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电影《山楂树之恋》通过干净的画面和精巧的构图,给观众呈现出一种诗情画意的东方美学意境,让观众在静秋与老三的凄美爱情故事中聆听属于张艺谋导演又一次极致的纯情与诗意的双重交响。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纯情 诗意 东方美学意境
流淌的河水记忆着往世今生的情缘,
随风飞舞的山楂花讲述着我们永不褪色的爱情,
无奈今生命途多舛,造化弄人。
只待来生寄情相思。
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所表达的情感是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渴望但却从未拥有过的。或许就整个故事而言,确实存在有些过分美化的成分,但是干净的画面和人物并没有让人感觉到矫揉造作,无论在过去那个爱情相对单纯的年代,还是现在的时代,我相信这种简单纯真符合爱情最根本最原始的特质。张艺谋通过这种纯爱式的诗一样的爱情电影,达到了动情但不煽情的效果。
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绚烂瑰丽的影像风格几乎是每一部作品鲜明的标志。但是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放弃了这种影响风格上的浓墨重彩,没有像《我的父亲母亲》的那种极致的西北风情,这一次张艺谋把电影推向了极纯极美,呈现出一种写情的返璞归真。喜欢走极端的张艺谋没有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喜欢强烈的东西”。事实上,《山楂树之恋》与《我的父亲母亲》在风格上同样融入了唯美诗意的构图和意境这一东方美学元素。观众在静秋和老三显得有些不识人间烟火的唯美爱情穿行中获得一种纯情与诗意的双重享受。
《山楂树之恋》主要讲述的是1974年初春,正在城里读高中的静秋被学校派到一个叫西村坪的村庄编写村史。男主人公老三就在附近的勘探队工作。一个偶然,静秋被老三演奏的前苏联歌曲《山楂树》深深吸引,并由此结识了老三。于是两个人渐渐地互相爱慕起来。老三的父亲是某军区司长,静秋则是地主家庭的女儿。然而在“文革”那个荒诞而非理性的时代,“成分”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准,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会被当做小资产阶级“小资情调”的堕落给禁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静秋和老三相互爱慕之情从来不敢像现在的年轻人那样自由而坦荡,更不敢对这种压抑情感的社会有丝毫不满之情。其实这都真实地反映着那个时代知青的生活状态。这也让有过同时代经历的知青们找到了共鸣。不幸的是,老三最后因白血病最终离开了静秋葬于山楂树下,永远遥望着小路的尽头——静秋的方向。整个故事并没有太多的矛盾冲突和跌宕情节,但是它在安静中却爆发出一种强大的力量,净化人们的灵魂。让观众在缓缓流过的流光电影中一次次眼泪喷发而出。在文革的时代背景下,电影也呈现出当今年轻人所没有见过没法理解的爱情桥段。静秋和老三过河的时候老三想牵静秋的手,但是静秋却害羞不敢,最后老三找了一根木棍,两人就这么牵着一根小木棍淌过静静流淌的小河,随后老三一边拉着静秋向前走一边把手慢慢地向后移动慢慢地牵着静秋的手。这样的小细节令在场的观众为之一笑。影片中老三不断用“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服静秋的台词也让在场观众笑出声来。老三生病的时候和静秋去合影,照相师傅不厌其烦地让俩人靠得再近一点,“这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友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为影片制造出轻松气氛,不少观众在这里都忍不住笑场。这样的情节中,文革时代的老知青们一定因为产生共鸣而触动内心最温馨的追忆,而我们80、90后的观众会更觉得有趣,是因为这样的天真和羞涩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存在的,那些台词和毛主席语录也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因此我们觉得很有趣也很好奇。影片在诗意的表达中同时让观众在这种文革期间的文化语境下,感受纯美爱情的同时更给予温馨的一笑,给影片添加了一些生趣。
张艺谋在电影镜头运用上主要突出了“安静”,没有强烈的色彩和《我的父亲母亲》中的交响配乐,静秋和老三的笑容,静秋和老三的对话,静秋和老三的服装,静秋和老三相遇的小村庄,静秋和老三走过的小河,看过的山楂树,骑过的自行车,等等,无不体现出那种返璞归真最自然的一种镜头语言和表达方式。因此,在音乐上影片也在安静的河流声,夏天的蝉叫声,微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中让观众穿越在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中,静秋和老三的整个情感发展就是在这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像那条河流一样流淌在观众心中,一直延续到最后老三离开静秋,观众的情感随着静秋的呐喊终于喷涌而出。影片这种简单的故事节奏就像一首清新隽永的诗,直指人心。影像文本在叙事上简单又纯粹,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和耐人寻味的悬念,整个故事经过张艺谋诗意的提纯呈现在银幕上就像一张没有污染过的白纸。正像女主人公静秋一样,正像静秋与老三的爱情一样,干净得像一张白纸。但是,在张艺谋鬼斧神功的艺术建构下,这张白纸便拥有了一种空灵皎洁月光般诗意朦胧的东方美学神韵。仿佛平日束之高阁的锦帛,颜色在脑海里却竟是历久弥深。每一位观众的情绪在这诗化的表意中飞扬起来。整部影片中,张艺谋诗意、温情、单纯地去表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观众在唯美的画面和音乐中,排除所有的杂念,就像回到了静秋的年代和静秋的故事里,也让观众从浮躁的现实中寻找到那种只久居内心的、恒远的平静。
