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浅谈民间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浅谈民间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宝藏。这些悠久而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感情、意志和精神风貌,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些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漫长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五大类别。
  一位名人说得好:“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音乐的创作离不开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民族民间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很多的音乐家的创作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国很多成功的作曲家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存在,有的音乐家在创作中直接取材或套用某些既成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有的汲取了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经验并予以再创造,有的则用传统美学的观点进行创作。
  一、直接引用古典、民间现成曲调
  早在20世纪初,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中国乐歌的初创阶段,音乐家们就运用现成的曲调填词编配成歌曲在学校教唱。音乐家黎锦晖在歌舞剧《春天的快乐》中就采用民间流行的曲调来编配唱段,由于歌词亲切流畅、口语化,旋律悦耳动听和富于感染力,在该剧演出之后,很快就流传于社会各阶层,其中主题歌《桃李争春》成为当时全国最为风行和脍炙人口的歌曲,其词洗练典雅,其曲源自民间戏曲曲牌,词曲配合工巧无比,足见作者对民间音乐的熟悉与功力。引用古典、民间现成曲调,或改编引用传统器乐曲、民间乐曲的作品中还有许多成功之作。如:陈钢、何占豪的《梁祝》,刘炽根据陕北民歌《陕北道情》改编的《翻身道情》。贺绿汀根据同名民歌改编的小型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这些作品的成功主要在于,一方面,作曲家要体验调式风格的特质,作为和声风格的依据;另一方面,要把已有曲调的客观性,与作曲家个人感受的主观性适当地统一起来,仿佛这一曲调不是借的,而是作曲家个人创作的一样。
  二、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在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二胡、琵琶作品具有典型意义。《听松》中各段落之间鲜明的节奏对比,特别是各种切分音型的组合应用,显得气势宏伟,震撼人心。华彦钧的作品中对节奏的运用非常下工夫,传统音乐中调式调性的安排也颇有新意,为后人留下“声情并茂”的典型范例。又具民族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近现代新音乐史上的一个完美体现,几十年来,一直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感染每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冼星海在他的《黄河大合唱》中把中国民间音乐和多种多样新的歌曲风格进行了一番有机结合,同时又进行了新的开拓。《黄河大合唱》以其光辉灿烂的艺术创作,完全不同于西方音乐中大型声乐套曲的模式,惊现于世界音乐之林。
  三、运用民族调式美学特征加以发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音乐中所使用的调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调式是历经长久年代的音乐实践形成的,本身就凝聚着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感。运用民族调式美学特征加以发挥和创造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在曲调上找不到完整的现成曲调的原型,但它是鲜明的民族传统审美感在音乐上的一种结晶,它的乐观、优美、质朴、明朗,都凝聚着中国式的诗意和情趣。它的美源自民族艺术,在我国优秀艺术传神、写意、精练的传统中可以找到它的源泉。
  音乐创作既要立足于民族气质的稳固基地,又要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虽然有些作品学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技术,但由于没有掌握民族音乐美的精髓,难免失去重心,给人以浮华之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从某一点上抓住民族音乐的内在气质深挖下去,发扬开来,使作品的精神境界根植于牢固的传统当中,将作品树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只有站在民族音乐传统的基地上,才可能创作出更优秀的音乐作品,特别是青年作者更应该将根深植于民族传统的沃土,成为民族音乐传统的继承者,从而促进中国音乐的发展。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电影《不准掉头》声音处理的艺术魅力
    浅谈湖南杂技艺术发展理念
    浅谈杂技艺术的包装与舞台呈现
    浅谈湖南杂技艺术发展理念
    浅谈杂技艺术的包装与舞台呈现
    浅谈钢琴的技巧练习与音乐表现的互动关系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
    陕北与关中地区民间音乐形态差异探析
    社会性别与陕北民间音乐
    浅谈物理声学与音乐声学
    浅谈小学音乐对外来工子弟德育的培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