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中国通俗音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七章节中的一个教学内容。《音乐的体裁》教学单元中含有: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的戏剧——歌剧、舞剧的灵魂、梨园百花等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的共性与个性。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共性:音乐作用与欣赏者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
个性:不同体裁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及其服务对象。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通俗音乐,至少可以追溯到《诗经》时代,是一个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音乐文化范畴。所以,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本课课题界定在《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更为合适。
【学情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通俗/流行音乐,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但是为什么喜爱?是歌词?旋律?风格还是潮流?……面对快餐音乐文化和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他们缺少作为高素质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审美体验与感受,缺少应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这也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领悟普通高中音乐学习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及利用学生自身资源,从而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知能并进、终生受益这一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
由于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内容丰富、题材和体裁繁多,如何利用学生对通俗音乐原认知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适时、适度的教学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与目标达成的方法与手段运用】
一、知道什么是通俗音乐(通过聆听、感受、对话、小结等完成);
二、了解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发展的大致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通过视听、感受、听辨、分析、对话、小结等完成);
三、了解并初步懂得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主要由学生完成。通过视听、感受、交流、教师的引导性发言等完成)。
【教学过程安排与实录】
一、导入(约5分钟)
二、问题的提出(约1分钟)
三、什么是通俗音乐?(约5分钟)
四、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约24分钟)
五、中国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有哪些?——通俗音乐大家谈(约10分钟)
教学后反思:
这是一次提前72小时通知和准备、借班上课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力图做到:尽可能缩小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材使用的需求矛盾;力图在缩小三者需求矛盾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上求得平衡、达成共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前思考中,笔者努力做到:针对
本课教学目标以及当前高中学生的学习共性,理清哪些是属于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哪些是属于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完成的,哪些是属于需要教师传授的;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中,笔者努力做到:理清哪些材料需要聆听,哪些材料需要视听?哪些需要精听,哪些需要泛听?用哪些材料能够说明问题,用多少?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笔者努力做到:理清问题与过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递进关系,问题呈现的循序渐进,问题回答的扶手;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中,笔者努力做到: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知识的有效建构与能力的形成,所以课堂教学基本达到预定的目标。
由于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以及学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有效利用做的还不够理想。现代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喜爱通俗音乐,而且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如果是自己的学生,通过课前的相关“话题”布置、教师的引导、课前检查等工作开展,完全能够做到“学生讲座,教师当秘书”的师生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