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角,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生物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师生交流的 “中介”,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完成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语言沟通才能得以实现,生物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关系。
一.选择能引起学生浓厚兴趣的引言。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柏拉图一句呓语,却说明了良好的开始很重要。如何在一节课开始的短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言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教材内容不同,引言所选择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我常用的引课方式。
1. 可以从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谈起,引出新课。如在学习“人的生殖”时,我从热带鱼的 “胎生”问:热带鱼与人类是一样的吗?然后进入男女生殖系统的学习,进而比较男女生殖系统区别以及“伪胎生”的原理。
2.可以利用人人熟知的成语典故引课。成语典故不仅蕴含哲理,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利用成语典故引课能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文学修养融会贯通。如学习“软体动物”时,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蚌谈起软体动物的特征;学习“食物链”时,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谈起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可以从日常比较常见、但又不太引起注意的现象谈起,引出课题。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我设计如下引言:许多同学都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回的苹果香甜可口,放久了则味道大不如新买的,原因就是苹果的组织细胞内部进行呼吸,把一部分糖分解了,萝卜等蔬菜也有如此现象。这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仅存在,并且是不可缺少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同时知识迁移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4. 可以利用古诗词引出课题。生物教学引课时利用古诗词教学,生动而不失其科学性,既能激发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增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比如我在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这节课时引言设计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同时,也说明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你认为本地区现实生活中有这种现象吗?这说明环境中的温度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吗?在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我结合课后练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科学错误,能清晰说明蝉的发育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过程,对教学内容都能很好诠释和帮助。
5.利用本地区的一些现象谈起。因为笔者一直从事生物一线教学,所以有些课节引言时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比如:冬季笔者所在地区有许多储存马铃薯等菜的菜窖,人们进入刚打开窖门的菜窖时为何有呼吸困难的现象,甚至有人进入刚打开门的菜窖死亡的事件发生,从而切入呼吸作用的实质;从本地区的爆发的鸡瘟到疾病防控部门大面积捕杀家禽的行为引入病毒知识的学习。
6.用优美的文字和情绪引课。我在讲诉生态系统时结合背景音乐设计这样引言: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你和你的朋友们相约走在一条林间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阵阵微风拂面而来,你的脚边是一条小河,潺潺的流水夹杂着鸟的鸣叫,林中的牛羊正在悠闲地吃草,路边各种颜色的花儿竞相开放,好一派和谐景象……这段文字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到想象中的那片树林,给他们提供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轻松愉悦学习氛围。
二.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要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
在一节课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怎样传授知识,选择的方式不同,则效果大不一样。在传授新知识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可以开展谈话和讨论,还可以采用对比、归纳、列表图示。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语言的设计都尤其重要。
1.语言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初中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性意识也从无到有,由朦胧到明晰,这是人的正常的发育过程,认识的全面性增强的时期。我在“人的生殖”授课过程我引入《母亲》这首歌做背景音乐,从引导学生注意母亲的伟大和艰辛,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在生物教学中根据内容渗透品德教育,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
2.语言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青春期学生成人感的产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伙伴关系亲近,但求知欲强,好奇心胜。如在学习 “生物进化的历程”时,如果只是一般化地讲述,不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可以利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如果你有幸乘坐龙飞船 来到茫茫的太空你会看到一个充满生机的星球,那里有浩瀚的海洋,广袤的森林和原野,处处鸟语花香,可45亿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电闪雷鸣根本不适合生物的生存,那我们的祖先怎样来到这里?金鱼、猫熊、鸟又是怎样出现?”听完这段绘声绘
色的描述和设问,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的充满好奇。
三.巩固练习要有新意。
课堂巩固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巩固课堂知识。所以,课堂练习的语言和题目设计要合理、科学,更要独特、新颖,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例如,在学习“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时,首先学习有关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内容,然后进行观察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外部形态、血液流动等情况。活动形式这样进行:学生两人一组,共计20组,每组一条小鱼;在观察过程中按课本要求用浸过水的棉花轻裹小鱼头部直接观察,注意随时滴水。在观察结束后,可设计如下课堂练习题来讨论:“我们在观察过程中,随时向湿润棉花滴水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知道小鱼依靠鳃进行呼吸,随时向棉花滴水是为防止鳃干燥无法呼吸。进而完成重要练习:有关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图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这样通过实验、观察、讨论活动,让学生即培养能力,又了解小鱼的生理知识,而且比直接提问印象深刻,记忆牢靠,同时也复习巩固了初一“鱼类的主要特征、显微镜的使用”的内容,学生构建的生物知识系统更加完善。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一个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创新思维的灵感。作为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生物专业术语运用同时,加强课堂语言的艺术,创设学习氛围,会把内容讲的生动有趣,形象逼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轻松的氛围中不仅愿意学,还能主动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的关键,从教师方面说,这不仅符合课程改革中生物教学基本理念,还可以教学相长,不断进步完善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