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奏在笛子演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处理主奏与伴奏的关系才能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因此演奏者必须分析伴奏音乐对主奏旋律的衬托意义,从而可以更全面把握伴奏声部的全过程。在主奏与伴奏的横向联接、节奏、力度、托垫渲染等方面应深入分析主奏与伴奏声部的关系,通过训练“胸怀伴奏”可以促进演奏者综合能力及更完整地表现音乐作品。
关键词:“胸怀伴奏”;笛子演奏;具体表现;训练
笛子是我国民族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的音色纯朴、悠扬,可以模仿多种生活声音,但由于它是一种单旋律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的整体表现难免会显得单调,所以笛子演奏中,伴奏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伴奏音乐的掌握,可以让演奏者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所以在笛子演奏的训练过程中,对于伴奏音乐的分析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到“胸怀伴奏”,使音乐作品可以更完整生动地表现出来。
“胸怀伴奏”是指演奏中把主奏和伴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即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除对主奏声部作全面掌控外还要对伴奏声部的全过程有全面的把握,并且对二者的关系作深切的理解。[1]为了可以对“胸怀伴奏”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对伴奏音乐的各方面进行了解以及作系统的训练。
一、把握伴奏声部的全过程
1.学会如何背记伴奏谱
学习曲子的同时有必要多找些相关的资料对作品从多方面的理解及认识,其中伴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某种意义上说,伴奏是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因为一个作品伴奏部分(无伴奏除外)的过板音乐、填充句子、和声、复调等都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需要伴奏来完成的,故熟悉伴奏对把握作品的完整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熟悉伴奏对于抓住作品的风格特征:比如北方民歌粗犷高亢;江南小调婉转细腻;内蒙民歌舒展宽广;新疆乐曲热情奔放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伴奏,常因旋律感不强,而不容易背记,所以要想背记,还得讲究方法。从大体上抓住伴奏的特征,比如每个乐段的开头、结尾及段落间过渡的几个大特征;然后熟悉一些富有旋律性的过板音乐、填充句子、复调音乐等;最后具体从每个乐段音区的大致走向、织体结构及左右手旋法特点逐一击破。
2.分析伴奏谱在衬托上的变化及意义
伴奏的变化对乐思的转变有较大的辅助、推进作用。
如《牧民新歌》的乐曲中段,以四个小段落展开乐思,各小段均为方整的十六小节,这四个小段落在乐思的展开上是起、承、转、合的关系,伴奏中起句的右手是半分解和弦,左手是半分解和弦的点缀性跳音,显得欢快、明朗;承句左右手均用分解和弦,显得深情、柔美;转句右手柱式和弦,突出左手低音区分解和弦与主旋律高音区形成对比,拉宽音域,显得更加豪情奔放;合句双手都是柱式和弦,显得更加肯定、自豪。这样乐曲就显得既有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有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
二、深入分析主奏与伴奏声部的关系
1.伴奏与主奏横向联接的关系
引子、间奏、尾奏均视为伴奏部分,但这些部分蕴涵着内在的特定意义,或者是意境的描绘或者是形象的刻画。没了它,乐曲是不够完整的,要适当处理好它与主旋律之间的关系,否则就破坏了其本身的意境和音乐形象,所以旋律与伴奏的横向联接点非常重要。要处理好这一横向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旋律或伴奏的切入点心中有数。
如下图例:作品《花泣》
在作品《花泣》中的引子伴奏由慢渐快再渐慢,没有明确的拍点让笛子切入,这时只能根据伴奏渐慢的那道“气”很舒服地联接,主奏出来快了显得突然,慢了就显得音乐断节。
2.伴奏与主奏在节奏、力度上的关系
节奏如同心脏跳动的脉搏,伴奏与主奏在节奏上要求统一。如能在节奏音型上获得默契,给人一种向前的推动力,伴奏在增强律动感的同时,音乐也就得以充分体现。[2]
节奏音型及力度是反映乐曲风格和情绪的直接的表现,明朗欢快的节奏型常结合柱式和弦的跳音,更能突出其灵巧性、跳跃性。
例如《牧民新歌》
处理好伴奏与主奏力度的关系更能体现乐曲的完整性。
3.伴奏对主奏托垫渲染的关系
抒情、优美及歌唱性的旋律常用分解和弦伴奏,更能体现旋律的流畅性及情感线条的流动感,音乐反映热烈、奔放、豪爽、积极向上的性格的时候多用柱式和弦,并用快速密集的节奏型体现旋律的紧凑感,更能表达其肯定的积极向上的音乐形象。悲伤、愤怒等情绪则多用低音区大震音辅以力度的推动,更能反映内心的愤满不平以及坚定的信念,反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决心。
