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声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关于日语アクセント和汉语声调的对比研究

关于日语アクセント和汉语声调的对比研究

  一、日语的アクセント
  (一)日语アクセント的定义
  アクセント是日语对语言学用语accent的外来语表记,对应的中文译词为“重音”。日本著名国语学家金田一春彦在《国語学大辞典》中给アクセント下的定义是“個々の語句について、社会的慣習として決まっている相対的な際立たしさの配置”。即对于各个词句,由社会习惯所决定的相对突出的配置规则。这种配置规则在不同语言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英语、意大利语等语言中,“突出”指的是音强,也就是发音的强度,这种重音叫做stress accent。而日语中的“突出”则是指音高,即发音时的频率。
  (二)アクセント的功能
  日语中的アクセント主要有两个功能,即“統語機能”和“弁別機能”。
  “統語機能”是指在句子中确定词与词的界线。如:
  イイカタ(iikata)如果读作イイカタ(加黑的假名表示音高较高,下同),则理解为“言い方”(说法),是一个单词;如果读作イイカタ,则理解为“いい方”(好人),是两个词构成的词组。举一个句子为例:
  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niwaniwaniwatorigairu)
  1、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二羽庭には鳥がいる。)(二羽院里有鸟。)
  2、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庭には二羽鳥がいる。)(院子里有两只鸟。)
  3、ニワニワニワトリガイル(庭には鶏がいる。)(院子里有鸡。)
  可以看出虽然句子的音节组成是相同的,但不同的アクセント组合使得词与词之间的界限也随之不同,表示不同的句义。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弁別機能”是指区分词的意义。如:
  ハシ(橋)(hashi,桥)ハシ(箸)(hashi,筷子)
  シカイ(視界)(shikai,视野)シカイ(歯科医)(shikai,牙医)
  ハナシ(話)(hanashi,故事)ハナシ(話し)(hanashi,讲话)
  (三)アクセント的特征
  这里所说的日语アクセント指的是東京語のアクセント,不涉及各方言中的アクセント。アクセント有三个最主要的特征:
  1、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高低一定不同
  如ワタシ(watashi,第一人称)ナミダ(namida,眼泪)
  アナタ(anata,第二人称)
  2、同一个单词内,音高一旦下降则不会再升高
  如イノチ(inochi,性命)むらさき(murasaki,紫)
  カンゴフ(kangofu,护士)
  3、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如果是高,后面跟随的助词可能是高,也可能是低
  如エントツガ(entotsuga,烟囱+助词ga)
  ギンコーガ(ginkouga,银行+助词ga)
  イモートガ(imoutoga,妹妹+助词ga)
  オトートガ(otoutoga,弟弟+助词ga)
  可以看出,有些词的アクセント中会有音高的下降,有些词没有。一个词里音高下降的位置一旦确定,其他各音节的音高也随之确定。因此日语的语流中音高下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統語機能”就是根据这一点来区分词与词的界线,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而“弁別機能”虽然也是日语アクセント的一个功能,但依靠アクセント区别词义的词数量并不多,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辨义手段。
  二、汉语的声调
  (一)汉语声调的定义
  汉语的声调所对应的英语术语是tone,与accent是不同的概念。声调是一种能够区别音节意义的音高,按照声调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有声调语言和无声调语言,汉藏语系的语言是有声调语言的代表。汉语中每个字的发音都不能缺少声调这个必备组成部分,即使是连绵词、音译词这些并非完全表意的词里,各个字都有确定的声调。同样的辅音元音按照同样的顺序组合为音节,如果声调不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导致代表的汉字不同、词义不同。
  (二)声调的功能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调最突出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辨别语义。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是ma这个cv音节加上不同的四个声调所得到的音节,分别对应不同的汉字和语义。语言学家赵元任曾经作文《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全文用字音节皆为shi,只是声调不同,表现了汉语的独特魅力。
  除了辨别语义功能以外,声调还具备一定的语法功能,某些字依靠声调区分词性。如“钉”(dīng)为名词、“钉”(dìng)为动词,“背”(bèi)为名词、“背”(bēi)为动词等。但这种现象只存在于个别词,不具备普遍意义。
  (三)汉语的四声
  汉语的“四声”概念早在南北朝时期便已提出,沈约等人将当时的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由于历史发展变迁,现代汉语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入声,原入声字分化为其他声调,全浊上声并入了去声,而平声分为了阴平和阳平两类,普通话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按照赵元任提出的五度标调法,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分别记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三、日语アクセント与汉语声调的区别
  (一)音节内与音节间的音高变化
  汉语的声调是在音节内部发生的音高变化,如妈(mā55)、麻(má35)、马(mǎ214)、骂(mà51)是在一个音节ma之内发生高低变化,其中阴平不发生高低变化,阳平和去声分别发生一次变化,而上声则是先变低后变高发生两次变化。
  日语的アクセント是在各音节间发生音高变化,如ワタシ(watashi)表示的是wa的音高较低,而tashi的音高较高,一般来说日语单词在一个音节内的音高基本是平稳的。但实际上,日语的音高变化虽然发生在音节间,也并非方波信号般的突然变化,而是一条平滑的曲线,只是发音时一般不易觉察。
