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影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浅析《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武则天的妆容服饰与唐代风尚的传承关系
[摘要]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服饰美工设计整体上体现了徐克的个人特色,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与浪漫且具有张力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表现,都是在唐代服饰妆容特色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得来的。影片的服饰造型不仅在整体上营造出唐代的辉煌之势,还在细节处体现了唐代的人文风貌。
  [关键词]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武则天 妆容 服饰 传承
  
  徐克导演2010年的新作《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未上映之时就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电影的服饰造型设计更是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造型自曝光后就引起了诸多争议,其中不乏异议之声,说其浮夸者有,说其造型失败者有,网络上更有“雷人”、“日本妆”之类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服饰美工设计整体上依旧体现了徐克的个人特色,充满了大胆的想象与浪漫且具有张力的表现手法。然而这种大胆的表现却并非凭空臆造,基本上都是在唐代服饰妆容特色的基础上略作修改得来的。如广受争议的武则天的服饰妆容跟唐代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就很相近。可以说,《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服饰造型设计都是可以寻到历史痕迹的。
  刘嘉玲饰演的武则天在电影中出场九次,每次造型各不相同,导演徐克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这是电影的有意为之,旨在强调武则天的“独一无二”。在这九款造型中,引起众多争议的有四、五款之多,如电影中命案发生后,有武则天在宫中批阅奏折,上官静儿为其试毒的场景。这个场景中,武则天的发型非常有特色——头发拢结于顶,向后梳成巨大的碗状造型。许多网友认为离谱,更有人戏称之为“马桶头”。但这个造型其实是古代女子发型中常见的反绾式。反绾式发型在盛唐时期十分流行,梳编方法是将头发全部拢结于头顶,向后反绾成各种形式。反绾式发型有半翻髻、元宝髻、惊鹄髻、双刀髻、朝天髻等几种形式,电影中的造型虽然与传统的反绾式发型都不尽相同,但是依稀能寻到半翻髻与元宝髻的影子,是由此经过再创造设计出来的。而武则天这款造型中的眉型则是唐代如意年间流行的两头尖、中间阔的桂叶眉,形状基本未作改变。
  武则天观看武举殿试时的剧照一公开就引起了热议,其妆容被一部分网友称为“日本妆”、“艺伎妆”。然而这款造型却正是最具唐代特色的。首先是发型,在这款造型中,武则天的发型具有很明显的高髻特色,高髻在周代就已出现,唐时尤为流行,万楚的诗句中就有“托花向高髻”之句。高髻的形状多种多样,武则天的发型属于其中很常见的一类——蛾髻。蛾髻流行于中晚唐时期,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几名贵妇的发型即为蛾髻,而中唐诗人李贺的《十二月辞》中也有“金翅蛾髻愁暮云”的诗句。部分观众认为虽发型具有唐代特色,但发髻和簪、钗、步摇等头饰都被过分夸大,不合常情。但实际上,晚唐时女性的发髻是非常高大的,有的甚至高出面部两倍,据历史资料显示,有些蛾髻高达一尺以上,头上的簪钗饰物也随之越来越多。相比之下,刘嘉玲的发饰其实算不得夸张。其次是脸部妆容,“日本妆”、“艺伎妆”的说法即是针对这个造型。部分观众从日本影视作品中获得了日本古典女性是这种造型特点的认知,却不了解这种妆容其实是在唐代广为流行后方传入日本的,这种错误认识无疑是本末倒置。以唇妆来说,我国古代妇女的点唇样式一直都以娇小浓艳为尚,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妇女们在涂粉时会将嘴唇一并抹上,然后再用唇脂画出唇形,以达到“樱桃小口”的效果。而除了唇形小巧以外,颜色与形状更是多样,以颜色而言有檀口、朱唇、绛唇、嘿唇之分,以形状而言有半边娇、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眉花奴等数十种样式。电影中武则天的唇妆其实算是相当保守含蓄的妆容。在这款造型中,武则天的眉型非常醒目,这是唐代妇女画眉时采用最多的一种形式——阔眉。在初唐时期,阔眉就渐渐地在宫廷内外流行起来,在武则天时期更是达到顶峰,并持续至开元盛世,《簪花仕女图》中所有的妇女都是这种眉型。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在一段时期内一度流行将眉毛全部剃掉再重新画眉的化妆方式,而整个唐代画眉的样式至少有十余种。电影中武则天的眉型时长时短、形状多变其实也是契合史实的,只是并非都是武则天时期盛行的妆容,但导演徐克也曾说过并不仅仅想要表现初唐时期,而是想要把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都具以呈现,所以这种些微的失实倒是能够更加全面的展现出历史的样貌。
  电影中,大概因为观众对于宽袖长袍、襦衫、长裙之类的唐代服饰比较熟悉,相对于武则天的头饰妆容来说,对于服饰的异议要少很多。几款服装造型中,唯一引起争议的就是武则天在四方馆面会狄仁杰时所穿的那套服装。很多人说这场戏中的武则天一身男装不说,帽子更像是西洋式的礼帽或是船夫的毡帽,不伦不类。这又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武则天所着的这套服装,正是在唐代一度非常盛行的西域服饰——胡服。唐代女性的常穿衣物,上衣有衫、襦、袄、袍、半臂、披帛,下衣多为长裙,但是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流行女性穿男装(天宝年间盛行)与着胡服的风尚。唐代所谓的“胡服”,实际上并非仅指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包括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外国服饰。胡服传入

