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歌唱是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声乐演唱来体现,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符号变成声音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当你拿到一首歌曲时,如何着手把谱面上的东西唱活呢?我认为,要对歌曲进行分析和二度创作。
关键词:声乐演唱 情境 情绪 语调 句法 表演艺术 表演心理
一、 情境与情绪
演唱的情境与情绪是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欲使观众得到情感美的享受,首先要搞清楚歌曲的准确情境和情绪,从而沿着情境和情绪的指引,而发生和发展歌词思想情感。因此说,歌曲的情境是情绪和情感表现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情境就不能更好地表现情绪和情感。当我们对朋友讲述一件事情时(或者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们开头总是以内心视觉见到所说的东西,然后才说出自己所见到的情景。反之,别人给我们讲述一件事情时,我们先是用耳朵去领会对我们所说的事情经过,同时又似乎眼睛也见到了我们所听到的事情经过(所谓听,不仅是用耳朵)。也就是说,听者,不仅是耳朵听到了,也意味着在眼睛里见到了所说的事情;说者,就等于描绘视象。
因此,在歌唱表演中,首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唤起内部视觉意象,这种意象是在歌曲规定的情景中所创造出来的。要使歌曲思想内容“说”得真诚可信,就必须懂得用自己心里视觉看到歌曲情境中的意象,并且还要设法清楚地看到你的想象虚构,给你明显而形象地描绘出歌唱的一切。
要是能做到上述各点,那么要唱的歌词,即词作家的话,就会变成演唱者自己的话,歌曲的情境就变成演唱者自己说话的情境,当演唱者以自己内心的视觉看到他(她),想像出他(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生活、同谁在一起生活的时候,歌曲的情境就比较清楚了,此时,演唱者似乎已进入歌曲的情境中去,仿佛演唱者就是曲中人了。例如《十五的月亮》(石祥词,铁源曲)的前面两句:“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这两句歌词规定了这首歌曲事件产生的情境。“十五的月亮”是指“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的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仰望月亮,思念亲人情更深。词作者找出思念亲人最甚的时间,即团圆节,然而团圆节不能团圆,因为丈夫要“保卫国家安全”,妻子“担负全家重任”,这是丈夫与妻子、婴儿生活情境。如果是男声演唱这首歌曲,可谓演唱者一定假使自己是巡逻在祖国边防线上的解放军(这就是角色),在“团圆节”晚上,仰望明月,思念家乡的妻子、婴儿,以及父母。如果是女声来演唱这首歌曲,可谓演唱者一定假使自己是看守婴儿、孝敬父母、夏种农田的妻子,在团圆节晚上,仰望明月思念守卫在边防线上的丈夫。无论是男声演唱、还是女声演唱,都不能离开宁静的夜晚,倍加思亲的情境。如果脱离时间、人物、地点、的情境,就很可能导致情绪体验和情感表现的错误。不能准确的表达思想感情的内涵。
还有很多歌曲都带有情境描绘,演唱时要由境入画、由画寓情。例如《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歌曲一开始就描绘出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情境。《乌苏里船歌》“啊拉赫赫尼那……”表现出赫哲人在乌苏里江打鱼的情境。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不同的歌曲的情境,包含着不同的时间、人物、地点、景物等视象。在演唱时,演唱者必须首先在自己的内心视觉的银幕上创造出并看到自己的一切想象虚构,及一切规定情境。内心视象会创造情绪,情绪又能会激起相应的情感。
再有很多歌曲是情境特征比较突出的是“夜曲”、“摇篮曲”、“船歌”等等,例如德里戈的《小夜曲》,托塞里的《夜曲》,古诺的《小夜曲》,舒伯特的《小夜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草原之夜》、《军港之夜》等等。夜曲的情境特征更为明确,夜的情境在每个人的头脑中印象都是很深刻的,如夜间的树林、夜间的花园、夜间的天空、夜间的灯光、夜间的爱恋、夜间的思念……这些记忆中的印象及联想都是很好的情境视象。歌曲的情境是歌曲演唱的重要因素,一个歌者能把握住歌曲的情境,便会增强情绪和情感的艺术表现。
二、 语调与句法
著名的法国音乐家卢梭指出:“旋律(是)模仿人声的变化,表现出怨诉、痛苦或喜悦的呼声,表现出威吓和叹息;一切情感的发声表现都属于旋律表现的范围。旋律模仿着人的声调和那些在每一方言中却符合一定心灵活动的语气。它不只是在模仿,它是在说话,而那不分章节的、但生动热情的语言是比日常语言要强烈百倍的。这就是音乐模仿的力量的来源;这就是歌曲的感人肺腑的力量的来源!和声在这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起辅助作用……但和声把束缚加在旋律身上,就剥夺了它的力量和表现,削弱了感情充沛的音调,代之以和声的音程,命令歌调服从于仅仅两种调式——大调和小调,而实际上歌调的调性却应该是和演说家在演说中所用的调性一样多。”
歌唱表演不能脱离说话、朗诵的语调和句法。语调和句法是语言的一门艺术。歌唱表演是离不开语言(歌词)的艺术。
