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中国传统艺术对视频设计中文化传承形式的启示

中国传统艺术对视频设计中文化传承形式的启示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到新晋的视频设计,随着技术的革新,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与表现手法也在探索论文联盟http://中得到不断深入与拓展。
  视频设计最初被称为“连续的平面”。顾名思义,它从创意构思,到制作实现,再到与受众交流都以多维的、运动的方式来实现。其中,作为信息传递原始载体的文字、图形、图象等视觉符号,在视频设计中通过动态式的解构、重构、聚散、分割等形式的演绎,赋予其自身意义更深刻的内涵。极具个性的图形符号本身易于识别记忆,能在引起观者共鸣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传递。而不少设计者在视频媒体设计中着意追求和体现洋溢着中华民族深厚美学特征及赋有浓郁民族审美心理取向的表现形式与意趣情调,为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带有深刻的民族印记,不少设计者在设计执行过程中大量使用传统文化符号,本意是对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弘扬,希望通过艺术作品激发起受众的民族自豪感,调动起广大受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依恋与敬仰之情,借以新的技术手段和语言形式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但这种盲目堆砌只是奉行单纯的“拿来主义”,没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符号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和亲和力来触动观者的思绪与心潮,仅从表面上实现传统文化符号与设计主题的生硬对接,其间既缺乏对传统文化审美内涵的正确解读,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利用视频媒体的表现特质从全新的视角来重塑“文化传承”的形式概念,只有“传统”的躯壳,而没有“文化”的内涵,这样的视频设计作品反而误导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客观认识与正确解读,适得其反。
  所以,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只有在情趣意境和表现形式并重的前提下才能对人文精神的主题诠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客观有效的实现文化传承,有能恰倒好处的“暗合”受众的审美情趣,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起“文化同源”的情感纽带。我们可以从中国山水画、传统皮影和剪纸艺术中领略到一脉相承的文化修养与思想境界,三者在形式美感与构成效果的把握上既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属性,又有鲜明强烈的个体属性,从“形”到“意”都能水到渠成的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三者在对意境表达、构成方式、叙事逻辑上的运用把握是设计者在设计执行过程中理应借鉴的典范,也是传统文化精髓在视频设计中焕发活力的关键。
  一、 传统山水画意境创造对视频设计中文化传承的启示
  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2]中国山水画的最大特征就是讲求诗情画意,追求有限中的无限,力求充分表现出“话有限而意无穷”的意境美。视频媒体设计同样如此,只有营造和拓展作品的意境,才能使其生动传神、意蕴深远。意境,顾名思义就是意与境的有机结合。在中国山水画中,造境是表意的基础,画家的审美旨趣和思想情感必须凭借特定的景物才能得到表达与抒发;而表意对造境又具主导作用,境随意高,意高则境高,同时,意中有境,境中见意,二者交融,呈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境象”,同时又包含着深厚的、耐人寻味的“意蕴”。二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便构成了山水画独具特色的意境(图1)。
  ■
  1)以“形”传神
  一定的意境创造必须有赖于一定的境象描绘,而境象的描绘又必须由一系列的“形”所构成。一方面,形是指物象的形状、形态。“以形写神“就是指物象的神采、神韵、精髓都离不开物象表面的形与色。神,是在形中体现出来的,离开了形,神就无所依附。由此可见,神,固然是绘画作品和设计作品中的主导,但如果物象的形状形态无法传达出它本该具有的神采神韵,这样的神就算立意再高,但脱离了形的体现那都是没有意义的。例如,《五星体育》的频道包装(图2)。
  ■
  设计者本想立足于传统文化元素更好的诠释运动姿态的行云流水,舞文弄墨也的确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品位,既有诗意的唯美,又有挥洒的豪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对这一文化概念表现得当,挥毫泼墨的神韵神采会立竿见影,跃然于画面之中。但整片中大量动感的泼墨镜头贯穿始末,黑黑的墨汁以水的姿态在几乎所有画面中穿行流转,墨汁的形与色不但没有体现“挥毫”的神韵,反而严重误导了观者对作品主题的体会与感悟,画面效果也大打折扣。“传统”但不“传神”,在视频设计中就算所选择的文化符号是精髓中的精髓,但形不传神,神也就无所依附,灰飞烟灭了。另一方面,“形”是指作品中潜在的结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构,即作品的造型关系、各种形状间的相互依存与作用方式,色调处理,空间的营造,虚实的处理,构成原理的运用等等。首先,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设计作品都应主动遵循形式美的规律,灵活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论文联盟http://形式创造,尽可能的使作品具有形式美感。再则,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如果形式表现得当,内容便能得以充分展现,反之则会阻碍内容的表达。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内容即创作的主题都应放在首位,其次才是考虑外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与运用。同样,在视频媒体设计中,真正实现内容与形式里应外合的作品,才是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上乘佳作。
