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欧洲印象主义音乐探微

欧洲印象主义音乐探微

  一、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从音乐史角度看,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属于相互对抗、排斥、分化和反叛的两个派系,但由于艺术构成的美学观念的不同,其间在观念、技术上延续性的“对接”格式也不同。从表面上看,自然科学“否定之否定”法则使传统秩序有了“质”的转变,但从比较学角度看,由于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在时间上的重叠以及音乐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等原因,两者之间所存在着的 “亲缘”关系为新的认识视角提供了第一个理论上的依据。
  但是,两者之间不能绝对等同。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内涵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情感体验,它直接抒发人的现实感受,具有强有力的感染作用和对人现实情感的触动力量。而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标题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其目的是要唤起一种意境和感官印象,即一种朦胧的气氛。它常常以视觉性、形象化并具有一定情绪的事物作为标题,将音乐表现对象界定在了一定的空间,不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那样直接讲述或直接翻译音乐的标题内容,它并不去表达某种固定的情感变化,也不试图去歌颂、怀念或是讲故事,而是故意回避传统,以求得与既定法则的不同。例如,肖邦的前奏曲,他是把前奏曲纳入钢琴音乐范畴的创始者。与印象主义音乐相比较,德彪西的两部钢琴《前奏曲》也都有着情调细腻、意境丰富、内容具体的小标题,也含有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形式因素,但是,这些标题多是对作品内容的暗示,没有浪漫主义宣泄个人极端化情感的实质内容。德彪西的目的在于表现音响色彩对大自然的绘画功能,对意境、气氛、幻象的营造以及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的某种再现,它的标题原则是力求体现作品本身所蕴涵着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的诗情画意;而不是展开情节、渲染矛盾的“具象”注释,以及反映出两个乐派之间一种独特的“对接”现象。
  上述观点可以通过实例得到印证:如肖邦的色彩性的音乐创作;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品中所具有的印象主义气质、复杂、朦胧、富于色彩变幻的和声;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作品《图画展览会》对德彪西的影响;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持的《鬼火》中用音乐表现光的快速运动,其标题本身就含有印象派音乐的意境;瓦格纳的乐剧《莱苗河的黄金》序曲中一些新颖的音响组合所表现的波涛起伏、雾气缭绕;以及他的《林间微语》一类音乐,其中闪烁的弦乐声部写法,似乎完全和绘画中的朦胧轮廓相仿。以上这些作曲家对印象派音乐的确立和发展都有着很大启示和艺术观念上的“衔接”意义。尤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后继者拉威尔与德·法雅等人的音乐创作,更加体现了音乐的客观属性和“具象感”,使音乐多了一些明朗和实在,可以说是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技法的“继承”和长足发展。
  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音乐中注重色彩表现的美学追求,尤其是在和声与乐队配器的色彩化方面,印象主义作曲家不但大力吸取其精华而且还加予最充分的发挥,他们对乐器的使用更加追求细腻、雅致、精雕细琢,使各种乐器的色彩性音响没有丰富的和弦和管弦乐队那种洪亮的巨大音响,取而代之的是音响变化莫测的频繁转换以及轻柔、奇异和暗哑;乐器的织体层次丰富、色彩浓淡相宜,充斥着绘画的因素……,这些对各种乐器的性能与音色表现力的挖掘,是印象主义音乐中浪漫主义因素在配器技术上的“翻版式”延伸。
  印象主义音乐并非完全有意识地、却创造性地运用、发展了后期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一些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因素和音乐的标题性内涵。尤其是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存在着对浪漫主义音乐中一些非主流技术因素的强调使用与张扬,这些非主流因素是指那些点缀性的、装饰性的、过渡性的、非骨骼支撑性的材料与技法,此外,标题音乐所固有的描绘性写法和模拟式的音响追求,形成了其间的相互联系和一些交合点。
  二、印象主义艺术之比较
  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们认为,自然物体和人不是绘画所要描述的对象,而只是表现光和色的“媒介”,他们主张避开具体的题材、情节或历史的、现实的主题,去追求自然光和主观上的感官意趣,以及瞬间印象及其整体的效果和气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绘画的材料介质属性和颜料使用范围得以更改和扩展,光、线与色彩的变化成为绘画的主角和绘画艺术构成的基础原则,其视觉上的“真实”感;明晰的透视技术;对绘画内容的光、色在瞬间变化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故意破坏物象的完整与清晰的条件色等手法,创造出让观者凭自己的视觉去自行加以调和的色彩效果,并直接导致了绘画艺术的目的、风格与结构逻辑等方面的革新。
