公推公选 给力“阳光权力”(南京晨报2010-11-12)
(15)高架和隧道,给力“快”郑州(河南日报2010-12-31)
语言学一般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从词的语法功能分析,我们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分别定义为: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凡不受“很”修饰或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动词。
通过以上理论和语料分析,本文赞同秦晶的观点,“给力”一开始是作为形容词出现的,有“牛”、“酷”、“棒”等意思,后来在其传播的过程中,词性和意义发生了演变,逐渐带有动词的意味,含有“强力支持”、“致力于”、“对……有帮助”等意思。“给力”作为形容词,意思凝固,使用普遍,动词性的“给力”在语音的连续性、结构的凝固性以及语义的概括性上还不及形容词。
二、“给力”的句法、语义功能分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给力”兼具形容词和动词双重词性,下面我们结合语料,从句法功能和语义使用条件方面,对“给力”进行细致描写,归纳其可以充当的句法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说话人所要陈述的对象,从充任主语的成分看,我们经常拿人或物做话题,因此名词、名词性词组、人称代词常常作主语;由于我们也可以拿行为动作或形状作话题,因此动词、形容词性词语也能作主语,例:
(16)“给力”是群众的创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2-21)
(17)给力是人生的潮流(金华日报2010-12-09)
2、谓语
谓语是相对于主语而言的,做谓语的成分最常见的是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其中,动词性词语作谓语的现象最普遍。通过分析可知,“给力”用作动词时,有“致力于”、“对……有帮助”、“助力”等意义;用作形容词时,表示肯定,含有“棒”、“牛”、“爽”等意思,“不给力”则
形容和预期的目标相差甚远,例:
(18)新闻搜索如何给力(人民日报2011-01-24)
(19)印度新财年给力包容性增长(人民日报2011-03-01)
(20)波浪能发电“很潮”“很给力”(湛江日报2010-12-31)
(21)广发证券今年最给力(北京商报2010-12-31)
通过语料发现,“给力”用作形容词时,多是静态的描述;“给力”用作动宾式动词时,句法格式为:nps+给力+np,其中,np的语义特征是:[+非贬义,+受事],“给力”的语义特征是:[+可控,+褒义]。
3、宾语
宾语存在于述宾结构中,是相对于述语而言的,是受述语动词支配、制约的对象。体词性词语基本都能做宾语,谓词性词语也能作宾语,这是汉语语法的特点。根据语料收集,“给力”作宾语,一般多做能愿动词的宾语,例:
(22)春运来了,“豪华动车”能给力?(文汇报2010-12-30)
(23)财税改革会积极给力(中国税务报2010-12-27)
(24)“减负”路难行 多方需给力(深圳特区报2010-12-08)
4、定语
(25)成都网民寻找身边的“给力所”(人民公安报2010-11-15)
(26)贿赂渐成酒业经营“给力剂”(法制日报2010-12-28)
(27)中国网民的“给力”创造(新华每日电讯2010-12-28)
5、状语
动词不能作状语,副词都能而且只能作状语,形容词能作状语但不很自由,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能加“地”,能直接作状语的双音节形容词不多,这些形容词也可以加“地”后作状语。“给力”可以在句中作状语,例:
(28)奇怪的歌给力地唱(江淮晨报2010-10-19)
(29)让子弹给力地飞吧!(经济观察网2010-12-17)
综上,“给力”做形容词时,侧重于静态的客观描述,主要充当谓语、定语和状语;做动词时,更关注动态的变化以及主观评价,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且有由简单逐渐走向复杂的趋势,用法也逐渐完善。
三、结语
由于“给力”兼属动词和形容词词性,鉴于二者句法功能的相似性以及“给力”意义的多元性,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结合其句法功能,明确其语义使用条件,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我们提倡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更要促进语言健康、纯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晶.从模因论看“给力”一词的传播与应用[j].社科纵横,2011(3).
[2]张建红.流行词“给力”的认知发生机制探究[j].文学界,2011(2).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