 另外,这款造型中的披肩也颇有来历,唐代妇女很喜欢在肩背上披搭一条帛巾,名曰“披帛”。关于披帛的由来,后唐马镐的《中华古今注•女人披帛》中记载:“女人披帛古无其制。开元中,诏令二十七世妇,及宝林御女良人等,寻常宴参侍,令披画披帛,至今然矣。至端午日,宫人相传,谓之奉圣巾,亦曰续寿巾、续圣巾,盖非参从见之服。”披帛一般由轻薄的纱罗制成,上边或是印花或是用金银线织就图案,颇具美感,当时人们用彩霞形容过它,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就曾描写到“虹裳霞披步摇冠”。披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幅较窄,但长度可达两米以上,着此披帛时一般将其缠绕于双臂,走起路来酷似两条飘带,别有一番婀娜生动的风韵,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及张萱的《捣练图》中所绘女性所披的便是这类披帛;另一种帛巾横幅较宽,长度较短,一般披在肩上,如同一件披风,张萱的另一幅代表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既是这种短款披帛,影片中武则天所披的也是此类。
 武则天第五款造型的发型及发饰也是争议热点。这款发饰中,头上绾有四个巨大的环形发鬟,配以华丽繁复的簪钗,夸张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概因如此特别的发型及发饰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并不多见,不少人认为这是这部电影中“最雷人”的造型。但这种“结鬟式”造型其实在古代一直都是极为常见的一类发型。结鬟式发型的梳编方法是现将头发拢结于顶,再分股用丝绳系结,弯曲成鬟,用有支柱作用的发饰支撑,高耸于头顶或两侧,再饰以各种珠宝饰物。唐代女性的发型无论是髻或是鬟都崇尚高大的效果,流行在发中置木或是使用假发来梳妆,与此相应的,发饰也越来越丰富,种类有簪、钗、梳、步摇等。这些特征在元周郎的《杜秋娘像》和永乐宫壁画的女性形象中均有体现。结鬟式发型的种类很多,有飞仙髻、凌云髻、垂鬟分肖髻等,其中的飞仙髻一般是两侧结高髻,武则天的这一款造型较为接近此类。敦煌莫高窟198窟的礼佛图中女性形象不仅发髻样式与电影中的造型极为相似,连发髻上簪钗的样式都基本相同,可以说武则天的这款发饰的设计灵感很有可能来自于此。
  武则天的第一款和最后两款是完全的男装造型。第一款盔甲造型虽然添加了很多装饰,但仍旧保持了兜鍪、兽首吞肩与裲裆铠的基本原型。最后两款服饰无论是冕冠、冕服还是幞头、襕袍,在造型和用色上都很忠于历史原貌,这些服饰特征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中均可看出。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武则天着男装并非仅仅是为了凸显她的身份,实际上在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是曾经流行过“女着男装”的。不少女性模仿男子的装束,戴幞头,穿袍衫,先是在宫中流行,一般多是宫女做男子装扮,后流传至民间,成为普通女性的日常装束。大概是因为当时如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许多社交活动都是男女共同参与的,所以男女同服才能大范围的流行开来。这种装扮在绘画、雕塑中也多有体现,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有三位仕女身穿男装,长安县南里王村韦泂墓石墩线刻女像中也有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圆领长袍的女性形象,从这些保留下来的形象资料中就能看出女着男装在当时的流行程度。这种现象在其他朝代是非常罕见的,不仅反映了唐代风尚习俗的开放,也从侧面体现了唐代女性相对于其他朝代而言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
  综上所述,与“造型离谱不切实际”等说法恰恰相反的是,徐克导演在电影中对于服饰的考究是十分严谨的,在访谈中他说到曾亲自到敦煌看了很多唐代的壁画,也到许多博物馆看了不少相关收藏,奠定了唐代服饰的资料基础。纵观以往关于唐代风貌的影视剧作品,少有像《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这样不仅能在整体上营造出唐代的辉煌之势,还能在细节处体现出唐代的人文风貌,这无疑是一种历史的传承,而且在传达真实唐代服饰造型的同时也融合进去了现代艺术气息,真实地体现了一种严谨继承,适当改造的造型特色。
  
  参考文献
  [1]周汛,高春明.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通过电影浅析韩国女性的家庭伦理观
    浅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电影
    浅析《艺术作品的本源》
    浅析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浅析艺术作品中“本我”趣味的体现
    浅析《艺术作品的本源》
    浅析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浅析艺术作品中“本我”趣味的体现
    浅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浅析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盲从性和表面化
    浅析电视连续剧《知青》中体现出的传统鲁剧…
    浅析近现代红色革命音乐的德育价值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