  2)意境表现的主要手段
  山水画的意境创造必须追求含蓄隽永,使观画者透过可见的画面形象联想起画面中没有直接出现的情节元素,这便是“话有限而意无穷”的绝妙之处。中国画论中所谓“宜藏不宜露”,“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使作品能够唤起观者联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束缚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具体表现形式上就是,主题所涉及的事物不要在画面上一览无余,而要适当隐藏一部分,留出空白。这段空白看似空荡,实则丰富,不但增强了画面形式感还有效衬托出画面主体,同时,画面形象也在这留白的意境中得以延续。知白守黑的辨证美学在“留白”的写意手法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正所谓“景愈藏,则境界愈大”,在巧妙的藏与露中也凸显出“虚实相生”的形式美感。而在视频设计中,藏露与虚实同样是深化意境的绝妙途径。元素符号的表现力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画面中相关信息的盲目堆砌只能使主题表达事倍功半,使设计作品在主题不明、缺乏意境的同时丧失形式感与表现力。例如,在第一个章节中所选用的案例《水墨中国》栏目包装。设计者为了能在短短十五秒内表达出“人文传统”的设计主题,运用了水墨渍痕、建筑、石雕、佛像、书法、国画、甚至还有青铜器等诸多典型传统文化元素,可谓煞费苦心。且不论这些元素符号是否切题,仅从构图形式、意境把握上来看整片的确是失败之作。随着画面的流动,观者只能在短时间内被动接受大量信息,在视觉和思维上都没有停顿与想象的空间,只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元素争先恐后涌入画面,却不明就里,所谓的形式感与意境美也在这一片混乱急促的表述当中消磨怠尽,同时也阻碍了观者去观察和感受画面的情感表达。
  二、皮影戏艺术语言对视频设计中文化传承的启示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奏的悲欢离合调,演的历史奸与恶。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这段文字是对融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于一身的皮影艺术的真实写照,它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民间音乐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形式。反观当今的视频媒体设计,皮影戏与其在表现元素和文化载体上都有共通之处。二者的表现元素同为图像(静止的与动态的)、声音、运动,并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演绎载体。虽然如今皮影艺术韶华已逝,但那些妙趣横生的影偶仍然能够穿越时空为当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给予莫大启示。

  1)皮影戏演出原理的启示
  皮影艺术的神奇在于能够让多个部分组成的平面影偶舞得行云流水,因为其结构与操作都颇具巧思,使影人能够做出跑、立、坐、卧、躺、滚、爬甚至打斗等百般姿态,动作灵活无碍,极具“生命”活力。同理,在视频设计的执行过程中,由多个独立部分组成的画面影象就相当于皮影戏里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影偶,设计者根据情节需要来控制画面中的各个独立元素,使之有选择有目的地动起来,亦静亦动,更加生动准确地传达出设计者的创作意图,作品便能突破平面的、呆板的、单一的情感表达模式。同时,在皮影戏中,灵活的接合点是影偶能够由静至动,表情达意的关键所在。试想,在视频流动过程中,用无形的接合点按叙事情节的需要,将画面中有形的元素符号连接起来,立足于整片全局考虑元素的静动编排,不仅使“动者”自身的动作表情协调舒展,同时“动者”作为整片情节的一个要素又能与其他静态元素相映成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趣。由于“接合点”在无形中的提示与引导,画面转场与动作衔接会完成得更加从容流畅,整个作品的情节展示会显得更有节律,更加丰满。反之,如果没有“接合点”的作用,画面转场会显得唐突,情节展示也会失去条理,各种元素符号会像失去重心一样在画面中毫无目的的乱飞乱舞,争先恐后的“表情达意”,整个画面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2)皮影戏艺术语言与画面构成的启论文联盟http://示
  一方面,在视频设计执行过程中,设计者对相关元素符号的表现运用手法单一、缺乏新意,似乎走入了模式化。而皮影戏却利用“三尺生绢”将那些单薄的影偶演绎得有声有色,鲜活夺目。利用光影营造氛围是影偶能够由静至动,出神入化的关键所在:皮影闪动变幻形成的火光效果、幕布上由于多个影子彼此重叠而形成的半透明、半雾化、半模糊的影像效果、影偶半可动半不可动形成幽默滑稽的动作效果等等。可见皮影戏中新鲜、灵动、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的确能够成为视频设计语言创新的灵感来源。
