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初探

      摘要:教学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而学生是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对象。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贯彻执行音乐教学原则,才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使音乐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音乐性理发展特征,就成为音乐教育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音乐教育;音乐教学原则;学生音乐心理特征
  
  1.音乐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方针、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准则和依据,也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通则”。它是人类在长期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它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原则作为指导。教学原则的制定要以音乐自身的特点和音乐审美教育的规律:音乐学、教学论所提出的普遍应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音乐心理发展特征等为依据,脱离开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音乐教学原则就会失去它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家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提出了许多符合音乐学科特殊性的教学原则,如情感体验原则、参与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创造发展原则等。
  学生是音乐教育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要研究的对象.教师在教学生时,其实真正教的,并且必须与之接触的是学生的心理。也就是说,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成为实旆音乐教学原则最根本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对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研究,才能更好的贯彻执行音乐教学原则,才能提高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使音乐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特征,就成为中学音乐教育中最迫切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2.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及音乐心理特征
  
  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应首先了解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状况。
  
  2.1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过程
  2.1.1生理发育状况
  一般认为,中学生包括初中生和高中生两部分(他们分别处在少年期和青年初期),这时候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生理发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1)生长发育形态的显著变化:青春期是骨骼肌肉的发育的最快时期,身高与体重都迅速上升。(2)生理机能的健全:中学生生理机能的各方面随着体形剧变的同时也迅速增强,逐步健全,大脑发育也基本健全。(3)性发育趋向成熟: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性征,性发育开始变得迅速。(4)开始进入“变声期”,嗓音条件发生很大变化。
  2.1.2心理发育状况
  随着中学生生理的巨大变化,其心理发展也必然经历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
  发展处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其心理特征不同于儿童,也有别于成人,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增强。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步健全和大脑发育的基本成熟,中学生以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了。而中学课程教材的内容与小学相比,已经接近较理性的科学体系,这就促进中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意识地进行逻辑的分析综合活动,要求他们具有更高的独立思考能力,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正确与错误,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科学知识,这必然使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及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同时又缺乏稳定性。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中学生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激情.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越来越复杂。同时,中学生的兴趣和态度的改变具有跃进式,暴风雨般的性质。他们爱憎与明,遇到高兴的事会欢呼雀跃,见到不合理的现象则义愤填膺。同时他们的情绪也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例如:在取得成绩时,他们振奋,高兴得手舞足蹈,而一旦失败,则又容易泄气、消沉。有时会因一些小事而变化无常,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导致冲动和鲁莽的行为。
  (3)产生“成人感”或者“成人意识”。随着生理、心理的系列变化,加上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使中学生产生了一种“成人感”。他们希望老师、家长视自己为大人,自尊心日益增强,希望能与大人们“平等”地对待和处理问题。爱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若听到有人对自己批评时,情绪波动比较大。对于老师、家长或周围同学提出的要求,不像儿童那样顺从,而更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争论中不是一味的人云亦云,而是力图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但同时又摆脱不了心理上对成人的依赖。
  (4)自我意识膨胀。在“成人感”的产生的同时,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膨胀。独立愿望与自尊感大大增强,希望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考虑个人问题的兴趣上升,努力使自己在同龄伙伴中取得以欢迎的地位。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指责以及不公正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中学生对周围人给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承认自己的社会价值。不愿接受成人的影响,他们要求自尊、自治、在生活中表现出相当强的独立性。
  
  2.2中学生音乐心理的主要特征
  随着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巨变,音乐心理发展作为一般心理发展的一个侧面,也必然发生变化。它与一般心理发展有着某些共性,即相通的特征.又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特征。中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迅猛变体,情绪的发展处在极不稳定的进程中,许多方面会呈现出矛盾交错的状态。这样,使他们的音乐心理往往也带有过度、动荡的特点。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2.2.1音乐认知发展方面
  中学生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他们接触音乐的机会也相应增多,不容也更广泛了。加之大脑的发育基本成熟,使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大大进步了。而与成年人相比,他们认知水平还是不够的,常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而,中学生的音乐认知是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
  2.2.2音乐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他取决于人的需要。一般来说,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就会对它持肯定的态度,产生爱、满意、愉快等体验。对于不能满足需要的事物就会对它持否定的态度.产生恨、不满意、不愉快等体验。由于每个人的需要不同.所持有的态度不同,体验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
  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广,他们有目的的思维、控制自己的能力、自觉的行动、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这一阶段,他们对音乐的分化性、选择性也更为突出。大多学生都喜能满足他们寻求刺激,喜欢新鲜的心理,而谋堂上的音乐却难以的到他们的共鸣。
  2.2.3音乐的个性心理发展
  个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兴趣、动机、理想、品德、能力、气质、性格等,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各种内部因素,以及外界环境都会对个性心理的发展产生影响。
  中学生在音乐的个性心瑙泼展方面也有许多表现:
  (1)音乐兴趣的不稳定
  (2)音乐能力的差异性
  (3)自我意识的表现。

  3.贯彻音乐教学原则要以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为依据
  
  中学音乐发展水平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就成了关键。音乐教师必须要严格贯彻教学原则。深入研究教学特点,不能脱离开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下面我们将通过研究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来着手实施音乐教学。
  