  (二)变化的位置与变化的曲线
  日语中注意的是词的哪里发生音高的下降,英语等语言注意的是单词的哪个部分读音较重,都是区分音高或音强突出的位置,是一段语流中若干个突出的点。而汉语则是根据音高的变化曲线进行判断,起作用的是整个语流中音高的变化曲线。汉语的声调很丰富,属于旋律型声调,各种方言一般有四到八个调类,最多的有15种之多。
  (三)アクセント和声调的变化
  日语中构成复合词时,アクセント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构成复合词的各组成部分常常会改变原有的アクセント。另外,日语动词、形容词发生各种活用时,アクセント也要随之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汉语有许多方言连续变调现象比较丰富,但普通话的变调则十分有限。一般来说仅有上声变调(上声后接非上声声调时,上声变为半上声;上声后接上声声调时,前面的上声变为阳平)、去声变调(去声后接去声声调时,前面的去声变为半去声)、“一”和“不”两个特殊字的变调几种情况。在语流中各个字仍然保持本身的声调,复合词中各组成字一般不变调。
  (四)アクセント和声调的作用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一般来说,朗读日语单词时如果アクセント错误,只是听上去觉得发音不地道、有些奇怪,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致于造成理解错误。而汉语如果读错了声调,则会被误解为其他的字或词。也就是说,日语中的アクセント主要功能并非区分意义,而汉语的声调则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辨义功能。
  四、日本人学习汉语声调时的常见问题
  (一)对音节内音高变化不敏感
  日本人学习汉语时,由于母语的影响,对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显得不够敏感。或者说一旦察觉到出现音高变化,便会自然认为是一个新的音节。日语入门书籍或是面向不懂汉语的日本人的中文汉字注音常常把上声的汉字用两个片假名注音(如将“你好”标记为ニイハオniihao),一方面是因为汉语的上声读音比另三个声调略长,对音长较为敏感的日本人倾向于将其注为长音,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上声的音节内部音高发生两次变化,日本人听起来就像是两个音节。
  日本人初学汉语时,大多只能分辨音节间的音高差别,而很难体会音节内部的音高差别。如读“一件毛衣”(35 51 35 55)时,会像读“いい方(イイカタ)”时一样把“一”和“衣”读成高平调,把“件”和“毛”读成低平调,而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不够明显。
  (二)调型和调域模仿不好
  日语的调域较汉语要窄,用五度标调法来描述日语,一般来说日语对应的范围是1到4,所以日本人学习汉语时常常出现阴平55高度不够、去声51降幅不够等现象。另外对于二字词语,日本人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1、后接阴平或阳平的阴平字读成低平(21),后接上声或去声的阴平字则不会读成低平,主要是受到日语中前两个音节音高一定会不同的影响。
  2、将阴平的55读成44或33,阳平的35读成24,主要是受到日语音域较汉语狭窄的影响。
  3、上声发不准。日语的一个音节内部音高一般是较为稳定的,日本人学习阳平和去声时可以模仿为将两个音高有差别的音节缩短,算是基本到位。但对于在一个音节内部发生两次音高变化的上声则不太容易掌握。
  4、后接阳平或去声的去声字读成阴平(55),这主要是由于日语中不存在一个单词内音高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导致的,日本人受母语影响,习惯于读成先升后降或高平接降调,51+35或51+35的组合模仿起来有些难度。
  五、中国人学习日语アクセント时的常见问题
  (一)一音一调的意识不强
  对日语音高变化发生在音节之间这一点理解不够,错误地用汉语的声调比附。比如把アサ(asa,早上)的アクセント用汉语的去声代替,把ア发成(à 51),或把ウエ(ue,上面)的アクセント用汉语的阳平代替,把ウ发成(ú 35),错误地发成了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
  (二)音高变化过大,用去声代替日语中的高低变化
  上面已经提到,日语的调域比汉语窄,汉语去声的51变化在日本人听来显得过于剧烈,实际上日语的高低变化幅度要比汉语的去声小得多。初学日语的中国人读头高型单词时会用去声的51比附,听起来不自然,而读平板型单词时用阳平的35比附,变化幅度不是那么大,听上去较为柔和自然。
  (三)对于音节数较多的头高型词组不适应,常常把后面的部分读高
  中国人常常不自觉地把汉语的抑扬顿挫特点应用在日语上。像イイトオモイマス(iitoomoimasu,觉得好)这个词组,只有最开始的i是高,后面的部分都要读低,但许多学日语的中国人受母语影响,不习惯连续若干个音节读低平调,便会把后面的动词读高,错误地读成イイトオモイマス(iitoomoimasu)。
  (四)容易把平板型的单词读成倒数第二个音节高
  许多日语学习者读オモワレル(omowareru,被认为)、ハジメル(hajimeru,开始)等平板型的单词时会错误地读成オモワレル(omowareru)、ハジメル(hajimeru),这是因为受到了母语陈述句语调的影响。赵元任提出,汉语声调跟语调好比是“小波浪”与“大波浪”叠加的关系,陈述句句尾受到语调这个大波浪的影响,音高需要下降。而日语则没有这种现象,平板型单词的音高要一直保持稳定。
  六、总结
  汉语和日语都有音高变化的现象,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了解アクセント和声调的概念、性质及区别,对于我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以及应用到教学中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关于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与艺术传承
    关于杂技的市场化发展与艺术传承
    关于行为艺术合法化问题的论争
    关于行为艺术合法化问题的论争
    关于高校艺术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高校艺术教育与和谐文化建设的研究
    关于插画与电影的跨界思考
    关于数字电影的发展的几点思考
    章丘方言中关于L和R的发音现象
    日语形容词及其活用形的声调研究
    关于电影《赛德克?巴莱》的几点评析
    关于对电视连续剧《水浒》新旧两版音乐的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