根据江南丝竹的“花音八法”①技巧的你简我繁的原则,旋律长音常用伴奏旋律填充以达到丰满的效果,当主旋律比较丰富,技巧比较突出时伴奏则比较简单,只用一个柱式和弦或琶音。其他还有紧打慢唱、你进我出等原则,使得主奏与伴奏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而达到最佳效果。
三、“胸怀伴奏”在实际演奏中的作用体现
对于“胸怀伴奏”在实际得作品演奏中所体现的作用,以下试举几首笛子作品通过对演奏中妥善处理主奏与伴奏关系的分析来对“胸怀伴奏”的具体体现作进一步说明。
例1:协奏曲《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首笛子协奏曲,乐曲取材于内蒙西部二人台《走西口》,并以戏中唱腔曲调为主题音调,描写清末一对农村新婚夫妻的苦难遭遇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具有叙事性:
新婚→哭别→相送→盼望
乐曲引子的伴奏首先是丰满的柱式和弦的重音,暗淡的小三和弦,反映出内心的痛苦和不平,结合五声音阶的反向进行,具有很强的力度感和气势,渲染出一种悲痛、愤怒的气氛。
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多采用的是节奏和弦,带有跳跃性,烘托了新婚喜庆的热闹欢快场面,结束处的尾奏呈下行状态,音乐开始显得低沉。让演奏者提前调整情绪,因为这里是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比较明显的转折点。
第二乐章从明朗的升号调转为暗淡的降号调,情绪突变,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比较明显。紧张的、极不协和的震音使情绪急剧下降,震音上行趋势突出悲愤的情绪更加激越,撕心裂肺的痛苦离别之情。
第三乐章中一些过板音乐在这里起了托垫的作用。第一部分前奏采用分解和弦进行,让人马上平复情绪,进而转变为一种相送绵长、哀怨的情绪,如泣如诉。后段右手使用六连音的密集和弦,左手八度的三连音体现了离别时踌躇,徘徊不宁的心绪,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第四乐章的间奏都用三连音和柱式和弦,突出盼望的焦急的心理。曲终最后一个长音要渐强演奏,具有较大的难度,这时只有借助伴奏的推动才能达到磅礴的气势,刻画出悲壮的场面。如下图:
例2:《姑苏行》②
《姑苏行》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3]
引子伴奏用的是较慢速的琶音,显得格外宁静,描绘了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的诱人画卷,烘托了人们即将看到姑苏园林之前的美妙遐想。
本曲伴奏大篇幅都采用了江南丝竹“花音八法”中的你简我繁、你高我低及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等技巧。如下图:
在上述两例中,伴奏音乐对于主奏的情境表达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在表演中,能够足够重视伴奏,充分发挥伴奏的作用,处理好主伴关系,真正做到“胸怀伴奏”就能完整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反之,必然会大大破坏作品的完美性。
四、“胸怀伴奏”在笛子演奏中的意义
伴奏是一门专业的音乐表演艺术,它与器乐可以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伴奏需要有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在的意境,为演奏者提供音乐的烘托、丰富的氛围,指导、帮助演奏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器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伴奏一直被认为是为演奏服务的辅助手段,从艺术表演的角度看,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事实上,只有两者融合为一体,才能完成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正确诠释。可见,伴奏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对于伴奏音乐的把握和理解,“胸怀伴奏”在笛子演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伴奏在与演奏者合作的过程中,不但有托——描绘意境,烘托背景;带——引发演奏者的情绪:推——促进及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等的作用。[4]总而言之,能很好地把握伴奏音乐,处理好主奏与伴奏的关系,便可以更好地表现好音乐作品。
注释:
①花音八法:指的是你进我出,我进你出;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及逢板须严,逢眼可宽。
②《姑苏行》:是由我国笛子演奏家江先渭先生采用昆曲的音调,结合了江南丝竹的风格而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
参考文献:
[1]黄忠钊.浅议二胡独奏的伴奏,[j].北京:《中国音乐》,2003,92-93
[2]施咏.谈钢琴为民族乐器伴奏的艺术,[j].西安:《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42-43
[3]曲广义、树蓬.笛子教学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23-25
[4]徐秀平.浅谈民族音乐的钢琴伴奏,[j].北京:《人民音乐》, 199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