在影像文本中,温和而清醒自知的老三有着很干净的笑容,老三是爱情的给予者,是在那个压抑人性的年代始终温暖静秋内心的一缕阳光,老三的思想开放显然和当时的主流显得格格不入,他帮助静秋拨开生活的乌云,让静秋相信,他一直是和静秋在一起的,社会总会变化的,政策迟早也要变的。静秋则生得俊俏灵秀,她的性格柔弱,不够坚毅,在这种畸形的时代压抑下变得更加懦弱自卑,她的出生,她的责任,母亲对她的提醒,旁人对她的观察,使她时刻都小心翼翼谨慎处事,生怕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情调”有一点关联。两个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使得单纯又有想法的静秋一开始只敢对他刻意保持距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静秋的心越来越被老三所吸引,这也使得涉世未深的静秋怀疑自己犯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在内心进行着艰难的思想斗争。因此,可以看出静秋的内心始终很矛盾。直到后来对老三越来越依恋,拥有了自己也无法相信的勇气去追求内心向往的爱情。就这样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一对才子佳人凄美纯情的爱情故事在这个美丽恬静的小村庄匆匆经过,又缓缓冗落。
《山楂树之恋》是一部散文诗电影,寓情于景,情景相融,二者相互影响。如果说感人的故事情节加上表演极佳的演员是整部影像文本的果肉和汁液的话,那么如世外桃源般的诗意氛围就是从其嫣红的果实里散发出来的清爽气息。静秋害怕被路人认出,用老三的白色衬衣将头罩住,老三骑着单车载着滑稽可爱的静秋在街道上飞驰,两人挤在一辆自行车上,徜徉在幽静的小巷子,阳光从梧桐树间隙里零碎地洒下来,天空是饱满低沉的湛蓝,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小巷显得是那么的诗情画意。在静秋探望完病中的老三后,两人隔着河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小河静静地流淌,树叶在天空中摇摇曳曳沙沙作响,安静得好像只剩下两个人的心跳,好像这时候一切自然物都成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意象,配上加强效果梦幻的暖色光,就像一张尘封已久的发黄的旧照片,观众一下子就打开了那道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像是一场怀旧之旅,加上优美温婉的电影配乐,天马行空的场面调度,影像文本就在一种诗化的电影风格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地建构出一种诗意浓浓的影像空间。这也刚好契合了美学家宗白华对意境的最高审美理想:“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与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出最深的景色,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体象而为景色,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好符合张艺谋这一次所追求的极静极美极纯的美学意境。
在电影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张艺谋导演把安静的语言镜头运用到静秋流泪的细节当中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无论是静秋和老三的感情被静秋妈妈发现之后,老三答应静秋妈妈以后不再和静秋见面,临走前,请求帮静秋包扎好受伤的双脚,两人相互观望默默地流泪,还是那场隔河相抱静秋一边用双手比划出拥抱的样子一边泪水静静地挂在脸庞,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导演都在这种安静中让感情汹涌而出,没有悲情电影的刻意煽情,没有纯爱式韩剧里的矫揉造作,电影里确实存在局部过分美化的成分,但是正是静秋单纯而朴实的表演弥补了这一不足,达到了动情而不煽情的效果,梨花带雨似的流泪和整个静静流淌的情节场景都十分统一地呈现出诗情画意般的意境。这是一个非常舒缓而自然的过程,因此,我们都愿意相信那份纯美。
当现实中的爱情被房子车子票子所困扰的时候,人们很难不带丝毫物质目的单纯地去爱和被爱。“我不会等你一年又一天,不会等你到25岁,我会等你一辈子。”老三的肺腑之言让每一个观众都震撼他的情之深爱之浓。整部电影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简单凄美的爱情故事,构图干干净净。正是因为整个影像文本强化突出了诗化的东方美学意境,得以奏响这段山楂树下纯情与诗意的双重交响。
参考文献
[1]宗白华 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