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我国城市建设正是发展高峰期,高层建筑需求量急剧增大,由此,使得我国高层建筑的技术越来越现代化。总体而言,其特点可以概括为:、高、大、多。例如:技术要求高、建筑高度高、施工面积大、楼体大、资源需求多、交叉作业多等。这些特点给当今高层建筑施工提出了极高的安全性,规范性,时代合理性、建筑质量等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层建筑时代要求,高层建筑的特点,施工与技术
一. 前言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需要,高层建筑早已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建筑。而实践证明,高层建筑可以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对于我国而言,高层建筑能够集中人口,提供住房,缓解住房问题;还能减少因建筑而制成的土地滥用;第三,可以便于城市建设,有利于集约型城市建设发展。但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对于高层建筑特点,其建筑要求要比普通建筑要高,工期要长,规划更有缜密有序,材料资源运用的到位,简而言之,在其设计上和技术上都要考虑全面,使之符合要求。
二. 高层建筑的特点和要求
1.“高”,只是一个形象的字,能够直观的使人想到高层建筑的一大特点—高。而此,“高”不只是体现在其高耸的外表,还有建筑时的“高”。例如建筑危险系数“高”。其体现在:高空作业时间长、难度大,具体有容易有人生伤害出现,物资运输难度大,防火难度大等。投资费用高,包括维护费用等。技术要求性“高”,对于专业要求需要极高的保障,由此才能使得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合理有序。可见“高”,不仅仅是外在而已,因此在建筑施工设计时要有全面的考虑与规划。
2.“大”,也是一个形象的字,体现出高层建筑应有的霸气。在高层建筑上。“大”字可谓有明显的代表性,在设计上,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就“大’,其可体现在建筑外表的美学体系,和建筑本身的土木工程体系,还有经济管理上对施工流程和资金上的把握等到之类的;在建筑上,人员需求量大,监管方面广,以及某些大型的设备,还有大量的材料。可见“大”,在建筑过程中无处不在,而因此,在施工设计上考虑到的因素需要全面而且透彻。
3.“多”,这个字也是能够体现高层建筑的施工设计。就拿建筑方面说,考虑的因素多,体现在要考虑的各种的防护:防火,防震,防雷,甚至防恐怖袭击。“多”是要求建筑本身的合理性,建筑在外观设计上符合时代要求,质量上达到标准,空间布置上的合理,等等。
高层建筑拥有这些特点,而在施工设计上需要前期设计规划人员做好准备工作,把相关因素归纳完整,以便后期施工时能够尽量避免决策性失误。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又称迪拜大厦或比斯迪拜塔),位于迪拜的一栋有162层,总高828米的摩天大楼。哈利法塔2004年9月1日开始动工,2010年1月4日竣工,为当前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造价达70亿美元。其建筑材料也有十足的分量,哈利法塔总共使用33万立方米混泥土,3.9万公吨钢材及14.2万平方米玻璃。大厦那么高,当然需要先进的运输设备。大厦内部设有56部升降机,时速高达17.4米/秒,另外还有双层的观光升降机,每次最多可载42人。此外,哈利法塔也为建筑科技掀开新的一页。为巩固建筑物结构,大厦已动用了超过31万立方米的强化混凝土及6.2万吨的强化钢筋,而且也是史无前例地把混凝土垂直泵上逾606米的地方。迪拜大厦的建立可以为当今时代高层建筑的典型,其充分体现了高层建筑的“高”、“大”“多”。
三、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难度大,设计方面广,通常有深基础施工、深基坑工程施工、施工测量控制。高大模板脚手架支撑体系和垂直运输等多项技术难题。
1.高层建筑的“核”模式
高层建筑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理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中心点,即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意旨在建筑处理上,以争取时间使用空间,将电梯、楼体、设备用房等服务用房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 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以达到视线最好与交通便捷。在建筑构造方面,力求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压力和抗扭,而此恰好符合建筑要求。在建筑的中央部分,将各类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形成中央核心筒,这样可以使得建筑的质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形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展。
对于核的分散与分离,在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
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所以有种以分散布置核的方式无疑也会对高层建筑有利,使受力分散与均匀。同时,分散的多个外核空间构成模式,也正好使用与现代的钢架式高层建筑。
2.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
此外,高层建筑的施工测量技术的运用到位,则非常有利于保障建筑结构的垂直和平面位置,保证建筑的标高和形状能复合实际。
3.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
高层建筑的建筑体系涉及结构材料、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问题,既取决于不同建筑产品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层数的高低,也决定于物质技术基础和施工条件。
4. 高层建筑的施工机具
高层建筑施工机具的选择必须满足工期,机械费用低和综合经济效益好要求,合理进行起重运输体系的组合。高层建筑要着重解决好垂直运输和吊装的施工机械。塔式起重机既能垂直运输,又能水平运输,工作范围大,是高层建筑的关键施工设备。为了解决高空安全作业,要重视高层建筑脚手架和吊篮的选型和设计、制造、使用。目前采用的有钢管扣件脚手、门型脚手架、桥式脚手架、悬挑架和各种吊篮等。今后还要发展一机多用的设备,例如能沿屋顶运行。