  象征主义文学是出现在法国世纪之交的一个文学流派,它的特征是故意回避艺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认为现实生活是虚幻的、痛苦的、不真实的;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和目的在于暗示“另一个世界”。其主要特征是用一系列神秘晦涩的语言,曲折、不确定性的表述方式来强调不是表体的印象,并通过表体去获得深藏的核心内容。因此,象征主义文学作品的表现主题令人费解,有时甚至于像猜谜,缺乏公众性与通俗性,其半明半暗,明暗配合与扑朔迷离的诗歌语言,营造出一种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线条和固定轮廓所产生出来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
  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的效果,诗句中的音乐性并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音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使诗歌像音乐与绘画一样表现纯粹的情绪或感官意趣。他们让诗歌的字词描述近乎于绘画的色彩或音乐的音序波动,使其达到音画式的感官快感和用色彩的斑点来捕捉一掠而过的事物的效果,被称为是“凝固在文字中的音乐”。为了求得诗歌的这种不确定性并赋予诗歌与他们所认为的音乐性内涵,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保罗·魏尔伦曾发出这样的感慨:“音乐至上!”。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印象主义音乐无论是在观念创新还是在构成材料和手法的改革方面都与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相互对应、彼此相通,德彪西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即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一首田园诗,诗中描写了罗马、希腊神话中司管森林与田野的牧神的冥想。德彪西借用原诗的百字作为标题,运用印象主义调色板的手法----不同以往的旋律线条与和声进行;透明的配器与纤细的色调,刻画出牧神在午后那倦怠、庸懒、昏昏欲睡、最后在温暖的阳光下入睡并引发幻觉时的情景。这个作品印证了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诗歌在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上的亲缘关系。
  同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的强弱,音响就是可以与自然界中光线强弱相互等同的一种音乐表现手段,而音色的变化则仿佛是光线照射物体时与音乐描绘之间的一种相互感应。基于这种认识和追求,音乐家在创作中故意强调音响和音色,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展开,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意象和心境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不必去讲述细致的故事情节,或渲染一种感情变化,或夸张一件事物。因而,印象主义音乐的音响朦胧、飘渺、恬淡、纤巧、妩媚并带有随意、偶然和幻想化的象征性特征。
  所以,印象主义音乐有着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它所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与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精巧相对应。光与色的变幻、瞬间即逝的印象、含混模糊的意境、朦胧飘渺的美感以及人的审美主观臆造构成了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永恒的主题和相互之间的对应点,它们追求形式的典雅、高贵与写法上的精雕细刻,利用艺术来表现作者的主观臆想和感觉,这种情形,在绘画、文学、诗歌领域甚至于其他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思想、行动都存在着相同的倾向。在德彪西的两本钢琴《前奏曲》集中,每首乐曲都体现出与印象派绘画中色调配置相类似的音色使用方法,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印象主义油画,将大自然的五光十色梦幻般地跃然纸上。“雪上足迹”清冷的雪景传递出的孤寂之感;“金鱼”灵活的游姿映现出的愉悦之情;“帆”中略含渺渺淡雅的轻愁;“宝塔”幽远而迷惘的梦境;“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温馨的憧憬;“月色满庭院”和“被淹没的教堂”中对景致的幽微烘染和气氛的微妙暗示;甚至于色、声、香等都可以在音乐中与人的感官之间相互转化,“飘荡在夜空中的声音与芳香”竟意欲用音乐去捕捉依稀可辩的香气等等。在许多印象主义作品中,音乐表现尤如雾里看花,充斥着对无定形的流动体(如云、风、光、气味等)运动时的瞬间的印象,以达到追求色彩、色调微差、气氛美妙、表述转瞬即逝的感觉和微细、飘浮不定的情绪等绘画效果的目的。
  三、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风格及其美学特征