  3.1情感体验原则
  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具有体验性、自发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体验性,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更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另外,重视教学情感因素的作用,注意教学与心理的联系,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培养仝面发展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说明了情感体验原则的重要性。
  3.1.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中学阶段是情绪和情感突变的时期,中学生精力充沛,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寻求刺激,讨厌一成不变。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中的主导动机,没有兴趣的话.他们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音乐教师只有通过精心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带给他们乐趣,引发他们兴趣。因此,音乐教学要结合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展开切实有效的教学。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中学音乐教学多侧重于情节复杂,含有哲理性的音乐内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同时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要得当,不可过少过易。加上中学生处在“变声期”.出现了声音沙哑、高音上不去、嗓子容易疲劳的现象,针对这些原因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给予理解和帮助,让学生顺利度过“变声期”阶段。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对必须要下工夫挖掘教材的深度,调动各种教学手段,使单一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发挥其深刻内涵,用综合形式的教学手段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表演、竞赛、律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课上有演唱、有演奏、有表演、有讨论,动静结合,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使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3.1.2提高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所谓情感体验关键是要亲身参与。音乐是通过声音来塑造音乐形象的,它与那些理论学科犬不相同,不能光靠教师一味地理沦知识灌输来让学生了解音乐内涵,而必须要学生亲自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才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是不断积累、逐步深化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正是音乐认知发展的过程。如歌曲的艺术处理,在学习曲谱、歌词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已有了初步体验。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用何种速度、力度、音色演唱更为恰当等这些内容,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的,必颁要学生亲身感受,用耳朵聆听、用大脑联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等手法探讨和认识旋律的风格,节奏的特点,结构的形成及情绪的变化,然后由学生提出个人对歌曲演唱速度、音量、音色等方面的设想。通过这样对音乐要素逐渐准确的把握过程,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就会不断加深,音乐形象在脑海中也会渐渐清晰。
  
  3.2参与活动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任何事情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这个道理在音乐教学中电同样行的通。参与活动是学生发展各种音乐技能、学习音乐知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音乐教学中的每一个活动,都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并且总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需要, “以人为本”的适时调整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中,传授音乐理论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传授音乐技能时,就更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展开练习和实践活动。好玩好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这一重要特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坐着不动的上课形式,把“律动”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应选择一些节奏感强,反映中学生生活的歌曲,这类歌曲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各种有规律的动作,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解释、再现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由于中学生的身体迅速生长,而生长速度和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暂时失去了平衡,使他们动作协调性差,显得比较笨拙,加之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膨胀,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课堂上的一些互动活动表现出不爱动、不屑动的样子,实际上是一种羞怯心理在作祟。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现象进行思想工作,拉近师生间、同学问的距离,增强相互信任感。
  音乐实践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形式是开展课外音乐运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一方面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得到情感的宣泄和身心的放松。另一方面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学生运用并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各种训练使他们的音乐技能和音乐技巧趋于成熟和完善。第三由于长期置身于音乐的美的氛围中,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因此,只有创造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才能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发展。
  
  3.3启发诱导原则
  所谓启发诱导,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音乐心理发展过程和音乐学科内在的规律性,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但这并不表示教师的作用就可以忽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引导作用,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于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情绪的发展极不稳定,许多心理特征交错出现。他们虽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但对学习的目的性并不明确,常是随心所至,受外界客观条件影响很大。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音乐与其他学科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音乐学好了对其他科的进步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明确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主动了,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质量,才能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和谐、愉快、热烈的气氛。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健全,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音乐认知能力也日趋增强,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乐益分析、概括。教师应多提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刺激大脑思维,指导学生把自己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启发性问题不是简单的是非问题,而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的。
  还有,课堂环境中音乐氛围的营造对学生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把音乐教室精心布置一番,可以通过挂图、摆设乐器、播放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熏陶感染中形成音乐能力。
  
  3.4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同,所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以及天赋的差异,造成学生们的音乐能力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这种音乐能力的差异从不同角度来看有着不同的解释:从单个个体来看,其本身存在着不同能力之间的差异。比如一个学生他可以在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方面比较强,但听觉记忆、想象联想能力却没有明显发展。而从不同个体来看,不同的对象,无论是在演唱、演奏能力方面,还是对音乐的理解力、想象能力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园材施教,就是要考虑到各个学生的音乐水平、接受能力及兴趣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音乐一般水平和个别差异状况,然后摸清楚每个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专业技能和爱好兴趣等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差异,兼顾不同学生,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采取的态度也不同。对好的学生要提高要求,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水平;对较薄弱的学生要给予辅导和鼓励,耐心帮助,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因为课堂的局限性大,不能照顾到每个同学,所以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音乐活动,让那些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身才艺,对那些没有一定音乐专长的学生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也是一次提高的机会。
  另外,中学生都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剧变,在心理上发生里微妙的变化,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变得尴尬起来。针对这种心理变化,教师可以采取台班分组进行教学,排除女生羞怯的心理,同时还可以解决男生唱歌时定调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与音乐教学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严格贯彻音乐教学原则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感…
    从惠东渔歌看中国传统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综合大学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
    综合大学艺术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重…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广州市听觉障碍学生体能促进的研究
    浅析流行音乐进中学课堂
    中学教材选用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浅论
    中学教材选用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浅论
    系列英语生活剧提升学生素质的探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