  另一方面,在皮影戏中,一个场景就是一幅画,所谓“戏中有画,画中有戏”便是如此。画面构图中,人物与境的关系,境与境的穿插,人与人的聚散等都至关重要。把平视、俯视、仰视揉合在一起,不受空间局限,把各角度的美呈现在一个平面上。这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空束缚的具体要求,反而显得视角独特,更具有直观的表现力。通过对皮影戏画面构成形式稍加分析,便可对视频媒体设计中画面构图形式触类旁通。在设计执行过程中,镜头的视点决定画面的透视关系,影响构图,有机地反映物象的光影关系及内容的空间属性。设计者可利用视点的能动作用,形成画面各物象之间的多种关系,或掩或映、或遮或蔽、或聚或散、或取或舍、或正或侧、或瞻或瞩、或俯或仰等,并通过视点与被表现物象之间的远近、前后、高低,来形成画面语言,构建画面内容。同时也使观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察方式,形成事物的初步概念。
  三、剪纸艺术造型语言对视频设计中文化传承的启示
  艺术创作要与时俱进。同样,在视频设计中,设计者可以通过对剪纸艺术造型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分析,以把握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取向为前提,尝试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改良与创新,以此在视频设计中重塑“文化传承”的概念。
  1)剪纸艺术造型观念的启示
  民间剪纸是劳动民众的艺术,它生长在民间,汲取民间文化精髓,传播民间文化观念。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观物取象”和“类比推衍”是中国老百姓观察、比附、寓物表意常用的思维方式。在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老百姓大都以把握图形的隐喻与象征为前提,再遵循“好看”、“完整”的审美法则。例如,“石榴”代表多子多孙,“莲花鱼童”则象征年年有余。老百姓不会把再现客观自然当作创作的终极目标,剪纸只是他们表达愿望,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这与中国文艺“缘情言志”的艺术思维特征是一致的,都是从情感出发,通过对周围客观世界的观察体验,再用饱满的构图,自由的时空创造和图案化的组合把劳动民众所意想的完整图式和视觉认知观念转换为可视、有形的图象图式,以通过作品的丰富内涵来实现创作者心灵的外化。同理,在视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改良与创新必须遵循“寓物表意”的基本法则,并用其中的“意”来暗合受众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倍感熟悉亲切,在设计者与受众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2)剪纸艺术审美趣味的启示
  审美趣味不但要受到特定社会生活条件和对象审美特性的制约,还要受个体对象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文化艺术素养以及社会习俗、时代风尚乃至个人气质、性格、情绪的制约。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能够广泛流传有赖于它的民众基础,它能够唤起民众的乡情乡思和民族情感,为广大民众所普遍接受。创作者与广大民众之所以能够通过剪纸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在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上都是朴实的、相通的。他们剪出来的是劳动者自身的感悟与理想,是他们心中的企盼,是用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法在重新建构老百姓的心灵世界。可见,在艺术创作中,把握观者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例如,对“团块美”、“完整美”情有独钟,便是中国民众典型的传统审美取向。由于儒、释、道学说对我国传统美学的长期影响,中庸、圆融、柔顺似水的理念成为主导思想,所以在中国老百姓的观念中,不走极端、中规中矩、完完整整才是美,才有生命力。自然,民间剪纸作品大都以完满、圆融的姿态呈现。这并非创作者的投其所好,鲜明的民族习惯特点与审美取向是经过长期的传统文化习惯的积淀并逐渐形成的有着鲜明特征的表现形式,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意趣情调。
  视频设计是在二维平面中导入了时间、图像、声音、运动等元素,它的信息传递是依靠时间的存在而存在。随着时间流的循序渐进,视频设计以多维、运动的状态,从图像、声音、运动等多元化的视听角度来刺激受众感官,通过一个具体的演绎过程来完成整片的叙事表意,使观者在看、听、想的过程中按照设计者的规划依次接受相关信息。视频设计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传递大量有效信息,是利用镜头语言将色彩、构图、光线等审美要素,在运用考究的前提下以最大限度融入单个画面当中,通过对各个要素的合理安排,精心创构出每一个镜头画面。
  在准确把握视频媒体表现特质的前提下,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传统皮影和剪纸艺术三者在意境表达、构成方式及叙事逻辑上的分析与思考,将中国山水画中的“虚、实、藏、露”,皮影戏的艺术语言与画面构成以及剪纸艺术的造型观念融入视频媒体设计的执行过程中。充分借鉴三者在形式美感与构成效果上的精气真髓,赋予“文化传承”新的生命力。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一部颇具中国审美气派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
    一部颇具中国审美气派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
    从陕北民歌的历史演变看传统音乐的文化变迁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中国家庭伦理电影TOP10
    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中国传统纹样插画艺术作品装帧设计及创意说…
    中国传统纹样插画艺术作品装帧设计及创意说…
    谈杨荫浏对田边尚雄“中国音乐外来说”的批…
    中国民族管弦乐复调写作技术研究
    中国当代管弦乐述要
    中国管弦乐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