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影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消费文化与网络评价中的贺岁电影

消费文化与网络评价中的贺岁电影

  2010年的贺岁强档时期,各种关于贺岁电影的报道不绝于耳,《赵氏孤儿》与《大笑江湖》为虚报票房吵得不可开交,《让子弹飞》又陷入策划网络评论的非议,其实这些报道或虚或实无非都是为了把观众的眼光吸引过来,与小二叫卖之声并无区别,但从贺岁电影的本质上说,中国的贺岁电影即使在巨大票房利益的迷雾中,也难掩其尴尬,天文数字的贺岁电影票房收入并不能证明中国贺岁电影就是大电影、好电影。
  到底中国的贺岁电影在哪里出了问题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曾经在贺岁电影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文化元素的缺失是国产贺岁电影失利的深层原因”。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很多。从文化根源上说,没有中国文化元素,没有强烈的中国意识,没有突出的民族情怀,的确是中国贺岁电影的失利原因,但这并不是贺岁电影失利的全部原因。在笔者看来,中国贺岁电影未能把握住消费文化主导的当代社会文化脉搏,未能在网络文化为主导的世界里更好地尊重观众意图也是其失利的重要原因。
  “贺岁电影”在国外本来是指电影的市场操作手段,例如暑期强档、圣诞假期等特殊时段推出一些符合时令的电影来引爆票房炸弹。这一商业手段进入香港之后,与传统梨园行当的戏班子拜年传统结合在一起,并使用了“贺岁”这个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年尾的贺岁电影不仅仅是电影届的大联欢,同时也是娱乐明星一年来市场号召力的风向标,那时的香港贺岁电影秉承大红大紫喜庆热闹的审美传统,追求一家和美团圆的吉庆思想给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难忘回忆。
  1995年,成龙带《红番区》这一贺岁电影进入内地市场轻松获得3 000多万的票房,一下子惊醒了依然处于电影市场低迷期的中国导演,国产贺岁电影应运而生。1998年冯小刚的一部《甲方乙方》以3 600万的票房打败成龙的《我是谁》,从此开启了内地贺岁电影同时也是冯小刚的黄金年代:《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京味幽默作品一直飘红到新世纪,直到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出场,内地贺岁电影才开始了混战的年代。10年来,内地的贺岁电影年年喊着大片大卖座,却并没有给观众们带来真正震撼的观影体验,即如今年普遍叫好的《让子弹飞》,也因为其过于暴力血腥的重口味镜头使许多人感到不适或不能接受。
  从2002年到2011年,也正是内地文化市场全面走向消费文化、网络全面征服世界的过程。电影尤其是贺岁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注意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导向,不能尊重人们的贺岁电影观影期待,尤其是不能正面接受与参考网友们的影评意见,恐怕就会置自己于不利的地位,难以真正拍出让大众欣赏的贺岁电影。
  从本质上说,贺岁电影如果追求阳春白雪就不符合“贺岁”的本质,我们看到很多香港导演与香港一线演员都会涉足贺岁电影,此时他们不追求艺术上的高境界,而只追求与观众的贴心体验,对观众一年来的支持给予最大的回报,因此以满足大众审美为基本要求,这也正是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当代文化生活的特征。
  在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当代文化生活里,电影这一主导的消费文化形式成为人们最热衷于讨论的形式之一。让•波德里亚认为:“消费逻辑取消了艺术表现的传统崇高地位。严格地说,物品的本质或意义不再具有对形象的优先权了。它们两者再也不是互相忠实的了:它们的广延性共同存在于同一个逻辑空间中,在那里它们同样都是作为符号‘发挥作用’。流行以前的一切艺术都是建立在某种‘深刻’世界观基础上的,而流行,则希望自己与符号的这种内在秩序同质:与它们的工业性和系列性生产同质,因而与周围一切人造事物的特点同质,与广延性上的完备性同质,同时与这一新的事物秩序的文化修养抽象作用同质。”也就是说,“流行”与“深刻”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很难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艺术品身上,即如果一部电影追求满足于大众的审美要求,恐怕就要部分地放弃导演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追求。
  消费时代的电影文化应该是多样的,也可以说是宣泄型

