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中国信息系统现状分析入手,在对信息系统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从企业和开发者两方面分层次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对其思想理念和方法进行宣传培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对大多数非it行业的人来说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即使是业内人士,对其学科内涵,许多人恐怕也只是一知半解。可是,当您稍加留意,您就会发现,即使是在一些地方小报上也时常能见到推销信息系统的广告。足见其使用的广泛,竞争的激烈。确实,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信息系统应用能否成功,关键并不是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与企业的管理体制、领导的思想认识、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完善程度、技术人员和企业员工的认识和理解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所有人对信息系统的认识程度是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成功的关键。由此。笔者认为:应广泛进行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教育,使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与之相关的个体。这一点对中国企业十分重要,对于即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企业尤其重要。
一、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依照教科书上的概念是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发展、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通俗地说,信息系统是利用数学、管理、计算机技术,支持企业管理的管理软件。正因为是管理软件,加上管理工作的复杂,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比率实在太低。时下,国内外各软件厂商推崇的erp项目的实施成功率即便在国际上也不到20%,可正是这不到20%的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效益令众多渴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企业趋之若鹜。电子商务的设想。跨国公司的需要……,所有这些从来就没有让erp沉寂过。更何况,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并不仅仅指erp这类大项目,其范围囊括所有辅助管理的管理软件。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均具重大意义
可以想象,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带给企业的收获是巨大的。以山东东阿集团为例,九九年拥有全国四、五十个办事机构,互传信息极不方便,过去各地合同都是签好后邮寄回来,经很多手续才能到货,尽管大家十分尽力地提高效率,但销售商仍然意见很大。实施erp后,在网上签合同,一切处理迅速有效,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效率,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除此以外,岗位工作量的精确测试,客户资源的共享,财务数据的方便核对,提高了工作3西啐,降低了成本。:睹住了漏洞,也提病了人员的整体素质。综观国内、国际统计数据。1990~1998年,美国、德国、日本制造企业因普遍实施了maali和erp,使库存总额平均占销售总额的比例控制在1.3~1.5%,而我国同期仅产成品资金占销售总额的比率就高达8—10%。发达国家库存商品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不超过1%,中等发达国家不超过5%,而我国却高达37%以上。所有这些表明。由于管理上的落后,我国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差,信息不畅使决策的有效性较低,而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案。当然,不是任何企业欲建立信息系统就立刻能建立的,在我国建立一套全面的信息系统往往需要结合企业管理脱胎换骨的改变。
三、中国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现状
中国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经历了从知之甚少到逐步了解,直至今天许多企业渴望实施的过程。然而,许多企业对计算机在企业中的作用还只停留在文字处理为主的基础之上,大多数企业领导还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恐怕与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中领导人对计算机能力了解偏少不无关系。而对于一些已有信息系统意识的企业来说,不少管理者仍然存在一个观念偏差,如有的以为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利,建立信息系统是在现有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实现计算机化等等,对于正在实施或已经实施的信息系统项目来说,也存在着软件开发公司为迎合用户的当前需要,不对原企业流程作实质性改变,不对企业工作特点作详细调查分析,盲目推销定型产品,致使信息系统没有生命力,直至影响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商的信誉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都是开发与被开发双方缺少理智、清醒的认识造成的,如果大家都对信息系统有一较深刻了解,所有工作就会轻松愉快许多,这大概是目前软件咨询企业逐步繁盛的一个原因。
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邓志雄曾著文指出,目前困扰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1)基础管理不扎实。(2)战略管理不到位。(3)综合管理不系统。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再造企业的神经系统,就能改善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优化企业的消化系统,强化企业的运动系统。
中国缺乏关于erp的知识,这个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的erp的知识教育和培训,而在这些方面教育和培训之前,突飞猛进的实施erp是十分危险的。这可能是sap在中国没有成为一个大公司的原因。德国著名软件公司sap公司全球执行懂事彼得博士如是说。