  为了达到印象主义的美学主旨,印象派音乐故意模糊了传统材料体系中原来的逻辑排列和已有的作曲规律,大胆引入新的音响材料与另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逻辑、结构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印象主义音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法国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即法国古典音乐优雅玲珑、细腻纤巧的传统,以及唯美主义倾向所追求的形式与技术上的美感和异国情调,强调对自然的感受和印象等等。同时,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成就还来源于艺术家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对前人优秀传统的积淀,他们研究东方民族和俄罗斯的音乐以及巴黎圣热尔维教堂中世纪的格列高利圣歌,追寻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帕列斯特里那的艺术风格,并受巴赫的复调以及路易十四以来的一些作曲家的影响,例如库普兰和拉莫的键盘音乐以及16世纪法国歌谣中的四、五度的结构特点,并试图在原始与古老中找到音乐表现方法的革新道路。此外,来自东方爪哇和印度尼西亚的佳美兰乐队的演奏:其乐器几乎全部由打击乐器组成,用不同音高的锣、奇特的笛等东方乐器演奏出来的怪异声响与和声,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配器璀璨辉煌的俄国民族乐派音乐,北欧民族乐派、西班牙民族音乐的音阶及其一些表现手法,在印象主义音乐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体现。
  2.印象派音乐家在摆脱了传统音乐的各种束缚以后,将音响与音色作为他们的追求目标,他们进一步扩展了调式与和弦的结构范畴,如对大小调体系的扩展;与中古教会调式的有机结合;使用五声调式、全音音阶以及大量的徘徊调性与无调性因素以表现异国情调或在光、色映衬下、扑朔迷离的音响效果等等。
  3.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派音乐家完善了的和声进行规范,追求和声学上的新发现及其实际应用:将乐音予以各种新的结合,例如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添加不解决的二度音的和弦,四、五度结构、全音阶和弦、平行和弦层以及各种增和弦等等,以及这些和弦较为复杂的连接等,以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一样,和声的进行完全是服从于音色效果。
  4.旋律方面:德彪西的旋律其“调式”风格浓郁,旋律的结构样式往往等同于音阶的结构样式,较少大段的旋律铺陈,注重互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自由飘浮,旋律的运动变化多于稳定,较多呈片断化、时断似续的诗歌化样式穿流往复,经常会有一些优美的旋律片段和民间音调素材或仿古的外表样式,整体上较为自由而又有点让人无从把握的感觉。
  印象派音乐避免以每一小节第一拍上的重音位置来作为旋律的起点,遮掩了在每一小节强拍上的节奏律动。他们所追求的是旋律线条流畅、柔和地从这一小节流动到下一小节,使音乐在这种流动中展现出节奏松散、音色透明等新颖特征,从而放弃了音乐结构细部的准确性。
  5.在印象主义风格的管弦乐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将弦乐器上的拨奏与拉奏在同一时间内混合出现;强调靠近指板和靠近琴码的演奏方法与泛音奏法;强调乐器音区的极端化扩展;以及大提琴与中提琴、小提琴的声部交错等等手法。此外,木管乐器多运用低音区,长笛与英国管暗淡、恬美的音色被得到重用,铜管乐器则成为丰富乐队音色和获得色彩变化的“装饰性”乐器。同时,打击乐器也被作为色彩性音响的调节工具,定音鼓和大鼓变得小心翼翼,钗的音响也被限制在触击的边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缘位置,竖琴则充分展示出自己的重要本色,以清澈透明的音色为乐队增添了梦幻般的色彩。
  6.德彪西的音乐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对泛音理论的独特运用。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颜色往往都含有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的复合色,例如紫色是蓝色与红色相复合的结果,橙色是红色与黄色相复合的结果等等。一个乐音往往也是多个乐音的复合,也就是说,每个乐音都是由一组乐音秩序井然、强弱不等的发响所构成,这些音在乐律上被称为泛音,就好像一块扔到水里的石头引起的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的波纹。德彪西建造的虚幻朦胧、非尘世的音乐效果,用的就是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的泛音。他为了突出乐音的音响表现力,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
  7.节拍节奏方面:印象主义音乐注重表现各种复合性的节拍或混合拍子,如6/8拍、5/4拍甚至15/8拍等,并闪烁般的频繁变换。为避免节拍规律性的循环往复,以达到破坏强弱节律的周期性特点,以强调节奏的动力感,音乐常常在乐曲进行中打破小节线与传统节拍规律性的束缚,将一些复杂的节拍与节奏相互组合,使音乐的律动变化多端,以增强音乐进行中的节奏张力。
  四、结语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并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使世界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十九世纪中叶欧洲钢琴音乐鼎盛时期的成…
    造访欧洲中心的音乐之都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音乐对欧洲器乐音乐…
    浅谈欧洲启蒙运动对欧洲音乐的影响
    金钱化的好莱坞与艺术化的欧洲电影
    中国艺术的欧洲奇遇
    中国艺术的欧洲奇遇
    欧洲传统艺术教育
    欧洲传统艺术教育
    浅试比较中国歌唱艺术与欧洲歌唱艺术之特点
    论塞尚对普桑和印象派绘画观念的取舍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女性钢琴家的介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