5.高层建筑的地基建设
由于我国各地区地质差异,高层建筑的地基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主要有钢桩制、预制桩、现浇桩。此类的方法需要灵活运用,例如:钢桩不宜多搞,宜侧重发展现浇和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质量较有保证,鉴别承载力方法明确,近年使用的预应力空心管桩有较大的承载力,预制桩对高地下水位地区更为适用;但这种桩法存在着耗钢量大、造价贵、施工噪声大和截桩困难等问题。现浇桩近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机械钻孔、冲毯已经发展到直经1m左右,人工挖孔直经大,荷载大,但应十分重视安全施工。现浇桩适应性强,噪声小、造价低,可以作为发展重点,并努力实现机械化。当基础埋置特别深时,在施工技术上困难大,并且不易保证施工的安全,宜采用沉井或沉箱法施工。 6.高层建筑的工程监测
从基坑开挖至基坑回填完成期间软土地区尚应延长个月应对影响区范围内的邻近建筑物和管线垂直与水平变形进行监测。 实施降水和回灌方案时应进行降水观测井和回灌观测井的水位测试以及邻近建筑物管线的沉陷与水平位移观测采用护坡桩系统时,、应对挡土桩的变形桩的内力变化进行监测。当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时,应监测墙体位移、平面变形、结构整体稳定、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土体位移和地下水位等项目。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水平支撑系统和锚杆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和监测。 施工中应进行大体积混泥土的测温工作。
7.高层建筑的三防设计
三防即防震、防火、防雷。此三种事件对于高层建筑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精确并有目的的进行此三项建设。抗震设计则需按照国家规定以及当地实际情况而定;防火措施主要在灭火装置,耐温材料,紧急逃生通道,火情警报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防雷措施,主要以安装较好的避雷设备。其中以抗震设计方法为列:
1、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3、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限制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8.高层建筑组织设计
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制度,内容等,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调整。在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既要符合谁施工谁编制的原则,又要以履行合同为基本点,实施“质量、工期、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目标为准。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为编制对象,不仅仅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方案,也是建立健全正常施工条件、集结施工力量、组织物资资源供应和生产生活规划的依据。
四、我国建筑上的光芒
1.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一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其建筑上的成就有
:塔楼核心筒和巨型柱施工世界先进、混凝土一次泵送至492米、225.40吨可吊至500米高空、世界最快电梯可行10米/秒。显然,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充分利用建筑机械,体现建筑机械在高层建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与设计不仅仅是一份人力劳动,也是一场机械大战,对机械的运用精良,也是对建筑本身的建造成功。此外,高层建筑拥有的经济效益非同一般,上海环球金融大厦以及迪拜大厦都给当地带来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例如:旅游业、商业用途。因此,高层建筑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状态与效益的表现。
2.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由塔座、3根直径为9米的擎天大柱、下球体、中球体和太空舱组成,与毗邻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两个巨大球体构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下球体”直径为50米,安装在擎天柱的68米至118米之间;“中球体”直径为45米,安装在250米和295米之间;而“上球体”即太空舱置于335到至349米的高处,直径为14米,上海东方明珠的整个结构浑然一体,既雄伟又壮美。“东方之珠”是一个高层建筑美学上的很好表现,其外观设计与内在打造浑然一体,其象征意义已不仅是上海电视广播塔,而是一座地标,象征地区的繁荣。
五、结束语
在我国,高层建筑必将在城市快步发展中打造一片光彩。而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不同的建筑施工也会遇上麻烦,这些都需要利用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成果充分有效合理的运用到高层建筑上,使高层建筑更好的造福于城市,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参考文献:
[1]杜凯;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2]中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袁彬杰;《建筑学研究前沿》
[4]郭正兴,李金根,建筑施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