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音乐剧,现代音乐舞台戏剧表演艺术的一朵奇葩。其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以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为外表特征,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如能将音乐剧鉴赏课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对完成大学公共艺术课程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关 键 词:音乐剧鉴赏 大学公共艺术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
2006年3月8日,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明确该方案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非艺术类专业,并阐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及保障。
该方案及实行可谓是中国艺术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对中国的艺术教育还是人文素质教育都势必产生极大的推动力。但细观课程设置中规定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影视鉴赏》以外,均为传统而古老的艺术门类,极富现代气息的音乐剧鉴赏未能入选,不能不说略有遗憾。虽然音乐剧鉴赏在国内尚未成为成熟而完整的学科,但国内学者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大量可看的剧目足以完成这个课程的教学。而音乐剧知识结构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高度的综合性以及使这一特性得以尽情发挥的强大娱乐功能,不仅吻合《方案》阐明的公共艺术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而且堪当大学艺术教育的重任。
一、音乐剧知识结构多样化和对其他艺术门类的“高度综合性”,为大学生广泛了解各个艺术门类提供学习动机
和热情,“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当我们将音乐剧视为一个整体时,“它的构成元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服装设计和声光艺术,甚至还涉及到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1]为了进一步剖析音乐剧,笔者采用西方音乐剧为例,设计了下列简略的图表,以较清晰地展现音乐剧的知识结构:
从上表可看出,音乐剧的知识结构是由多门相关学科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共同建构的。而“从艺术构成学的角度看,音乐剧正是在整体上综合了话剧、歌剧、舞剧这三种综合性舞台戏剧样式的表现优势而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艺术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综合的综合,是继一度综合后的第二度综合,是对综合艺术的再综合。”[2]这成为我们视音乐剧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理论依据。
综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和艺术因素的音乐剧,涵盖的知识、信息的广度和密度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如此众多的艺术品种在不同程度上被融汇于一剧,使音乐剧发散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当我们翻开西方音乐剧100多年发展的历史画卷,不得不为其壮观图景而惊叹。如“世界四大名剧”,一上演就是十多年、二十多年,各剧的票房收入均达几十亿美元;如音乐剧产业在英国已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并占据该国音乐产品出口的最大份额。音乐剧所创造的奇迹使大学生在领略音乐剧艺术的神奇、陶醉于音乐剧魅力之外,对音乐剧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音乐剧为什么具有这般的魔力,而成为推动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使大学生热切地关注到音乐剧所包容的相关知识系统,使他们充满热情地自发了解欣赏各类艺术品种,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高度综合”地培养大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吸纳人类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之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全面“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提出面向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这四项基本要求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顺应国际教育形势的进步,国家教委曾多次提出,要把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作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即实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进行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促进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
音乐剧艺术具有强烈的娱乐功能为大众共识。而音乐剧内集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娱乐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将音乐剧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可以在音乐剧的五光声色、动感愉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早期肤浅、庸俗的‘文化快餐’窠臼中跳脱出来,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3]“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古已有之,延至当代,更加强调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教育环境的轻松活泼,采用“玩”的形式、创造“乐”的情境来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培育。音乐剧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舞美造型等诸多艺术凝结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炫人耳目、色彩斑斓的整体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多种艺术手段叙说故事的独特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快速转换的场景、变幻莫测的舞台装置等等能够满足大学生求新、多变的审美口味。学生在视听上获得多重享受的同时,音乐剧较深的教育潜力随之展现,即触动他们去思考不同题材下的社会内容以及要揭示的哲理、主题。
在那些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品中,诸多有关“人”的主题,如人的命运、人的价值、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和普遍的人类道德准则等一系列这个时代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在音乐剧中得到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纵览音乐剧的成功剧目,在嬉笑怒骂的戏剧表演、载歌载舞的舞台声色背后,是对“人”有着深层教育意义的人文精神的生动呈现。
如“反战”是西方音乐剧创作题材之一。《西贡小姐》是一部在越战结束多年后推出的反战剧,它将反思目光定在了全人类的立场上,而不是仅限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无情地批判和抨击了战争在善良人类的身心上造成的严酷伤害,以及对战后几代人酿就的悲剧命运。在“和平和发展”已成为两大主题的当今世界,《西贡小姐》所表现的深刻主题和博大的人文精神,已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同和强烈共鸣。
“爱”是音乐剧中永恒的主题。只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各种情感,在西方音乐剧的各类剧目中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最淳朴、最美好的情感在诸多经典剧目,如《音乐之声》《南太平洋》《旋转木马》《国王与我》等中获得了最佳的诠释。对国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也是多部优秀音乐剧的感情基调。例如《俄克拉荷马》,热情、真诚地歌颂了俄克拉荷马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综上所述,通过观赏蕴含人文教育意义的音乐剧佳作,使大学生在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与审美过程之中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及高度综合的审美能力,帮助大学生们实现主动地关切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用剧中爱、善、美等教育主题的价值内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体验,给他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教会他们理解亲人之爱、故乡之爱,教会他们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教会他们以爱美的心,完善对自由、对幸福、对人生的理解。这完全吻合《方案》所阐述的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也正是笔者提倡“将音乐剧鉴赏纳入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的最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3号。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13号令。
[3]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