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索式”教学以启发性,探索性原则为基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学民主、知识性与趣味性以及探索性相整合,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弘扬学生的创新理念。 启发性原则是教育教学原则的内容之一,更是新课改下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学方法,而“互动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启发性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意识,使得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一、灵活——尊重学生与教学民主相结合 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就有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阐释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简单的讲解和灌输、代替其完成思考。”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较,一方面,美术学科具有普遍性。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相似的教学环节、目的及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找出普遍性的问题,转变“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念,建立师生相互理解、合作、民主对话共同探索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美术学科的特点决定教学对象的可操作性强,学生独立训练、动手以及独立观察和思考的时间多,这就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索,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因此,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整齐划一的教学,而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既开发了学生思维,又发挥了学生的个性,鼓励其探索。 1.因人而异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的创新能力,是美术教学的初衷。围绕这个目的,在美术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对待。美术专业的生源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时间长短、专业水平、文化素质良莠不齐。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和情绪。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动脑筋,全面、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对象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差异,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由浅入深、由低到高,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循序渐进。这样既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又不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例如我班43名学生的专业水平有高有低,专业水平较强的同学,就不能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要给这样的学生“加码”。而专业水平较低的同学,就只能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因材施教,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因势利导 美术专业的学生个性比较强,创新欲望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不好调教的学生,他们有时既不按方法也不按步骤学习。对待这类学生,我们不妨先找出其闪光点,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根据情况,打破教学常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生动——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绘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形式、情感符号、情感表象活动。在绘画艺术教育中,施教与受教双方都不应该仅仅是理智交流、冷静的对话和枯燥无味的示范与模拟,而应当是动情观照、动情体验、动情制作,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得到宣泄、抒发、净化、美化即艺术形式化。”从2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术教育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生动活泼感染动情的交流形式。片面地强调技术训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授课方式上表现为两种错误倾向:填鸭式和放羊式,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培养。美术教学如果在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能力的发展,那么就意味着美术教学的生命将更加辉煌。怎样把美术课教学搞得生动又充满活力,这应该是在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双边互动活动 在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双边交流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没有拘束感,教师也不必太严肃,双方在交谈中非常愉快和自由,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动手、去创造。这样可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学生有了愉悦的心境、活跃的思维,便会在无形中具备丰富的创造力。 例如,在素描教学中,我们经常谈到“节奏”。那么,如何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这个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呢?首先,笔者先让学生听听音乐,然后随机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考虑,根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由音乐中的“节奏”引申到“素描”程度。
2.融会贯通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包含着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学习美术专业技能,而不加强理论修养,充其量以后也只是一个“艺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融入其中,这样使学生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了解到非专业领域的知识;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拓展了知识面。 例如,在讲授物体“三维空间”的时候,不管教师在黑板上或画面上怎样讲解示范,学生很难在思维中建立这个概念。于是,笔者就联想到用数学中坐标的知识进行阐释,坐标既有代表宽度的横坐标x轴,又有代表高度的纵坐标y轴,还有代表深度空间的z轴。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在绘画时就有了立体的概念,这样既巩固了学生专业以外的知识和修养,又加深了学生对立体造型的理解。 体现了美术教学的开放性,美术教育的转型,成为目前争论不休的话题。怎样转型?无非是从纯艺术教学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之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去迎接挑战,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又要有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这样,学生会吸纳更多的知识,不致于固步自封。教师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前面提到美术学科具有普遍性,其实美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有知识、能力、学科、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元综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培养学生在专业、理论以及人文、自然学科的综合学习,其融合到综合学科里面,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第二,是教师教学内容的综合。这就要求教师有各方面的多元整合,才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贯彻。 总之当今的世界处在开放发展之中,美术教育也不例外。“由单纯的学校艺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延伸艺术课堂,把美学、文化中的高雅艺术转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是当代美术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向。”我们可以看到,美术的发展趋向同当今世界一样,体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姿态,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仅仅培养专业人才,更要注重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拓展知识层面,同时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派,形成多元集成的传承载体。正如有关专家谈到的:“教育和教学必须严格调整自己的序列,建立一个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目标放在学科的综合性、互补性、发展性和持续性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符合其成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这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着眼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符合其成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提供多元性的教学内容,最终形成一个多元互补集成的传承载体。学生是认识事物的主体,是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实践证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教育理念,通过“互动探索式”系列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个性,弘扬学生创新理念,使得学生具备多维空间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创高等美术教育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