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古老、悠远的历史造就了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积淀,滋养着色彩斑斓的地方民间音乐。它们丰富着现代人的生活,也见证着历史发展的足迹。民间音乐是形成并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和器乐曲,还包括民间舞蹈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过去主要通过口头的方式流传。山东民间音乐和舞蹈,粗犷豪放,舒展俏丽。民歌有上万首,分为号子、秧歌,小调,大型套曲,风格歌曲,儿歌等。民间舞蹈有200多种,其中秧歌占30多种,鼓子秧歌、海阳秧歌和胶州秧歌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在汉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现在有地方戏曲剧种20余种。吕剧是山东主要地方剧种,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四平调等都是山东有影响的地方戏曲……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民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音乐与城市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了解自己家乡的音乐?又有多少人会唱家乡的歌呢?地方民间音乐正逐步远离我们的青少年,一些民族民间的艺术精品正面临失传,抢救、传承、发展宝贵的地方民间音乐,就成为我们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所以把山东地方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是当务之急!让人欣喜的是打开山东的人音版课本,每册的第七单元都是精挑细选的山东地方民间音乐,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学校真正、有效的施教了呢?这又令人堪忧。如何把山东地方民间音乐实实在在的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
一、音乐教师真正理解把地方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
地方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对这些文化瑰宝的继承、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更具生命的活力和亲和力。音乐从来都被各民族视为是自身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个民族或地区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或地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或地区人民智慧的发源地。地方民间音乐资源宝贵,生命力强。它是文化的灵魂、民族的血脉,它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它是一种生动的艺术现象来表现社会生活的高雅民族艺术,地方民间音乐反映的是地域的历史传统或地方名人贤士,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们不是常常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吗?不了解家乡的人何以有根?不热爱家乡的人何以爱国?不关注家乡的人何以对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我们身边的民歌、民乐等艺术形式的教育力量和魅力是不可小觑的。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高雅”的音乐,还要帮助学生去了解家乡的音乐艺术形式,体验家乡人感受生活、感悟生活的方式,就是使每个学生拥有最优化的音乐素质结构,对其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二、音乐教师如何把地方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并解释清楚音乐在哪些方面捕捉了山东人的生活方式和我们作为山东人是如何感受生活的。要做到这点,音乐教师就必须
超越所有的音乐技术技能和音乐技巧,只要我们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崇敬、自豪,就能把音乐作品中的情感顺理成章的表达出来,就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地方民间音乐学习的课堂中来。
1、唱民歌。山东自古是一个文化底蕴比较丰厚比较发的地区,因此,蕴含着大量的民歌。目前,已经采集整理到的民歌已经有一万多首,可以说各地都有自己的民歌,在传唱过程中,人们发现山东民歌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共性之下又有各自的个性,使得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民歌风格各异。我克服了音像资料稀少的困难,学唱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山东民歌,采用口传身教的方法,声情并茂的和学生一起投入到唱家乡的民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抗日小调》的学唱中,学生体会到了抗战时期济南人民用诙谐幽默的音乐语言诠释了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在《大实话》中了解了歌舞音乐的特点,那通俗、风趣、幽默的语言,热烈的情绪,使歌曲妙趣横生。还有风俗民歌《唱大戏》把山东人的热情好客和歌唱时的幽默、愉悦、欢快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赶集》和《打黄沙会》中,寻到了新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和《沂蒙山小调》的影子……通过学唱我们山东民歌,激发了学生对山东民歌的兴趣。我趁热打铁给学生分组布置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找寻家乡的民歌》,令人惊喜的是同学们热情高涨,不但找寻了文字资料,有的甚至还找到了宝贵的音响资料,还有的同学走访了民间艺人现场录制了演唱片段,有的同学主动学唱了课堂上没有学唱的歌曲,在同学中传唱。学习是一种能力,探究是一种智慧。课堂上学生以各种形式把课下的收集进行展示、交流,被挖掘整理出来的民歌,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种亲近感和自豪感,自然从心里喜欢和接受它。同学们还模仿这些民歌的旋律节奏,现场创编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反映校园生活的新民歌。这极大的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极易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并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让其终身受益。
2、听民乐。山东民间器乐源源流长,过去风行华夏的古琴、古筝、箫、埙乃至管子、擂琴,时至今日依然抒发着悠悠古情。山东民间器乐的品类有民间乐曲、宗教音乐及祭祀音乐等。以乐种而言主要有鼓吹乐、弦索乐、丝竹乐、锣鼓乐等。以演奏形式而言有独奏、对奏、重奏、齐奏、合奏等。鼓吹乐为唢呐、管子独奏曲。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曲目,尝试制作了山东民乐菜单,在课外活动固定时段点播。音乐教师挖掘山东民乐的“文化蕴育点”,在校园里营造文化气息,通过音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民间音乐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不仅带动了学生,还受到我校文化课教师的欢迎,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创设情景、配乐诵读等教学过程中,也自然的渗透到了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再在音乐课上加以点拨,久而久之在大家的共同努立下便形成了一种艺术氛围,也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锣鼓乐很感兴趣,在活动课上我们请到了民间艺人做老师,向学生教授锣鼓经,效果显著,在很短的时间里我校便组建起了威风锣鼓队,成为了我校的艺术特色之一。
3、赏戏曲。山东现在有地方戏曲剧种20余种。吕剧是山东主要地方剧种,柳子戏、山东梆子、五音戏、茂腔、四平调等都是山东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武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
如何让学生对这些地方戏曲感兴趣呢?往往听的时候学生很开心,一到我讲地方戏曲的理论知识时,就开始注意力分散。在学动作的过程中,由于是中学生,很多同学不愿意上台模仿,即便是模仿也无法表现得很好!一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累,学生也没有想再听的欲望。我深深地思考着,老人听戏,是为了娱乐而不是为了当演员。可现在我们却总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这做那,试图让他们在一节课中就掌握地方戏曲的各大要素……我们能否换个角度去听戏,一同走进戏里,去听故事,边听边感受她独特的地域文化呢?是呀,我们是带孩子们听戏,不是让孩子们去学戏,是让孩子对本不感兴趣的地方戏产生兴趣就可以了,不能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设计一节课,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看似面面俱到,可是孩子们能完全接受得了吗?这样我采用了换位思考的办法来备课。如果我是学生,我最想要知道的是什么?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们的课要尽可能的轻松,语言要轻松,氛围要轻松,我们仅仅是带着孩子们去听戏,只是在听的过程中顺带地讲一些戏曲的相关知识。这样我们在赏戏的过程中听故事,降低了难度学生的兴趣就大大的增加了。由此可见,在戏曲欣赏中首先我们要关注的是戏曲文化内涵。就拿吕剧来说,她的
角色,她的故事,她的念白,她的动作等音乐性的特征其实都是与山东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的。这样的地域文化更能激起孩子先让孩子听故事,再让孩子听方言念白,最后让孩子听曲调。听熟了孩子自然就会想跟着唱。最后,就是要关注孩子。我们在设计一节课中总是想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都写入自己的教案中,让孩子配合自己完成一次精彩的演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句话说得多做得少。总之,戏曲的欣赏教学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能讲完、听完的,而我们仅仅是向学生打开戏曲的大门,至于里面那奇妙的世界,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聆听去寻找去想象去感受。
总之,山东民间音乐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将山东民间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学生既是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者、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和创造者了,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当,途径科学,山东民间音乐就能活跃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山东民间音乐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家乡歌,爱听家乡乐,会赏家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