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要明确练习课的目标,形成有效的练习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发展的目标、德育目标。数学练习课要精心选择练习的题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结合练习题的联系,形成有效的小题大做。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练习,组织教学,及时总结。
【关键词】有效;练习目标;小题大做
一直以来,一线的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上新授课时由于孩子们探究新知的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氛围比较热闹。一旦上到练习课,课堂好像一下子就不那么热闹了,孩子们也觉得枯燥无味,学得也没有多少兴趣了。为了更好地提高练习课的教学成果,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就如何提高练习课的效率,我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一、明确练习课的目标,形成有效的练习目标。
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数学技能、技巧的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观念的建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离不开练习课。因此,练习课与新授课一样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我们在上课之前一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钻研课标,要纵观整体后确定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要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标设定要符合学生的一般水平,不可不切实际的提高或过于简单的重复。(2)发展的目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练习课另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智力,建立良好的智力结构。因此,数学练习课的目标要求学生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德育目标。新课程标准备明确提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练习课的设计更要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中,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纵向、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的习惯。
二、选择练习课的题材,形成有效的练习设计。
长期以来普遍老师都认为“熟能生巧”,练的题目越多,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实际上,练习课的效果不是取决于一节课里学生练习了多少题目,而是取决于练习课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不断地机械重复练习,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和动脑的时间,学生最后只学会做题,而且还很容易忘记。因此,数学练习课要精心选择练习的题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练习进行科学的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有效性。小学数学练习课练习设计要注意:1、要典型。一般根据新课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在新授课后常出现的错误,或者根据教师经验预设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题材,有助于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提高解题的能力。2、难度要适中。数学练习课要重视练习的质量,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3、练习设计要新颖,形式多样,体现层次感。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单一的练习不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练习时,在学生对知识有所掌握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乏味地巩固强化,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多样化,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三、结合练习题的联系,形成有效的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这种方法最适合于应用题的练习。给条件让学生编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给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条件编应用题,这种
练习方法也易于在课堂上操作。
例如:在练习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时,先问本班男生女生的人数,根据这两个条件让学生来提问题,并且要提与课题有关的应用题,学生提的问题如下: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5、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6、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这一类题其实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总结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即比较量除以标准量。此第一环节。
第二环节告诉学生,随着题目中的条件不同,比较量和标准量有的直接有,有的需要先求出来。接下来保留一个条件,让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在教师有意识引导下出示几个典型的题目:
例:六一班男生30人,比女生多5人,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六一班男生30人,比女生多5人,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有第一环节铺垫学生会很容易提不同的问题。这样练习,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紧张中带着活跃,忙碌中带着成就,教师只需要在关键处加以提升总结,何乐而不为呢?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产生需求,进而萌发积极探究的动力。本节课的学习材料来自学生周围,从身边提取的数学信息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轻松愉快的探究活动。
总之,要上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练习,组织教学,及时总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浇灌,练习课这片绿洲一定也能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1]《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余文森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名师魅力课堂激趣艺术》.余文森主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