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融东西音乐文化 汇中外作曲大师

融东西音乐文化 汇中外作曲大师

 2011年7月30日,为期两周的首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在中央音乐学院圆满落幕。本次大师班打破了以往活动的惯有模式,在融合论文联盟http://东西方音乐的基础上,特别加深了对中国现代音乐与民间音乐的探讨,活动共吸引世界九十余位学员的踊跃参与,打开了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一、 打造新平台,
  为东西方音乐交流搭建桥梁
  “通过举办这样的大师班,我们不仅可以探索新观念、展演新作,还增强了中西方作曲领域的交流。”在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的开幕式上,吴祖强先生说。作为一代元老,吴祖强经历了在中国音乐界六十余年间的发展变革,如今看到我国音乐在多元化与世界影响力上取得长足发展,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举办国际作曲大师班活动的最初构想诞生于2009年。当时,作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国内讲学三年的陈怡教授任期已至,为了让陈怡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持续合作,时任作曲系主任的唐建平教授有了“举办国际性作曲大师班”的想法,随即得到王次炤院长的肯定。并在陈怡、郭文景和贾国平等几位教授积极推进下,活动的构想日渐完善。然而很快,经费和场地等现实问题也摆在众人面前。“好在政府全力实现承诺,让教育经费达到4%,同时作曲系也得到王次炤院长以及人事处、科研处和研究生处的大力协助,活动最终才得以举办。”作曲系主任郭文景说。
  正如担任执行总监的作曲系副主任贾国平教授在开幕式上所言:作曲大师班这一形式在国际上已不鲜见,德国达姆斯塔特更是自1946年便开始举办作曲大师班,至今已历时65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大师班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葛尔来华举办了为期六周的讲学活动,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大师班,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音乐院校师生的参与。而在之后的三十年里,中央音乐学院也从没有间断过邀请国外作曲家举办各种大师班活动。然而,之前所有的大师班均为邀请国外作曲家面向中国师生所举办的活动,三十年来已有众多中国作曲家成长起来,并积累了丰富的音乐创作经验,中国亟需一个全新的平台,在立足于互动交流的基础上,为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搭建桥梁。如今在中国举办这样的大师班,也是顺应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被关注的大势所趋。
  二、思维碰撞,在课程中聆听大师智慧
  从7月18日至7月30日,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历时两周之久,因此多元的教学方式与充实的活动安排不可或缺。在师资方面,首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聘请中外名家,在两周时间里共举办了7场讲座,涵盖中国民族音乐、电子音乐以及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不仅使国内学员对西方的新音乐创作有所了解,更从多方面展示了我国音乐的发展现状与独特魅力。
  1.融民族传统,中国教授讲座彰显新音乐风采
  在7场讲座中,由我国作曲家主持并以中国音乐为主题的讲座共有4场,包括陈怡、郭文景、唐建平和赵季平等四位国内作曲名家,其在专业领域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
  作为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作曲教授,陈怡多年来侨居美国进行创作,其作品多为美国乐团所委约,但却始终带有浓厚的中国韵味。在讲座上,她为学员们介绍了她的两部新作,管弦乐作品《龙韵》与合唱《早春》,尽管是西方乐团的委约,但这两部作品均被赋予了中国化的内涵。通过这两部编制迥异的作品,陈怡教授提倡学员要尝试创作不同编制的曲目,而不是拘泥某种类型的写作。尤其在中国的各类小型音乐团体逐渐增多之时,创作不同编制的音乐不仅是种锻炼,也意味着更多的演出机会。
