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入手,提出了高校中主机人才培养的经纬式架构设计,并以四川大学为例,具体介绍了人才培养中多个环节的探索与实践成效。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主机;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特点
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的传统型大学,办学特点是多学科性、科学研究性和基础性,其历史任务是: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众多、学术氛围浓厚的优势,积极参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原创性成果,追求科学发现,推动科学发展。要鼓励组织专家教授致力于重要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具有长远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奠定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地位[1]。
基于这些特点,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以“一优势、两建设、三课堂、四合作、五参与”为主线开展工作,即: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积极进行“学生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专业合作、院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参与竞赛、参与社团、参与社会、参与评价”的条件,在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
2 主机人才培养背景介绍
主机大学合作项目是ibm-中国高校合作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该项目的宗旨是“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目标是“探索以企业为核心、高校和政府为支撑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以实现高等教育改革”。该项目涵盖六大块内容:教育中心、学科课程、校企合作、实习就业、校园活动以及支持奖励。
目前,ibm已与八所高校签订主机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设立了5个主机系统教育中心,资助了8门大型主机精品课程,共同申报并获批了国家级教改项目“大型主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截止到2008年初,共有6756人次学生参加了主机相关课程学习,685名学生获得ibm主机教育认证证书,200多学生分别被中国五大商业银行、花旗、汇丰等主机用户企业录用。
3 综合性大学主机人才培养架构设计
从综合性大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我校采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主机人才培养经纬架构”。纵向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教学环节,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相关的教学研究;横向则是从广度上扩大主机人才培养的途径和范围,并对常规培养起到反馈和补充的作用。图1描述了综合性大学中主机人才培养的经纬架构。
其中,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部分,它决定了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的建设,同时也随着培养模式的不同而变化;教学团队的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合作模式的拓展,教学团队的构成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在纵向和横向的框架中,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主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应积极探索,这就是“教学研究与改革”。
之所以对综合性大学中的主机人才培养提出如图1所示的经纬架构,原因和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基于主机合作项目的总体目标
主机合作项目的目标如前所述,要达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营造主机人才培养的环境和氛围;而在高校中,以教学计划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策略。
(2) 基于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
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特点为主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实施模式,既可以在it类院系中设置相关专业或专业方向,也可在已有专业中设置选修环节,还可以通过辅修、公选的方式吸引其他理工类和管理类的学生修读相关课程。
(3) 基于信息类课程的特点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说:“我越来越感到学计算机跟学外语有点类似”,其含义就是计算机和外语一样是工具,在很多院系、专业中都会涉及到不同程度的课程学习。而在综合性大学生更是如此,不仅理科、工科要学,文科、医科等也要学。因此就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
这一点同时也兼顾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通过专业、院系之间的合作,将主机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调整和修订在其他专业中实施,对于推进主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4) 基于主机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虑
主机合作项目重视产、学、研环节,而通过扩展合作途径,培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形成的校内外文化,则是主机人才培养产学研链条中值得关注的策略。
(5) 基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水平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这是高校肩负的社会责任;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是前提和保证,创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核心。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针对企业需求特色的或结合技术应用推广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不仅是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创新,也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修正与创新。
4 四川大学主机人才培养实践
四川大学是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2005年开始与ibm开展主机人才培养合作。根据学校提出的“四川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纲要”,结合学校和地方人才需求特点,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此作为主机人才培养的实施模式。
4.1 教学计划的制定
ibm技术中心与计算机学院共同开展主机人才培养,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结合学校2008级教学计划整体修订原则,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主机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
课程设置说明:
1) 主机的课程修读具有系统性特点;
2) 修读完任何一门带有“*”或者“**”的课程可获得对应的specialist证书,申请该证书后将不得再申请professional证书;
3) 修读完所有的带有“**”的课程,可有机会获得对应的professional证书;
4)“cobol语言编程”+“cobol语言编程课程设计”可与“pl1语言编程”置换,即选学其中的一类语言即可;
5)“db2数据库应用与编程”可与“ims数据库应用与编程”置换,即选学其中的一门即可。
学校开设了多个辅修专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跨专业修读。为促进主机方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ibm技术中心制订了计算机应用专业主机方向辅修教学计划,学制两年,总学分为60学分,以主机开发为主,并纳入日语强化教学,主机类课程比例为56.7%;考核合格,修满学分,授予工学辅修学士学位。
此外,ibm技术中心还开设了以开发为主的主机公共选修课,同时开设面向全校的主机技术讲座,纳入“研讨与探究课程群”;在该课程群中还设立了“创新学分”,通过组织主机相关的各类比赛鼓励学生参赛直接获得该学分,并可纳入免试推荐研究生综合评价体系。
4.2 教学团队的建设
2006年,计算机学院自行投入经费成立了主机教学团队,按照1万元/年的力度连续支持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目前这支队伍拥有专职教师9人以及来自其他高校、培训机构、企业的兼职教师6人,他们主要承担教学计划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为配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还建立了一支来自校内外多个单位的项目指导教师队伍,承担主机竞赛、主机相关的院级萌芽基金、校级科训计划、校级创新计划、省级青创计划等指导任务。随着合作项目的开展,教学团队不断进行人员专业结构、来源结构、承担课程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
4.3 合作模式的拓展
围绕主机人才培养,我们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特色和优势,主要开展了以下合作:
●校内跨专业合作,例如:主机专业辅修。
●校内跨学院合作,例如:与锦城学院、锦江学院在主机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地方高校合作,例如:与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方面的合作。
●校企合作,例如:与巅峰、新电、华迪、国信安等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定制与输送、科研项目方面的合作。
●校地合作,例如:与软件园密切合作,成为成都市软件人才联盟成员,在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搭建主机人才信息化平台,面向认证、实训、实习、竞赛、选修课程学习、俱乐部活动开展等方面建立人才库,形成人才供求的桥梁。
4.4 教学研究与改革
主机创新人才培养获得2007年度四川大学重点教改项目资助,在上述环节探索与改革基础上,重点就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建立了创新实践人才培养实施管理体系,如图3所示。
●提出了相关教材的建设思路,如图4所示。
●提出了结合教学的三阶段实践环节设计思路,即:
☆课程设计:由对应的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中的多个实验组成,是体验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实践。
☆项目创新实践:针对各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设置选择性实验,采用以项目为主导的综合性创新实践形式,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实际的基于主机系统的软件开发。学生也可自拟目标(题目),自行选择开发平台、工具、技术和方法,最终提交可运行软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部分课题可以拓展到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或参加相应的竞赛。
☆基于工程应用的项目实验:该部分充分利用教学团队成员在主机方面的科研实力,鼓励学生进入教师的实验室,从事工程应用类的项目实践。该环节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课程设计对应的学分,还可获得四川大学创新教育学分,部分课题可以拓展到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或参加相应的竞赛。
5 结束语
结合学校定位和地方经济情况,围绕社会和产业需求,四川大学在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企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在做好主机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探索高校在高新技术行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道路。
参考文献:
[1] 朱敏,栾新成,齐玉涛等. 关于计算机类实践环节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路[c]. 2007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