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论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是演唱者在演唱中的内心活动,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心理状态,它紧密地伴随着我们的歌唱表演,演唱者的内心听觉与视觉的形成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因素。演唱因为有了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觉,声音就有了活力,就有了情感,表演就有了依据,但我们却没有重视它的存在与作用。本文就此论题进行一些剖析与论述。
  
  一
  
  歌唱是听觉的艺术,歌唱的听觉,是演唱者赖以创造歌声的重要手段,也是欣赏者赖以聆听的中介。而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则更是听觉的深化。听觉是有声的,它是对外界音响传播的接受和反应。而内心听觉是无声的,它是歌唱者通过歌曲旋律的有声音响记忆产生的声音表象。这种声音表象正是所唱歌曲旋律的音高、音强、音色、音程等的跃动流程,也是隐藏在演唱者内心的一条旋律线。这条旋律线不仅是歌曲的听觉记忆表象,更是演唱者进行乐感处理的音乐动脉,它通过大脑神经的情感调控,使音响听觉的表象通过有声地抒发而增强它的表现力。许多成熟的音乐指挥家从不看总谱或乐谱,音响的内心听觉记忆在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旋律清晰的起伏跌宕的音乐流程,并通过他的手势指挥动作去调控着乐队的有声旋律。而演唱者则是用他的歌喉,通过声音演释出内心听觉记忆的表象,以此唤起听众的记忆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听众从歌曲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比如演唱《牧歌》这首壮景抒怀的内蒙民歌,由八小节的乐句组成了一首简洁的单一段曲式,通过读谱视唱,可以感觉到这首歌的曲调平稳舒缓,清新辽阔,强弱对比的力度变化不大,没有突发性的高低和抑扬起伏,音色基本保持轻柔圆润的情境。演唱者反复吟诵、背熟歌曲旋律的过程也是体验与切磋艺术处理的过程,掌握了歌曲的曲式结构及其音高变化规律,这是加强旋律记忆的基础,然后根据乐曲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语气语势等处理,进一步巩固内心听觉的记忆表象。并经过反复练唱,以及录音审听来提高表现效果,使外在的音响听觉得到内心听觉的音响巩固,这样在正式的演唱中,就可以充分调控呼吸、发声等技巧来释放出娴熟于心的歌唱。同时演唱中还可以通过伴奏的提示,唤起内心听觉的记忆再现。
  显然,一般简单的曲式容易记忆,而大段的咏叹调、唱段,或是多段体复杂的曲式就需要加强有意识记忆,使内心听觉得到不断的强化。比如《跳蚤之歌》,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的插曲,是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小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他以皇帝畜养“跳蚤”来讽刺当时德国诸侯豢养宠臣的丑剧。歌中有对国王昏庸无能的讥笑;有对跳蚤装腔作势的嘲笑;有讲故事者轻蔑的冷笑;有人民大众敢于抗争,愤怒喊出“捏死它”以后痛快淋漓爽朗的大笑。对这几种笑要仔细琢磨,反复练习,准确把握,逐渐使不同的语气声调的声音表象储存在脑海的记忆中,并使之成为无声的音响。演唱者通过内心听觉的表象再现音响旋律的流程,释放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对歌曲音响旋律变化的内心听觉越丰富,演唱者的乐感素质和艺术处理的能力和技巧就越高。所以,提高歌唱中内心听觉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情感表达的音乐性,同时还加强了音乐流程的记忆力,是歌唱中心理活动不容忽视的艺术规律。
  
  二
  
  歌唱的内心视觉,又称为内心视觉表象,也简称为内心视象。内心视象可分为再现的内心视象与再造的内心视象。再现的内心视象是曾经经历或看到过的映象,通过记忆重新在脑海中呈现,而再造的内心视象则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源进行想象的结果。歌唱的内心视象大都属于再造性的内心视象,即主要通过歌词的语言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比如演唱前面提到的那首《牧歌》,歌词描绘出了辽阔草原上的一幅绮丽的风景画,那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呈现出美丽的草原形象。演唱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草原的生活,就要通过想象创造同样“历历在目”的“内心视象”,做到进入规定情景,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切的大自然的现实。比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从碧波滚滚的南疆到白雪飘飘的北国,从春苗秋果到森林山川……就像是一组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闪烁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色。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分析歌词时对所提供的情景进行深入的艺术想象,组织内心视象的具体图画,结合音乐旋律以及情感的变化在脑海中“播放”祖国的森林、山川、河流、田野、湖泊等无限风光。这种流动的内心视象,可以促进演唱者情感真切的自然感受,并通过歌声将这一美好画面传达给听众。

