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性质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如何在牧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阐述。
关键词:牧区;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牧区学生多是生活在偏远高寒的地区,当地的经济收入主要以放牧为主,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新闻消息传播速度慢,交通闭塞,文化,教育相对滞后,学生不像其他地区的学生那样见多识广,对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在中,日,美三国学生中间进行的一项“你尊敬的人是谁”的调查问卷中,日本学生对于第一,第二的回答是爸爸,妈妈,美国学生的第一,第二回答是爸爸,球星,而中国学生在前十名的回答中却没有自己的父母,现代社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要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且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结合牧区学生实际特点,把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贯穿于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是教教材,而且还是用教材教,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靠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地溶于课堂教学中,达到潜移默化改变自己的目的,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二)精选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教材,多数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在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中,都有许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同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我爱祖国》这篇课文,在小学生刚跨入校门不久,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了。另外,像《雷锋的故事》《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都是教育学生学习他人优秀品质的范文。还有像高年级的《毛主席在花山》《丰碑》等一系列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很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注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三、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语文课本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古以来,诚实守信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课文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教书育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新时期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在学习《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围绕“做了错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担当,做个诚实的人”展开,并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让诚实的品德深入学生的心灵。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可以举行“夸夸自己身边诚实的人”和“争做一个诚实的人”的活动,用扩展的方法丰富诚实的内涵,让诚实的品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通过道德规范、准则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对于自己和社会道德的意识、思想、行为,相悖的行为自觉地进行改正。道德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礼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学校教育中是最不容许忽视的。因此,就语文教学中就要很好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比如在学习《有礼貌》这篇儿歌时,可以让学生向
中中的大公鸡学习,从而明白怎样才能做到有礼貌。养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有礼貌的好习惯,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学习《我不能忘掉祖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趁火打劫,瓜分中国的历史,和当时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以及腐朽统治的背景给学生介绍,可以有效缩短缩短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有志之士在中华民族最紧要的关头,抛头颅、撒热血,为建立民主、富强的共和国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通过时代背景的挖掘,使学生加深了对宋庆龄“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这句话的理解,增强了学生从小就树立热爱祖国,为祖国服务的决心和意识。
结语: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方法还有许多,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重视语文课程熏陶感染的作用,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不断研究摸索,并且注意挖掘语文课本中的有利因素,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培养新世纪具有良好品德的现代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德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曾滟;;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9期
[2] 曹建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34期
[3] 陈建芳;;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学周刊;2011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