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影视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后现代语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的“审丑”尴尬

后现代语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的“审丑”尴尬

  电视本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是融真、善、美于一体之艺术大成。然而,在碎片化、表层化、快餐化的后现代情感时代,情感孤独与商业动机巧妙结合的电视相亲节目,却散发出格调低下、俗不可耐的“审丑”异味。崇高的爱情之美在荧屏变味了,爱情的内涵被娱乐化之后再用来娱乐普罗大众。主流价值观念的丧失冲击着受众的视线,审美变成了审丑、露丑、示丑,嘉宾的“暴露癖”与观众的“窥私癖”在堂而皇之的相亲幌子下得到了满足。尴尬的电视“审丑”虽然吸引了众多眼球,撑起了公共电视的利润空间,但它以牺牲观众的审美诉求为代价,把大众引向非主流价值观的歧途,导致相亲节目陷入尴尬的生存与发展困境。
  一、电视相亲节目“审丑”之症候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大多为舶来品或混血儿,其母本不外乎美英等国的《贫民百万富翁》、《单身汉》《单身女郎》、《take me out 》,先天的不足,使之在移植、改良国外节目元素之际,忽略了对中华传统美德、先进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弘扬,背离了真善美的原则,假丑恶充斥荧屏——
  1.假
  一是男女嘉宾的身份假。在《非诚勿扰》中出现的“富二代”刘云超宣称自己刚过20岁,父母都是商人,自己从事证券工作,个人银行存款600万元,拥有三辆跑车。他在节目中多次炫富,甚至“挑衅”地对马诺说:“你不是想坐到宝马里哭吗?来我的宝马里吧”。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对其“人肉”搜索,发现他原名刘云零,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学生,身上穿的是35元的t恤,家境很一般,根本就没有三辆跑车和600万元存款。还有网友爆料,《非诚勿扰》舞台上的不少嘉宾如马伊咪、谢佳、马诺等都与刘云超来自同一所学校。所谓的小饰店老板、煤老板的女儿、火锅店老板娘等身份都是假的,不是兼职模特、临时演员,就是在校学生或者电视台的实习生,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相亲者。“只提供邂逅,不包办爱情”的媒体在挑选嘉宾时,有特殊经历、情感故事者优先考虑,职业类型比较特殊者优先考虑,特别愿意表达自己,个性特殊,表现力超强者优先考虑,由此造成虚假者众。
  二是交友宣言假。既然嘉宾的身份假,其交友宣言就必然假。在《非诚勿扰》中中性打扮的女嘉宾谢佳,上节目原本就非相亲。在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官网上有一篇题为《我院学生深入江苏卫视学习娱乐节目策划》的新闻解读了她上节目的目的:“谢佳是我院艺术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她的专业是演出项目管理;此次她参加《非诚勿扰》节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成功策划一档新型电视节目及如何管理好整个节目的录制工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以麻辣、性感、敢说著称的马诺就曾向媒体坦诚自己上相亲节目就是想借此机会争得进入娱乐圈的机会。果真,自从上了节目后,她就“北京、南京两地跑,捞金不停了”。
  三是节目策划痕迹明显。所谓的婚恋交友,其实是相亲节目和女嘉宾联手用有彩排有设计的表演开涮不知究里的观众。某女嘉宾在参加《非诚勿扰》面试过程中,编导希望给她贴一个性格标签,或泼辣或温柔,并要求她把这个特点无限放大,敢说敢表达,呈现一定的节目效果。“如果你遇到一个带小孩有离异经历的男嘉宾,你会怎么讲?”编导问她,她答曰:“我们不太合适,希望你继续努力,总会遇到一个好女人的”。她的回答被编导否定了,“你这样说,就没必要上台了,能这样讲话的人有的是”。在编导的提示下她继续回答多次,直到说出“那你还配不上我”这句话时,才得到编导的认可。编导还举了马诺等几个比较敢表达的女嘉宾的例子对其进行开导启发。此外,母女同场、双胞胎姐妹、一高一矮的“双娇”同场竞争等等,节目策划的痕迹原形毕露,上节目的嘉宾经过严格的筛选,都是一些签约的艺人、模特,然后说设计好的台词。“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介绍男女认识的相亲节目,它是一个情景电视连续剧。不是嘉宾说得好,而是剧本写得好,以前是主持人念稿子,现在连嘉宾都念稿子了”,“我觉得现在最可怕的就是虚假的可怕,它提供了一个范例是现在什么都可以虚假,这个世界什么都是不真实的。”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如是说。
  2.丑