erp在中国的推广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一些企业从中获得了荣耀和辉煌,而更多的企业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业界关于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有过很多的讨论,从分析和讨论的大量内容来看,我还是同意sap全球执行懂事彼得的说法:中国需要教育和培训,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的普及,需要对信息系统思想理念的宣传。
四、对信息系统的明确认识是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
从中国的信息系统现状可以看到,信息系统在中国要得到普及,需要相关各方对其深刻理解,当然,不同层面应该理解的方向和深度亦有不同:
1、决策者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信息系统的建立,在管理上有时需要脱胎换骨的改变。信息系统经常涉及到一个革命性的观点bpr——企业工作过程再造工程,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对企业的工作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邓志雄副司长所论的我国企业基础管理不扎实,战略管理不到位,综合管理不系统的问题就需要在此再思考和再设计中进行研究和解决,bpr实现的两个重要手段就是信息技术和组织改变,bpr是管理工作的彻底变革,更是大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管理上的改变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局,更何况“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bpr需要决策者的魄力、胆识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刻认识。魄力是与生俱来和后天经验造就的,而认识却是需要学习的。本企业是否具有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基础?本企业是应该先理顺管理再上系统,还是应该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管理的调整?本企业是需要一次性实现erp辽是先实现其中最容易实现的部分?只有深刻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对本企业的情况又有深刻的了解,决策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所带来的效益或者损失常常是以千亿元来计算,因此,决策者最应该接受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2、信息系统的成功要得到高层管理者的绝对支持,需要高层决策者的理解。高层管理者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就是决策者,是经理级的企业领袖,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得到这些具有人权、财权的高层管理者的直接支持,或者说:管理信息系统必须由这些高层管理者直接领导,在信息系统理论中,这一理念称为第一把手原则。
第一把手原则存在的理由很简单:第一、信息系统的实施常常需要企业组织机构的改变,这种机构改变往往伤及某些个人乃至中层领导的权力和利益,只有第一把手才有解决这种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能力。第二、信息系统的实施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第一把手这一经济后盾,信息系统的顺利完成是没有保障的。显然,这里的第一把手必须深刻理解信息系统,才会达到信息系统所要求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山东东阿集团采用erp之前事先对erp并不了解,是经过多次选择,被动的进行了学习,如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解,企业所走的弯路可能就要少得多。
3、信息系统项目的成功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理解和支持。信息化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数据出错会产生严重后果,数据是一个流程,由数据产生的结果最终影响决策。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建立在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之上,需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应使基础数据具有完全性、准确性、可靠性。没有全体职工的集体配合。这三性是很难做到的。
如前所述,信息系统的建立并不是将老系统中能用计算机实现的部分简单的用计算机进行代替,而需要涉及到许多管理的变革,涉及到人员的变动,当员工没有足够的认识时,这种变动的阻力异常大,而当员工理解了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时,工作势必轻松许多。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大多为纯粹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他们对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必须通过与企业各层人员的交流来实现对企业管理状况和管理需要的深刻理解,如果企业各级员工对开发过程、开发方法、开发目的等全然不知,开发人员与各级管理人员的交流势必十分艰难,这种状况将直接导致开发工作难度增加,时间延长,经费增长。
4、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开发者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开发公司如果把眼前利益放在首位,则会迎合企业的需要,给企业一份目前满意的产品,而目前满意的产品常常是没有生命力的,一旦企业因故变动,信息产品就会失效,其结果是企业蒙受损失,开发公司乃至信息系统信誉受损。实际上,软件厂商销售的应是管理思想,而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目前信息系统先进的开发方法如uc矩阵则是管理思想与开发方法的结合,这些方法的使用正是从长远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司信誉的保障,据了解,中国软件公司目前很少应用这类方法,原因是开发人员以纯技术人员居多,对此类方法理解不够深刻,同时,还有开发公司更注重眼前利益的原因,由此可见,开发人员仍需加强信息系统理念的学习。
五、让每一个与信息系统相关者了解其思想理念和方法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学习,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有不同的侧重面,因此,信息系统的培训可以分层次、分对象分别进行。这样,不同对象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系统开发中所处的地位,应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同其他层次和对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