有的人认为说话、朗诵与歌唱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论点是极端错误的。每个人都会说话、都会朗诵,在说话和朗诵里,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共鸣、力度、语调和呼吸都是无意识动作,因此,也比较自然松弛。话剧的念白、朗诵都非常具有声音的魅力。伟大的歌唱家卡鲁索指出:“我们知道,单单是声调美丽宏大,不能补偿其他缺点,每每是歌声不十分宏大的声乐家,或者声音不十分美丽的歌唱家,由于语法的掌握高超,情绪处理深刻,能给以人极佳的印象。”由此证明,语调与句法技巧是演唱表演的重要因素。
演唱表演既是音乐艺术,又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一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时绵绵细语,感人肺腑,激动不止;有时高声厉色,使人胆战心惊,手足失措;有时慷慨激昂,让人心情振奋等等。语言的这些艺术效果与歌唱的艺术效果是共同的。无论是说话和朗诵的语调、音色、声音共鸣、声音力度,还是速度和节奏等都是歌唱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学习说话、朗诵也是歌唱基本功训练内容之一。
三、句法与语义
句法是语义、音乐情感的表现形式。歌手在表演时应该特别注重这一点,有很多学生,不讲究句法,把所有的乐句都唱成上扬音,也有的学生把所有的乐句都唱成下降音,不分问号、逗号、句号等。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一是文化水平较低,不懂语法文理;二是不懂音乐结构及音乐的连贯性;三是呼吸方法错误。世界歌王帕瓦罗蒂指出:“客观地说,斯基帕(杰出的男高音之一)的噪音本质并不理想,但他是个伟大的歌唱家,他有超群的句法处理。对音乐来说,这一点比其他因素重要十倍。”
我们研究句法,应该先从语调开始,因为语调是情感的表达者,如果没有语调,语义就没有“灵魂”。和语调相联系的是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直接职能是划分语句和指出言词连贯、休止、或顿歇。它们不仅在持续性上,而且在性质上也是各不相同的,每一种标点符号都要求与它们相适应的、能说明它的特点的语调。
在歌唱表演中,语调、句法要力求准确,不能凭空捏造,或者似是而非。语调句法就是表达歌曲情感、思想、内在实质;然而表达语调、句法的又是富于表现力的声音。随着良好的吐字技巧,准确的语调,句法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因为语调本身就是对于看不见的情感和体验的表达同声音相适应,正如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动作是由适应而创造出来一样。
四、重音与顿歇
重音是语言生命的体现者。没有重音的语言是没有生命的。重音是歌词言语精确的因素,正确地运用重音不仅在于把重音摆置在需要它的字上,还在于从不需要重音的那些字上取消它。
重音就是对于某个字某个词或某个句子里面所隐藏的东西,即特别强调和更加热爱的表示。这是对情感或思想的玩味,是按演唱者本来想象和感觉的那样,在歌词和音乐中形象地描绘出情感和思想。
重音不能随便乱用。如果重音运用不当,就会歪曲歌词的意思。因此,运用重音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逻辑性,也就是重音也要分层次,包括强的、中强的、弱的、以及由这些重音的各种各样的对比,不过这个层次和对比过程是心理上的安排(并不是生硬,而是自然)。因而,句法、逻辑、文理、艺术等都会令人心满意足。句法处理具有两重性,一个注意连贯性,另一个是不能忽略顿歇性。演唱者在表演时,一方面乐句不能间断(如随意换气),保持乐句的连贯性,另一方面该停顿要停顿,停顿时要换气。句子和音乐的连贯不等于唱滑音,顿歇不等于支离破碎。因此,演唱者在表演时,根据词句的意思尽可能一口气唱完一句,犹如我们一口气说完一句话一样,绝对不能破坏句法。
还有不少学生演唱呼吸短促,他(她)们的声音拖得多长是取决于所吸进的空气多少,或者随便在什么地方胡乱换气、中断,根本不考虑这种顿歇是否合乎节奏和拍子。这些学生一方面对语法所知无多,另一方面不重视语言,不顾文理句法,不了解语言和音乐的微妙之处,不了解语言的内在心理因素。因此,演唱者在练唱歌曲时,首先应该非常细心地对待语言,对待句子,精心理解、分析词曲、深入领会词句的实质,才能表现到位。
顿歇意在情理之中、感情之中、音乐之中,绝不能一意孤行,也就是歌唱的顿歇要有充分的内心根据,当心理顿歇与逻辑顿歇(即句法逻辑、音乐逻辑)相符合的时侯,才可以利用顿歇,顿歇用得恰到好处,会增添演唱的个性,丰富演唱的情感,增强歌曲形象的活力。例如《教我如何不想她》中的“水面落花……”由于“花”字顿歇,给人带来活生生的“水花”视觉形象。又如《在希望的田野上》结束句,“为它幸福”完后,大换气顿歇,再唱“为它争光”,这样做可有充分的力量去表现歌曲情感高潮。
从上面的分析看到,对歌词的理解是对它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也是对歌词的情绪和情感的理解。歌词中蕴含着的情感态度是通过语调表现出来的,同样一句话可以表达几个意思。如“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句词在一种情景上,可以表示出自豪的情感来,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表示出无所谓的情绪来,关键在于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语言逻辑音调、逻辑重音。如“我”、“希”两个字的重音运用,突出了语言音调,表达出自豪的情感。
可见演唱是表演艺术。曲作家写在纸上的是一些固定的音符和字,只有通过演唱者进行演唱才能使这些固定的音符和字变成活的、运动的旋律和言语,表达出歌曲的思想和情感,使观众得到美的感受。所以,歌唱者一方面是传达作家的意图(解释歌曲),另一方面又担负着再创作的任务,即二度创作。离开了二度创作,歌曲便是既无生命力,又无感染力的。
参考文献:
[1]《艺术特征论》
[2]《世界音乐家名言录》
[3]《金铁林声乐教学》
[4]《当代歌王帕瓦罗蒂》
[5]《音乐天地》
[6]《歌唱艺术》
[7]《演员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