  “中国当代音乐与原生态音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遇”是郭文景教授的讲座主题,他针对专业作曲家与民间艺人的合作问题谈了自身的经验与体会。多年来,郭文景教授一直在探索中国当代音乐与原生态音乐的结合,他创作的《凤仪亭》、《衲袄青红》等剧目使川剧与管弦乐团相结合,使民间的质朴与经雕琢专业音乐融为一体。他认为,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合作中,作曲家不应该以专业的条框来限制或引导民间艺人。只有这样,民间音乐才是真实的,没有被人工“肢解”过的。在谈到自身的创作时,他认为,单纯中西方乐器的结合并不会使作品与传统相融,唯有抓住传统音乐的细节与气韵,才能更接近“民间与泥土”。他以自己在1991年创作的作品《社火》为例,其中第二乐章使用了类似零件乐器般音律晃动的音乐,使质朴的民间气息在其中得以保留。
  在讲座上,唐建平教授为大家展示了东亚近年来的音乐创作。他首先为学员介绍了自己的作品《玄黄》,这部作品无论在编制、音乐还是思想内涵上,都带有鲜明的中国音乐特色与东方哲学色彩。作品采用了新石器时期出土的三个陶埙的音调为主干音,通过排序与倒影等不同变化构成作品的材料,乐队的排列则是中国古代祭坛的形状,整首作品表达了事物进化与发展的必然性。除了使用中国乐器外,唐建平教授也与亚洲乐团合作,创作了许多带有其它东亚民族乐器的作品。其中《后土》是一部融合了四首民歌与乐队,表现中国古代人世界观的曲目,唐建平以四首云南民歌结合乐队音响,在其上描绘了一个涵盖历史、情感、理性与希望的中国传统世界。
  在28日的最后一场讲座上,赵季平为大家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的电影音乐创作。不同于一般的音乐会作品,电影音乐创作有其特殊性,它受制于导演规定的情景和时间长度,作曲家必须在规定的情景中展现自己的乐思。赵季平强调,作为中国的电影音乐创作者,作曲家不仅要对影片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及强烈的好奇心,更要有深厚的中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积累。在讲座上,赵季平向大家展示了他的电影音乐首作《黄土地》,这部电影讲述了延安附近八路军区的音乐工作者们做民歌采风的故事。电影中所出现的三首民歌《女儿歌》、《尿床歌》以及《十五岁守寡到如今》都是他以陕北民歌的音调进行的重新创作。此外,赵季平教授也强调了电影音乐写作中的创造性。他以《红高粱》为例,在场景“野合”中,他使用30支唢呐来模拟人声呐喊的效果,构成音乐的整体。这个手法在中国的电影音乐中从未使用过,甚至有人斥责其为“瞎胡闹”,但最终这一片段却成为了电影配乐史上的经典一笔。
  2.展多元文化,外籍教授讲座异彩纷呈
  本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聘请的三位外籍教授均来自美国,他们分别是艾瑞克•牟、詹姆斯•莫伯利和杰弗瑞•迈尔。他们为大家展示来自大洋彼岸的新音乐创作。
  艾瑞克•牟教授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各种音乐风格的写作与创新,他的诸多作品都获得了重量级的委约奖项。身为作曲家,他尤为擅长将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元素相融合,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风格。在讲座上,他为大家展示了作品《sprit mountains》,这部作品的人声素材取自尼泊尔,但同时又从藏戏中汲取音乐与灵感。除了对各地音乐的探索之外,艾瑞克•牟教授也在不断创新,探索美国音乐未来的走向。在讲座上,他为大家介绍了他的独角歌剧《tri-stan》,这是部结合了多媒体视频、由单一角色演唱的独特歌剧,其中融合了大量美国时下流行的音乐元素,反映了美国当代年轻人的兴趣与生活状态。
  詹姆斯•莫伯利教授是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舞蹈学院的作曲系主任,多年来他不仅致力于电子音乐的创作,更积极推动着美国青少年学生的音乐教育事业。在讲座上,他为大家介绍了他的作品《caution to the winds》,这首曲目为电子音乐和钢琴而作,莫伯利教授通过电子音乐延展了钢琴的音域、音量与节奏,使电子音乐与常规乐器融为一体。作为摇滚乐爱好者,莫伯利教授在高中时就曾组建过自己的乐队,尽管早已踏上另一个音乐领域,但他对摇滚乐的热爱仍不减当年。他在讲座上播放了自己的电子音乐作品《金属的人声》,这其中便加入了大量的摇滚乐因素。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在讲座上,杰弗瑞•迈尔以指挥家身份为大家讲解了作曲家在创作中的注意事项。年轻作曲者往往感觉作曲只是音乐上的问题,因此对于乐队、演出环境等缺乏考虑。作为指挥家,迈尔教授经常浏览新作品,对于这些问题也有着自己的建议与思考。在讲座上,他为大家展示了大量错误的记谱习惯,包括音域在电脑打谱时错位、特殊记谱标记不明晰、泛音写法过简等。很多细节看似并不起眼,但却会给演奏与阅读带来相当大的困难。通过迈尔教授的讲解,大家对于写作中如何把握细节有了更深的认识。