  一是某些女嘉宾心灵丑陋。胸露得越低越好,话题越怪越好,蓄意制造道德争端,以构成娱乐元素的卖点。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愿意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马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洞房花烛夜,还要我教你”的豪放女,有5克拉钻戒和豪宅就可以“试婚、考验性能力”的物欲女,赤裸裸地提出“我的手只给我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次20万”的拜金女等,纷纷在相亲节目中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丑陋心灵。有观众直言:《非诚勿扰》是“非钱勿扰”,《为爱向前冲》乃“为爱向钱冲”。当“相亲”成了“相金”、“炫富”之时,爱情、真诚、个人品德和媒体公德就黯然失色了。一个在某相亲节目中亮相的女嘉宾声称一辈子不想要孩子,主持人问她理由何在,她居然笑曰:我为啥要给一个莫名其妙的人花钱呢?把自己生的孩子称为“莫名其妙的人”,真不知当年她父母是如何生养她的!在这些女嘉宾身上,看不到包容、隐忍、温柔、善良等中国传统妇女所具备的优良品德,看不到当代女性所提倡的自尊、自强、自爱。马诺大胆宣称“我爱收集丁字裤”,然后直白地问男生:“你家有钱吗?”男生则直接宣布:“我家是开厂的,在上海有三套房子”,赤裸裸的对白公然挑战主流价值观,人性的自私、贪婪、苛刻、自卑、赤裸裸的交换等展现得淋漓尽致,嫌贫爱富、急功近利的丑恶心态一览无余。
  二是刻意制造敏感话题,刺激观众的窥私欲。电视相亲节目具有公共话题与私密性的双重属性,一些相亲节目却利用受众的看客心理,打破私密性的限制,“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将低俗价值观无限放大,以怪异丑态搏眼球,并赋予它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和扩张气势,刻意改造人们的情感诉求和走向,恶搞、捉弄毫无准备的嘉宾,让他们现场出丑来取悦观众,甚至故意侵犯其人格和隐私。有的女嘉宾穿着暴露,语言粗俗,把女性的特点作为焦点,热衷于谈论男女两性的敏感、私密话题,一些涉及个人隐私和少儿不宜的话语,从嘉宾毫无遮拦的口中迅速传播出去,什么接吻、上床、性能力、性冷淡,什么“是否介意我与前男友联系”等话题赤裸裸地摆上了台面。某女嘉宾就毫无廉耻地斥责从事重体力工作的男嘉宾“晚上没力气做事”。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3.恶
  主要表现在语言暴力。恶语相加,怒目而向,言语极尽嘲讽、挖苦之能事,有的甚至当场吵架、讥讽、谩骂、扔鞋。面对一位年长的男士,马诺说,“早知道是你来,我就让我妈代替我来了”;她看见有将军肚的男嘉宾上场时则说,“你如果戴上一个长头发的假发套,我一定会觉得你是孕妇”;当某长相帅气的男嘉宾坦诚自己谈过七八个女友时,她当即插话:“还没有我的零头多呢”;一个做内景掌管的男嘉宾话还没完,马诺就说:“听你说话,我就觉得你欠抽”。这种毫不留情的个性“张扬”、露骨的语言暴力撕去了传统人际交往中温情脉脉的面纱,冷漠、势利且寒心。游戏升级成了不见硝烟的战斗,唇枪舌剑,语不惊人死不休,冷嘲热讽,打情骂俏,撒娇发嗲。相亲大战中两性背后的恶谑与轻蔑,不仅让女嘉宾用最直接的方式当众呈现,并赋予她们对男嘉宾评头论足、执掌灭灯的大权。她们肆无忌惮地用机关枪般的毒舌扫射男嘉宾,势单力薄的男嘉宾则成为被审视、被挑选、被评论的对象,成为异性的消费品和牺牲品。这种女强男弱的局面让观众看到了戏剧性的冲突与交锋,看到嘉宾们在台上说出生活里无论如何不便当面启齿的辛辣言辞:“我不喜欢麻杆腿”,“我觉得你长得很像犀利哥”……
  二、电视相亲节目“审丑”之批判
  陷入审丑怪圈的电视相亲节目,将情感物化,把女性最大的资本定义为青春,人生的成功定位为财富,观众看到的是赤裸裸的物欲宣言却真诚难觅,看到了决堤式的泪水却真情不再,看到了执子之手却看不见白头偕老之真爱。在这里,商业利润取代了高雅文化,情感策划的虚假性拆解了高雅文化,于是乎,相亲节目的美丽光环被戳破,节目的软肋与流弊秋毫毕现,暴露无遗。
  1.主流价值观念的丧失
  时下的相亲节目明显丧失了人们对真诚真情真爱的诉求,偏离了为婚姻恋爱服务的本质。情感交流平台的功能被有意或无意地弱化,“交友”的基本目的成了手段,相亲平台变成了“秀”的舞台,出格言行变成了吸引眼球、名利双收的诱饵。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幸福被分解成“有钱”和“没钱”两个选项,纯真的爱情被引入精心设计的轻薄和嘲讽的陷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充斥荧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电视文化自身文化自觉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在电视主持人和女嘉宾的共同策划及演绎下,利用电视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刻意回避主流价值观,将非主流的价值观放大并一次又一次地展现给受众,完全悖离了媒体应肩负的社会舆论引导责任。据人民网推出的“相亲类电视节目(网民)问卷调查”,有高达 71.6% 的受调查者认为此类节目“对社会道德和风气”有害, 有74.5% 的受调查者认为这些节目给青少年带来了有害的影响。④
