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着力对楚青铜器、漆器等的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楚美术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楚文化风格
地处长江流域的楚国艺术品的不断出土,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那奇特、神秘的造型,充满着无拘无束的想象,洋溢着浪漫的生命活力,精美、巧夺天工的制作,显示出古代楚国先民卓越的创造能力及无尽的才智。其艺术特色与同期的中原地区出土的艺术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楚艺术品的特殊成就在青铜器、漆器、丝绸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洋溢着楚先民们的青春气息,其独有的审美情趣,强烈的自由精神是同时期中原文化不可比美的,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
楚文化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楚青铜器作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以品种繁多、造型精致新奇、纹饰繁密、铸造精良闻名于世。青铜器的特殊功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青铜文化体系。以其优美的造型、精巧的铸造、富丽的装饰、典雅的铭文等特点闻名于世,它丰富的审美内涵折射出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精华。以商周时期为鼎盛的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了新石器时代艺术的若干传统,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首先通过分类的方法对楚青铜器进行介绍,透过器物揭示出楚文化的基本特征。
食器:鼎、簋、簠、盏、敦、盆等等。酒器:壶、缶、樽、盉等等。水器:浴缶、鉴、盘等等。其它类型如:镂空熏杯、铜镜、灯等等。编钟可分为甬钟、钮钟、鎛钟三大类别。
众多楚器型中鼎在楚礼器之中显得尤为重要,楚鼎不仅样式多,而且造型精美。其中有折沿鼎、箍口鼎、子母口鼎、鼎升鼎等等。在各样式鼎中显得与众不同的是鼎升鼎,这种鼎独具特色,具体表现在束腰,器身附有动物形的附饰。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五件鼎升鼎,这五件形制相近,大小相次。其中一件口径51.6厘米,通高42厘米,重32.35公斤。该器物耳部、口沿、束腰凸棱及凸棱以上的器身满饰细密繁缛的蟠螭纹,四个爬兽均匀地分布于器身之上。爬兽似龙形,兽首呈长方形,椭圆形眼鼓突,隆鼻,阔嘴,兽首上有两立角,呈盘旋状。兽面凶狠、怪诞、神秘的特色刻画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此种鼎型为其它地区所未有,反映了楚先民的独有审美趣味,其配件部分把鼎装饰得华丽气派,充分体现了此类鼎的庄重、精致、雄厚壮观。
纹饰是青铜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铜器中的自然物象多以变异的手段来表现,最常见的是云雷纹、涡纹和水波纹,这种纹饰曾被普遍用作填满所要装饰的环形装饰带及大面积的“地子”上,又被称为“地纹”。这种“变异现象”不仅表现出由原始先民传承而来的企图借助想象来超越现实的思维方式,也表现出奴隶时代由社会等级、权力意识激发出的幻想。立体式的、浮雕式的饕餮纹、夔纹等,衬托以线刻的云雷纹等各种底纹,构成繁密复杂的图案。强烈的宗教情感在青铜器上凸现,神秘诡异,气势逼人。具体表现形式有浮雕、阴刻、镂空、镶嵌等等。
楚青铜器纹饰的内容也同于其它地区,可分为几何纹及变形动物纹。其中龙凤纹占有重要地位,此类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特别盛形。
在楚青铜器上龙纹呈现多种样式,包含有窍曲纹、侧行龙纹、蟠龙纹、蟠虺龙纹、蟠蛇龙纹、双钩龙纹、透空龙纹、浮雕龙纹等等。龙纹的装饰在曾侯乙樽盘上发展到了顶峰,使用了平雕阴刻、浮雕、圆雕各种手法以及失蜡法的运用,使之成为了青铜史上绝无仅有的罕见艺术品。
总体而言,楚铜器纹饰的风格主要体现在龙纹样式,具有代表性的是透雕龙纹附饰、镂空龙纹、高浮雕龙纹,而且它们往往集中体现在一件器物之上。楚器纹样都具有别具一格的独创特性。
楚器在铸造方面可以说是工艺先进水平超绝。其显著点为首创失蜡法,又将传统的合范模铸技艺发展到了顶峰。
曾候乙墓的出土为楚系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编钟以及相伴出土的其它乐器,是这座艺术殿堂的精华部分,全套编钟音色优美、铸造精良,使用了浑铸、分铸、焊接、错金等艺术手段制作而成。作为楚地先民的遗物,曾侯乙编钟及其它古代乐器充分展示了楚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曾拥有过的绚丽一章。其精美的造型,音色的完美代表了那个时代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准。不仅如此,在装饰科技方面的成就,同样闪现璀灿光芒。
