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pns的患者5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泼尼松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24周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2周24h尿蛋白定量、tc水平明显下降,alb明显上升,治疗4周tg明显降低,治疗12周开始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前后cr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治疗2周、4周、12周、24周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bun、tg、tc、tp、alb比较皆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尿蛋白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关键词】 吗替麦考酚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蛋白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指的是由大量的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蛋白尿、高脂血症组成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肾脏病变所引起,本文中通过观察探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和临床意义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pns的患者58例,男有34例,女24例,年龄在15-42岁,中位年龄为22.7±5.2岁,皆符合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所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1],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泼尼松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12周,24周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对比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泼尼松治疗,常规的抗感染、利尿、控制血压等治疗,并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起始剂量为0.8-1.0mg/kg/d,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整治疗剂量,1天1次,6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月。
1.2.2 观察组 使用常规治疗+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常规的抗感染、利尿、控制血压等治疗,并给予口服泼尼松治疗,起始剂量为0.8-1.0mg/kg/d,再给予吗替麦考酚酯(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206),起始剂量为1.0-2.0g/d,前3个月维持剂量治疗,12个月后维持治疗剂量为0.75-1.0g/d,1天1次,6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24h尿蛋白定量、tg、tc、tp、alb、cr、bun的数据通过spss13.0软件统计,期间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单位以χ±s表示,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2周24h尿蛋白定量、tc水平明显下降,alb明显上升,治疗4周tg明显降低,治疗12周开始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前后cr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治疗2周、4周、12周、24周的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bun、tg、tc、tp、alb比较皆有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中统计发现,在常规治疗+泼尼松治疗基础上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2周24h尿蛋白定量、tc水平明显下降,alb明显上升,治疗4周tg明显降低,治疗12周开始皆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前后cr水平无明显改变;与常规治疗比较疗效显著,吗替麦考酚酯属于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能够通过对t、b淋巴细胞嘌呤的合成途径进行抑制,有研究中指出[2],吗替麦考酚酯能够有效对系膜细胞与内皮细胞和增殖进行抑制,从而减少间质细胞、肾小管、肾小球的增殖,使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机制得到抑制,有效预防发生肾纤维化。同时治疗前后不会引起cr水平明显变化,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
合征(pns)的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尿蛋白水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郑法雷,刘玉春,等.整理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标准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1993,32(2):129.
[2] 张国艳,史为伍,刘中柱.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7):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