  2.公共媒体责任的缺失
  唯收视率第一的电视媒体,利用人们的信息消费心理,以“审丑”为诉求,以非主流价值观为卖点,在迎合人们世俗心理的同时,以消解主流为荣,以上位为成功,迎合人们相对低俗的趣味需求,牟取高额的经济利益,不惜对传统的真、善、美进行道德颠覆。或无中生有,或夸张变形,或强设议题,或哗众取宠,或狂轰滥炸,或曲径通幽。通过炒作而走红的“相亲明星”招摇于各个电视媒体,以成功者自居。媒体在共谋获利的同时,牺牲了严肃的公共品德,放弃了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应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那些伪造身份的女嘉宾,为了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在表达有关爱情、婚姻、家庭观念时,以另类、出位、颠覆性的价值取向挑战社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误导人们特别是女性的价值观和爱情审美观。相亲节目对媒体责任的忽视与冷漠,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受众忠诚度弱化,媒体文化走向庸俗、低俗和媚俗。广大观众在令人兴奋而晕眩的视听时空中,消解其时间感、现实感以及思想文化意识的认论文联盟http://知,成为只具低级欣赏趣味的看客。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电视媒体应有起码的底线,不能为了收视率而任由放言者裸奔,对主流价值观进行冲击和颠覆。否则,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主流价值观将萎缩,以丑为美、以消解崇高及反主流为荣,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占据我们的荧屏。
  3.公众媒介素养的先天不足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电视是一种在激烈竞争和巨大压力下运行的综合媒体,自觉不自觉地制造着浮躁文化。“电视最赤裸裸地为观众提供了狂欢节冒犯似的身体快感”,⑤这种狂欢似的效果造出了一种大众奇观,人们置身于这个奇观中,自觉不自觉地投身于媒介狂欢,成为聚光灯下的狂欢者。由于媒介素养的先天不足,面对媒介文化“供人消费而不是供人阐释的,供人娱乐而不是供人判断的”⑥信息,缺乏应有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和批判能力,相亲类节目为提高收视率,挖空心思地运用制造独家、轰动、颠覆传统观念的言论等手段,在使受众中的某些人一夜成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制造了失落、不平衡、甚至是仇视社会的情绪,亵渎了人类美好的崇尚真爱、勤劳致富的风尚。
  三、电视相亲节目修复之处方
  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对近期相亲类电视节目进行整改,“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敲响了整顿相亲节目的黄钟大吕。
  1.强化媒介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媒介产业化进程中,媒介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自身的“资源”谋取利润, 与此同时,媒介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应恪守文化良知与操守,不为利益左右,主动拒绝低俗与平庸。媒体应以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关注文化产业对广大公众精神、情操的影响。媒体要发展,要充分为广大受众服务,赢得受众的信任,就必须确立先进的文化理念,注重媒体的品质,通过切实担负起教化功能、传播先进文化来实现其社会责任。电视婚恋节目的最高境界,在于实现娱乐性、服务性和社会性的高度统一,既要在思想观念、话语方式以及整体包装上都具有娱乐节目的特质,又要担当荧屏红娘、架起荧屏鹊桥,帮助单身男女找到幸福的归宿,服务于社会需求。同时还要确保节目中传递积极、美好的社会主流价值婚恋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出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节目氛围。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2.强化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