  除了讲座外,学员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是大师班的特色之一。本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特别设置了讨论课和小组课两个环节,其中讨论课由学员担任主讲人,以教授讲座的形式讲解自己的作品,并应对学员及教师的提问。而小组课则是小规模的,学员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听取教授及旁听者建议的方式获得提高。在本届大师班上设有个别指导课,这是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所特有的,在个别课上学员会得到每个教授针对他个人发展前途以及音乐创作上的建议。
  三、音声流溢,以作品展现中国新音乐魅力
  音乐会是本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的重头戏,在三场演出中,中国新音乐的魅力与室内乐的演奏水准得到了极致的展现。第一场音乐会曲目全部出自中国作曲家之手,其中既包含曾在多地演出并广受好评的旧作,亦包含首次演出的新作品,展现了陈怡、郭文景、唐建平、叶小纲、贾国平、郝维亚等作曲家在二十几年中的创作历程。
  音乐会首先在陈怡的《藏乐二首》中拉开序幕,这是为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所作的三重奏,创作素材源自西藏的民间音乐;由唐建平创作的《弹歌、尔雅、相合》采用了琵琶、板胡与打击乐的编制,作品借原始歌谣悠远拙朴的神韵,远古文明经典正统的气质与“和”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逍遥游》是史付红的新作,它借鉴了古琴音乐的结构特色,而低音提琴则与古琴相呼应,作者以这种古老乐器与现代乐器结合的方式表达了现代人对于生命的感悟;郝维亚的新作《维奥莱塔组曲》则使用了二胡与钢琴的编制,选取《茶花女》中的著名段落进行重新构思和编排,演绎了女主角的风貌与跌宕的情感;由贾国平所作的《清风静响》以琵琶、筝、板胡、笙四件传统中国民乐器进行创作,以每件乐器最基本的音响或发声元素作为材料,根据这些“细胞式”的音乐材料进行延伸与衍变,以此寻求这些古老乐器的新声与表现的可能性;叶小纲的古筝独奏曲《林泉》创作于2001年,该曲在集中了各种高难度演奏技术的同时又有着清新优美的旋律线、多变的节奏形态与多种层次的音色要求,是首雅俗共赏的古筝曲;郭文景的《晚春》写于1995年,作品以中阮、笛、琵琶等民族乐器描摹出自然的音响,展现了一派充满生机与灵气的微观世界。
  音乐会后艾瑞克•牟和杰弗瑞•迈尔对这场音乐会所表现出的中国新音乐技术水准与音乐魅力倍加赞誉。“来到中国是个正确的选择。我仿佛探索到了一块‘新大陆’,并在这里发现了如此多的优秀作曲家,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再次合作。”杰弗瑞•迈尔高兴地说。
  第二三场音乐会则以首演学员的新作品为主,按照大师班规定,学员作品均由六重奏加一件中国民族乐器的编制构成,并由杰弗瑞•迈尔监督排练。此举不仅使学员们在新作排练中习得更多经验,也是认识中国的室内乐演奏水平、了解中国音乐与乐器的绝佳机会。
  大师班活动开始的同时,排练便已同步进行。在本次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上,主办方聘请了兰维薇等民乐演奏家,而承担着西方室内乐演奏工作的,则是接受过专业现代音乐演奏培训的北京现代室内乐团。正式学员中的很多人尽管对中国音乐颇感兴趣,但并没有实际接触过,在乐谱的初稿中产生了很多对中国元素的论文联盟http://误用。好在经过几天来对中国音乐的认识,他们很快修正了音乐中的问题。而在实地排练后,他们对中国音乐的兴趣已愈发浓厚,很多人都表达了“继续写作包含中国民乐器的音乐”的想法。
  四、展望未来,让中国音乐真正“打出去”
  在首届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结束后,众多外国教授与海外学员都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杰弗瑞•迈尔教授兴奋地说:“这次活动极为成功,无论是统筹还是教学内容都很有层次。一些海外同学在这里受益匪浅,而演奏员们也学到了新的技法。我还在这里认识了很多非常棒的作曲家,也充分感受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魅力,如果我没有执教大师班,这些都是无法想象的。”学员们对此次活动恋恋不舍,以至于贴在音乐厅外的大师班宣传海报也被搜集一空。这种热烈的反应似乎在传递着一个积极的信号:中国的音乐正走在一条更宽广的道路上,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流也正向着更多元化、更深层次的方向迈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二胡艺术形成的“催化剂”:中西音乐并存的…
    从东西方绘画的融合谈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
    汲取中西音乐教学精华提高高师音乐基础学科
    中西音乐记谱法的比较研究
    全球化语境下中西音乐文化的对抗与融合
    浅谈东西方视觉艺术表现形态
    谈东西方建筑装饰中的植物
    论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详细内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