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钱族”:风靡美国的新行为艺术
在美国,如果你拥有一个小店,环境不错,品位很好,还卖点本地特产,但美中不足的是顾客太少。别担心,说不定某月某天,会有一大群人冲进你的店里疯狂抢购。这时候,千万别慌张,等着收钱就好了。因为,你遇到了传说中的“快钱族”。
“快钱族”每次出动都会带上相同数额的资金,通常是20美元。目前,“快钱族”群体正日趋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快钱族”活动已经覆盖整个北美,“快钱族”已至少活跃在美国32个州。
“快钱族”的目标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通过召集志愿参与者集中购买同一家商店商品的方式,帮助小企业主增加营业额,帮助本地商家渡过难关,提振地方企业信心,从而间接增加地方税收,刺激地方经济。
突然的行为艺术
2012年11月,大批顾客突然蜂拥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的一家小商店。他们热热闹闹地集体挑选购买店内的服饰和装饰品。短短一个多小时,小商店所销售的商品就被买走了一大半,这让店主又惊又喜。
同样在美国西部犹他州圣乔治市,一天65个人突然涌入russo's pizza店的大门,在75分钟内集中疯狂购买了这家快餐店的餐饮。
“他们每个人脸上挂着微笑,不为折扣,不是团购,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支持当地商业。”russo's pizza快餐店老板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说,“这是我碰到过最棒的事情了,每个人都酷极了。”
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和犹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他州的活动并非单一事件,此类事件在美国多地都出现过,其实,这些商家遇到了传说中的“快钱族”。
“快钱族”英文为cash mob,来源于“快闪族”(flash mob)。后者是一群人通过互联网或手机短信等方式相约在指定时间和地点集合,然后一起做出一些特定如拍手掌、喊口号、唱歌、跳舞等不违法同时又引人注意的动作,随后在短时间内若无其事般急速消失。这种“快闪行动”,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
“快钱族”受“快闪族”启发,并与胡萝卜族(carrot mob)概念相关。后者是自2008年开始的一个环保运动,主张以消费力量与大商业集团对抗,支持环保小店。
“快钱族”这一群体有时也会为某一特定原因动员志愿者参与集资,2012年10月,“快钱族”曾在一分钟内集资达2000美元。
目前,“快钱族”群体正日趋发展壮大。在美国之外,这一“玩法”也开始向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目前加拿大南部、澳大利亚等地也已举办过“快钱族”活动,支持当地的托儿所、书店、工艺品店等。
助力小企业的运动
虽然诞生时间不长,但“快钱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词汇了。
按照russo's pizza店老板的说法,“快钱族”已演变成一场风靡全美的运动,对各地社区产生了影响,因为地方零售业对当地社区发展意义重大。russo's pizza老板表示,对他来说,“快钱族”到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消费,他们在用实际行动振奋小企业的信心。“快钱族将一个重要的文化理念带回我们的生活:支持那些支持你的人们,保护本地特色。这让人感觉很好。”
“圣乔治市快钱族”网站上说,“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地方零售商业主。不同于沃尔玛等大企业,小商业主在经济不景气时往往会面临窘境。我们要扭转这种趋势,帮助我们的社区,请加入我们。”
圣乔治市快钱族创始人丹·德瑟斯特是一个互联网运营专员,同时也是一个热爱体育喜欢看电视的流行音乐人。他说,“这让人惊喜,我们期待惊喜,这是帮助地方商业最好的方式之一。”
在美国东北部波士顿郊区流行起来的“快钱族”在他们的网站上也说,他们的活动目标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通过召集志愿参与者集中购买同一家商店商品的方式,帮助小企业主增加营业额,帮助本地商家渡过难关,提振地方企业信心,从而间接增加地方税收,刺激地方经济。
据国际公众电台报道,“快钱族”最早源于纽约水牛城工程师克里斯·史密斯于2011年8月在水牛城的一家红酒店发起的活动。当时史密斯召集了100余人在8月5日这天,前往city wine merchant消费。
史密斯将这个行动描述为“反向团购”,目的是“为企业主提供一个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关系的机会”。团购是先谈商家,如果商家愿意配合并接受抽成,团购网即去号召一堆民众来该商家消费。但“快钱族”却是由民众自行决定哪一个是幸运商家,然后自行发起此活动,而商家从头到尾是被动的,并未支付任何费用、折价或提供折扣。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快钱族”这个概念和活动的发起人则被认为是美国律师安德鲁。他们的第一次活动开始于2011年11月16日,当时,约有40人在克利夫兰涌入当地一家书店消费。
克利夫兰的“快钱族”宣称,他们的行动不意味着“政治化或来自社会组织,也不意味将成为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案”。
随后,这群人在互联网上建立博客对这一“玩法”进行推广,并开始通过脸谱和推特广泛传播。
一套“族规”
早期的“快钱族”博客曾为这一群体制定了“族规”,并建议其他地区的“快钱族”参照执行。
这些“族规”包括:选择当地人经营并且是独立运营的店铺;活动应经由店家同意;为快钱行动的参与者设立20美元的消费承诺;要在推特、脸谱或email上提前一周通知时间和地点;店中须有男女皆宜不超过20美元的产品;店所在
的街区要聚集当地人经营的酒吧或餐馆等;在成功之后要一起庆祝;“快钱族”应出现在工作日晚上或是周末;要有停车位或是公共交通等。
“快钱族”通常会选择非连锁的当地面包房、快餐店等进行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当地小店渡过难关,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家店铺。而“快钱族”之所以能够在美国如此盛行,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消费者对当地商品和店铺的信任。
“快钱族”通常通过互联网博客、社交网站发布活动信息。一些地区的“快钱族”甚至还通过当地电台广播召集参与者。
“快钱族”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官方网站,网站首页有一张地图,上面标注了接下来各种“快钱族”活动的地点。挑选任意一个点击进去,就能够看到活动的具体信息。这些活动还与社交网站相链接建立活动页面,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参加。
例如,犹他州圣乔治市那65个人突然涌入russo's pizza购物之前,“圣乔治市快钱族”网站及相关联的社交网站就发布了这一活动的相关宣传和集结信息,题目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尽一点力,聚合起来就可以办大事”。
打开“快钱族”网站“cashmob.com”,最先出现的就是“快钱族”这一新流行运动举办地的震撼地图,地图下方则注明了各地近期计划举办的“快钱族”活动。半年来举办过的“快钱族”活动已经有一百余次。林林总总的活动中,也可见美国年轻人的爱玩个性和互助精神。
“如果你是独立商店,多小都不怕,可以写信给我们,我们看看可否办一场快钱族活动让你们玩一玩。”快钱族组织者在网站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