的,满足受众的商品交换目的,尤其是贺岁电影这一类电影本可以在消费文化指导下,拍得轻松惬意。实际上,冯小刚最初的几部贺岁电影包括《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都是借鉴了香港经典贺岁电影的这种成功经验。可是,内地观众尤其是影评人似乎仍然没有接受消费时代的电影需求,总在追求电影的“有意义”,而不能仅仅是“有意思”。冯小刚的转型之作《天下无贼》,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对电影的意义追求,在片尾加上了一个沉重的思考性尾巴,可是,这样的电影是不是真的就是好电影呢?
   看知名文化网站“豆瓣”上网友对2010年几部贺岁电影的评价,比如《赵氏孤儿》:“中国电影的死结就是剧本,剧本这一关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过不了,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什么时候陈凯歌可以放下他那半吊子的哲学思考和抑不住的人文关怀,不再揽编剧的活儿,或许《霸王别姬》还有得超越。”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电影一旦加入哲学思考就会完全崩溃,导演处理得好也能得到部分观众的认同,比如《非诚勿扰2》就有观众指出“片中贯彻始终的人性思考,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失的内涵美。生与死、美与丑、爱情与婚姻等话题,严肃探讨后让你笑中落泪”。可是,从电影技巧来说《非诚勿扰2》实际上已经不像一部电影,故事情节的薄弱,导演意志与编剧情怀的硬性植入都破坏了电影的整体观感。
  “在中国内地建立贺岁电影的消费逻辑,便意味着一种别开生面的符号运作机制、日常生活体验与社会文化践履。”的确如此,内地电影市场的消费逻辑尚未理顺,电影导演们也尚未真正熟悉与适应消费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当代文化氛围。实际上,贺岁电影从一开始诞生就是与档期结合在一起的,电影的放映卖座都与档期紧密相关,因此不考虑档期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国大电影整体水平的平庸导致了即使在贺岁电影这种档期也没能够奉献出高质量的电影才是令大众遗憾的,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要求贺岁电影承载太多内容,从中国电影目前的困境来说,能够“把剧本写好,把故事讲好”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导演与编剧下工夫的地方。
  在贺岁电影发展的这十年间,也正是网络飞速发展的十年,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讯工具,从博客到微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大片都会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来推动影响力就是对网络力量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在网络时代,网友变成了影评员,甚至是职业影评员。尤其是“豆瓣”这类大型文化网站上,那些被推在前几位展示的“好评”与“差评”极有可能超出了任何一个报刊上的影评对民众的影响力。这几部贺岁片评分分别为:《赵氏孤儿》5.9分,《非诚勿扰2》6.5,《让子弹飞》8.9:这样的一个综合评分应该是基本上反映了大部分观众对这几部电影的看法。这三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电影导演,人们对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的期待都很重,这种期待同时也成为他们的票房保证。
  网络评价已经开始对贺岁电影的票房与口碑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说以前观众们习惯了看宣传,现在观众们则习惯了看网友评价来决定是否要去电影院看大片。陈凯歌的《梅兰芳》与《赵氏孤儿》在电影上映之前宣传火热,能把一大批曾为他的《霸王别姬》迷倒的观众吊起胃口,可是真正上映之后总是很快就遭到非议,既不能叫好也不能叫座,2005年的《无极》更是因为被网友恶搞闹到要打官司的程度。

  网络影评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网友对电影持一种消费主义的态度,寻求的是放松与宣泄,而专业影评人往往显得太过严肃认真,板起面孔教育人的样子使网友接受不了,比如在“豆瓣”网站上《让子弹飞》条目里就有一条好评这样写道“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糟。严肃客观地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这大概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网友的意见。但是这并不代表网络上的影评就全部都是主观情感宣泄的,是毫无专业价值的。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平台,有人纯粹宣泄感情,也有人做非常专业的电影评论,从灯光到剪辑,从文学剧本到分镜头使用,比如网友对陈凯歌多年前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的一段评论:“《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嬗变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隐线,亦是推动叙事的基线。程蝶衣为虞姬生,所以他必须是女人。正是这种个性与性别的抗争,最终导致现实与历史的对抗,性别的错位才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动因。片中至少有以下几点符号化暗示,例证了这一嬗变的过程……”这段话使用了文学、文艺理论、现代符号学等科目的基础知识,也展示了这位网友对影评的深层次解读能力以及对性别文化的关注,这些都是网友知识层的积淀。通过这些网友的努力,慢慢地许多专业知识就渗透到普通网友身上,对电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火眼金睛的网友数不胜数,其他网友则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网评对电影进行深刻的解读甚至是二次创作。
  但是面对网络,也不能不保持一点清醒,网络可以部分地帮助网友们突破投资宣传的迷雾辨识电影的真面目,但网络本身也并不一定就是完全公正透明的,比如网络水军的影响力就不可低估,真诚美好的作品有可能在网络上被埋没,皇帝的新衣也未必会有网友指出来,即使有网友指出也可能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网络攻势里。正如今年人们对《让子弹飞》的网络好评的质疑,豆瓣上的评分是不是网友们一颗星一颗星打出来的,网站上的好评文章又是不是剧组的安排呢?面对贺岁电影这样一块巨大的奶酪,谁不想动一动?谁不想大快朵颐?
  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十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贺岁

蛋糕越做越大,2010年是中国电影总票房过百亿的历史性年份。看这一年的贺岁电影,陈凯歌依然沉浸在贵族情结里无法自赎,《赵氏孤儿》拍得不够传统不太创新,两头不讨好;冯小刚还没从《唐山大地震》的悲痛里走出来,一部《非诚勿扰2》让人哭笑不得憋得难受;姜文的《让子弹飞》虽然雄起于票房市场,却争议连连毁誉参半。其实皆是因为这些导演什么都抱在手里不肯舍,终不能得。要拍出一部好看的贺岁电影,就应该像当年冯小刚那样甩开了膀子干,为观众,为商业,就是不为专业不求深度,由此才拍出来那几部经典的内地贺岁电影。如今内地电影的贺岁票房是最大的蛋糕,但这些贺岁电影如果不是利用人们这一段时间蜂拥而至的热情,如果离开了贺岁档的电影院,这些电影是否依然是让人回味,让人难忘的好电影才是电影人真正应该绸缪的问题,才是电影人未来真正能拍出好电影的基础。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杂技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色彩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我国杂技艺术的创新趋势
    杂技艺术中的民俗文化色彩
    文化大发展背景下我国杂技艺术的创新趋势
    从陕北民歌的历史演变看传统音乐的文化变迁
    宁夏回族“外来语”对当地音乐文化的影响
    中国管弦乐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
    茉莉花香含文化 管弦乐里寻旨趣
    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创新的影响
    探究我国钢琴作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
    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创新的影响
    探究我国钢琴作品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