楚艺术在风格样式上追求对运动感的表达,这正是楚先民们乐观的精神状态在视觉艺术形式上的一种表现。楚人崇凤、尚赤。这一点在楚漆器上充分的体现出来,长江中游的楚地为漆器的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战国时期,漆器的优良品质越来越为人们认知,它轻巧、坚固、耐用、外形灵活多变,装饰可随意变化,这便在生活领域中渐渐的在取代铜器。此时,漆器的生产以楚地为丰,类别广泛,包含有漆盒、奁、豆、耳杯、樽、壶、禁、几、床、钫、甲、盾、弓、弩、座屏、木鹿、博具等等,其胎骨也多样,有木胎、竹胎、皮革、腾胎、夹纻胎等等,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纹饰当然首推凤纹,次之为龙纹、鸟兽纹、三角云雷纹、变形几何纹,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
虎座鸟架鼓是楚地特有的典型器物,具有鲜明的楚文化风格。整器先木雕成形,再彩绘。其座为相背的二虎,作蹲伏状。虎身上分别站立凤鸟,相背而立,仰首展翅,其中悬漆鼓、金器皆施彩绘。纹样细致精美,充分体现了楚人的特殊信仰。战国时期,楚人与西境的巴人常发生战争,巴人崇虎,楚人尊凤,故凤鸟立虎之上便不足为怪,这也是楚人不畏强敌之信念的见证。此物仅见楚地,是楚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战国时期,楚国及受楚国影响的地区漆工艺最为发达,楚人创造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最高峰。
楚漆器的胎体绝大多数为木胎,制作方式为斫木成型,镟木成型及雕刻等方式。在楚漆器中最富艺术技巧的是采用透雕,圆雕手法加工成型的器物。从艺术角度来看,此方法与铜器中的镂空浮雕等工艺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此类器物最负盛名的彩绘木雕小座屏,此物小巧,分屏、座两个部分,有鸟、蛇、蛙等圆雕动物组合而成。施漆彩绘、栩栩如生,其工艺正所谓巧夺天工。
楚漆器中夹纻胎也挺多。夹纻胎是采用多层麻布及漆灰连合制成,表面施漆、再行彩绘。还有一种特殊的漆制品,即丝、麻织物为胎体的漆制品,此物称为“漆纚”。出土的楚漆器中除了木胎、夹纻胎外,还见有皮胎、竹胎直至铜胎、陶胎等等。皮胎制品多为皮甲、皮质。其特性坚韧轻便,对于保护身体是很有成效的。竹胎、铜胎、陶胎漆器主要用于生活用品,出土器物中也不乏精品。
楚漆器黑底再施朱绘为多。在出土器物中彩绘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白、金、银等等。这在同时期其它地区是不可见的。综上所述,楚国是当时各诸侯国中制造漆器最多、最精,使范围最广、技术最为先进的地区。
除上述所提及的铜器、漆器之外,楚人也创造了我国早期玻璃中最富特点的玻璃艺术品,在我国玻璃生产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南楚长沙一带便为楚玻璃制品生产基地。楚玻璃制品多为小件,如玻璃剑饰品、琉璃杯、壁、印章等等,这在其它地区是没有的,古玻璃制品从西方传入,在楚地得到了发展制作,从而满足了当时楚先民的需求。这便导致了楚国玻璃业的兴趣。但是在当时楚人仅将玻璃制品作为玉石类材料的替代品,其用途局限于制作仿玉器这一小小的范围之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丝绸的国度。战国时期,丝绸物的品种多样,有纱、绡、纨、缟、绮、罗、绨、锦等等。其制作工艺最高水准为楚地先民所拥有。
楚地的丝绸制品以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为代表,其纹样有蟠龙、飞凤、龙虎及花卉纹,其造型生动,色彩华丽,当时在楚地绣工娴熟、精致入微。江陵马山一号墓被称为“丝绸宝库”,是其它诸侯国不可见的艺术精品。
楚先民在艺术领域内处处表现出惊人的才华,这与楚先民的自由进取精神,创造能力不无关系。在人类文明史上,楚先民的哲学和美学紧密相关,互通相变。楚艺术品透露出浓厚的宇宙苍穹意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抽象、具象手法并用,象征意味浓厚。楚艺术品是楚先民用生命同自然的对话,他们自由、开朗的精神创造了无法的审美意识,其美学特性超越模拟真实,超越了视觉表象的真实,为后人及至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闪耀着人类追求永恒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江陵马山1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
[3]《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
[4]后德俊《楚国矿冶髹漆和玻璃制造》,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5]《国宝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6]《江陵望山沙冢楚墓》,文物出版社1996年
[7]《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