  有的歌曲是通过描写人物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的,如果演唱者没有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头脑中没有所唱歌曲的人物形象或情景,就要依据我们生活中的人与事、电视、图片中看到的歌词中的提示进行想象,产生对歌曲的内心视象。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的精神风貌,道出“为四化、为祖国,流过多少汗”,“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建设四个现代化祖国的亲身感受,已经给你一个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年轻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为祖国、为四化出汗、出力的内心视象。这样,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为唱好这首歌曲奠定了感情基础。
  有的歌曲是通过情绪和气氛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的,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演唱者如果没有经历歌中的这种场面,就要抓住主题充分分析歌词,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在你的内心视象中假设一个场景,再来确定演唱风格和演唱情绪。根据歌词内容有层次地层开,就像我们看电影或讲故事,要有一个开头、展开、结束。过程要连贯,内心要有景的画面、景的形象,歌唱才会入境、入情,情绪和气氛才会饱满。
  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当我作曲时,在我的心中总有一幅画,并按照这幅画去工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演唱者。演唱者就要运用内心视象对歌曲进行想象,设计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并按照拟定的画卷,运用科学的发声,去获取声音的美感。再把这一美感展现给听众,使听众随着你的歌声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去,达到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好象自己就是歌曲中所指定的对象,只有这样你的歌声才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三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在实际的演唱中是相互融合并同步进行的。歌唱的审美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它是随着音乐本身的运动过程而进行思维的过程。而审美内心听觉的思维正是对歌曲旋律——乐音与语音融合音响的思维过程,是在依字(语音)行腔(乐音)中进行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语音是基础,乐音是发挥,内心听觉的记忆实际上是依字行腔的音响表象,而审美内心视觉则主要依赖于歌词语意所概括的具象特征,它以鲜明的内心视象既提示了演唱者栩栩如生的感觉,也有助于在歌唱中唤起具体形象的生动表达。因为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象在歌曲演唱中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正如当我们看到“广茂的田野”“黄澄澄的稻穗”“收割的人们”,就会想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当我们听到《大海故乡》这首歌曲就会联想到“大海”“沙滩”“白云”“风和日丽”这些景象,演唱者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越敏锐,才有可能产生美好的声音,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若迟钝,声音也难有一个满意的效果。有了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演唱者还必须能够想象出种种富于表情而感人的声音效果,并能产生各种表现形象、情景和美好理想所需要的声音音响,通过它使作品的演唱得到完美的效果。
  歌唱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前者促进了音乐性的抒发,而后者提高了形象性的显现,为使两者互为作用,关键在于演唱者对歌曲要有深入的情感体验。比如前者提到的演唱《牧歌》或《我爱你,中国》,演唱者形成了有组织有层次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觉,还要有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才可能有真情的抒发。人们常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指只有从歌者心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流进听众的心灵。
  歌唱中的听觉与视觉,这种内心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情感的抒发过程,它使歌唱的审美心理进入了一种对音响的感知的特殊的审美注意状态,以及捕捉不断衍化又不断发展与消失的音响过程,使内心听觉形成了依照歌曲旋律而运动的流程。在加强了富有情感的审美联想或想象而达到了在口头演唱中的情感愉悦,从而提高了听众的审美效应。与此同时,内心视觉的思维过程与其他艺术欣赏的审美状态一样,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语音与乐音融合音响的具体感性因素。或者说通过音响的联想类比与通感,唤起演唱者的“形象”记忆,以诱导他们通过思维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内心视象。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是演唱者的心理现象,是人们未经意识到的内在心理思维活动,而当人们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的存在并积极运用和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的艺术感染魅力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余笃刚著《声乐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陕北秧歌唱腔音乐初探
    蒙古族长调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探究声乐演唱中的内心听觉问题
    歌唱发声咽喉机能及嗓音声学原理分析
    声乐演唱中音色的美学特质探究
    艺术指导及其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艺术指导及其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怎样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浅谈声乐学习中自然歌唱的技巧
    论歌唱的二环节嗓音训练 二环节嗓音训练(一…
    歌唱的表演艺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