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图形设计的智慧源自古老的传统,是由各民族探索并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质的精神文明。通过追溯图形的历史,寻找、学习我国被尘封、被遗忘的先民智慧,并将其继承与发展。在图形设计领域内研究智慧的延伸,就是向更多未知的领域拓进。中国传统的创造智慧对于现代设计以及未来设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图形设计 智慧文脉 古为今用
一、比较研究的目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试图通过视觉符号方式沟通思想感情,通过图形储存记忆和知识,并借此传达信息。文字和印刷的产生与发展,当代电脑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的诸多梦想成为现实。历史(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图形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泽厚先生认为展现为文学、艺术、思想、风习、意识形态、文化现象的正是民族心灵的对应物,是它的物态化和结晶体,是一种民族的智慧。这种智慧不单是某种思维能力、知性模式,而是包括它们在内的“整体心理结构和精神力量”,它是由历史带来的,源自古老的传统,是由各民族探索并总结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质的精神文明。
中国漫长的文明历程带给我们丰厚而多元的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意识形态,蕴涵着极为丰富且深邃的智慧,并在古代图形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老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沿着几千年的文明之路不断前进,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一个植物学家,他只希望研究艳丽的花朵和木兰树,那他是不会有很大成就的。研究低级有机体是有益处的,这是生命以最简单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因而更容易向我们揭示它们的秘密。”这段话足以证明,中国传统的创造智慧对于现代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未来设计的发展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比较研究的意义
追溯历史,寻求智慧。以现有史料为依据,将研究的时间上限定位在距今约7000年。
图形是劳动人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创造,可以而且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有普遍性,蕴含着智慧。在图形设计领域内研究智慧延伸,就是向更多未知的领域拓进。通过对我国古代图形设计的深入研究,挖掘古人的创造智慧,并将古人创作智慧和现代人创作智慧在图形设计领域内作比较研究,力图寻求隐含于其中的文脉,说明智慧的延伸。通过追溯图形的历史,寻找、学习我国久被尘封、渐被遗忘的先民智慧,顺流而下,不断将先民的智慧继承与发展。在传承的同时,现代智慧又在不断充实、发展、拓新传统智慧。对智慧作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古为今用的创作思想,使我们真正做到不复古,亦不弃古,自觉地使我国的设计智慧一脉传承下去,使祖先的智慧之光永远照亮中华大地。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古人将图形广泛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用,图形无处不在。创造图形绝非纯精神文化现象,而是人类劳动价值和实用功利价值观的表现形式。人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量,也是精神价值永不枯竭的源泉。例如:1. 恐吓、震撼之意:古有饕餮纹、石钺、面具等;今如抗战期间陈纳德赛领的飞虎队的标志。2. 祈福、避邪之意:古有纹身、瓦当纹、花钱、纹面、岩画等;今有虎头鞋、虎头帽、年画、剪纸等。3. 归属、崇拜之意:古有图腾、族徽等;今有国旗、国徽等。4. 识别、区分之意:古有陶片上的记号、甲骨文字等;今有标志、符号等。
通过以上几组例子的类比,可以看到图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所蕴含的意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图形本身也在积极地变化,以适应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例如对自然形态直接进行抽象,并赋予其一定意义。图形抽象已经脱离了纯粹的模仿,而带有装饰和美化的意味。将概念性问题取其意义再进行抽象,这为人们的交流、文明的传承、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能。正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讲的,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生活需要之后,将不断地追求精神满足,以努力地实现自我价值。
古人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并用图形进行了准确的表达,有许多智慧至今还被我们沿用,这是因为人的生物机能存在一致性。作为一个大的生物种类,人们的生物机能存在共通性及共同性,对同类事物又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经验积累,不受人种、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相似的喜、怒、哀、乐、忧、愁,相似的想象、幻想、联想及好奇心等多方面,又因为同一人群存在从众心理,即求同,求同物,求同种艺术形式。然而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很难超越的,例如“太极”、“爻”等一些经典的创作。“太极”图形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时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宇宙的普遍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一阴一阳,包含着世界万物辩证统一的关系,也体现了轮回、年复一年、四季更迭、再生等东方观念。
对古今图形智慧进行比较研究,是为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传统智慧,对于其中经典的部分是可以“拿来”的,也是为了我们更好地进行创造。另外, 比较研究还要求设计教育者把目光放在基础学科的学习与研究上,这样将有助于其本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设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