  媒介的舆论功能不仅在于反映舆论、代表舆论,更重要的在于引导舆论。这种引导当中,媒介完成了最关键的“把关”和充当了最大的“意见领袖”。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强调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媒体应引导相亲节目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只有电视节目的所有参与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才能辨别何为美,何为恶。美的东西要发扬,让广大观众去学习,去效仿。对恶的东西,要坚决制止。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电视观众去欣赏和追求高尚的恋爱观,去追求人间亘古不变的崇高而朴实的爱情。通过大众传媒的舆论引导,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样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愉悦,从节目中获得人生的真谛,从而升华爱情,追崇与讴歌人间真情,从而实现净化社会,净化心灵、重建和谐美好的精神家园。
  3.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媒介素养教育。要通过各种公共信息平台,向公众普及和推广媒介知识,引导受众正确鉴赏、评析媒介产品,树立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学会如何读解、批判和抵制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操纵,帮助人们在涉及主流的媒体和文化形式时获得力量,提升个人在面对媒体文化时的独立性,加深对媒介这一社会公器的了解,提高受众的媒介选择和媒介内容辨析能力。受众提高了媒介素养,使自身洞悉了传播实质,熟悉了编码规则,获得了话语权,增长了挑战偏颇意识形态的勇气,既能有效的监督传者,又能打破传者对传播权的控制,成为全新意义上的又一个传者。与此同时,还能更有效地促进媒介的体制创新、内容创新和节目创新,更好地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受双方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
  4.彰显媒体的人文关怀
  时下的相亲节目,淡漠了人类的终极关怀,却突出了世俗关怀。相亲类节目需要正面、客观、真实地展现外部世界,集中宣扬那些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从来就不曾放弃过的真善美。并对人的需求加以合理引导,从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以人的情感需要、服务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为参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社会中存在的不安全感,鼓励人们追求梦想,讴歌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和有序的社会生活,节目应该接近真相,还原本真,营造真实的氛围,实现传播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
  相亲节目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友形式,只有充分考虑到中国内地观众的生活习俗和审美取向、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把个人情感放置于社会的大情感大背景下,倡导主流价值观,追求积极向上的健康价值观,歌颂真善美,才能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前提下,越办越好,真正受到民众的欢迎。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现代维吾尔语的辅音声学特征研究
    二十世纪近现代音乐初探
    浅论嵇康的音乐观与现代纯音乐理论的关系
    论现代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浅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
    论小学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
    浅析近现代红色革命音乐的德育价值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
    谈现代信息资源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巧妙结合
    《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
    浅析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特色
    浅谈民族艺术特色与现代服饰的融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