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对于创作的技巧和表现这两个问题是不相矛盾的,创作的技巧是用来为艺术表现服务的,而艺术表现也离不开创作技巧,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部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作品,必定是作曲家用心来谱写的作品,传达给听者的是心灵的交融。
关 键 词 :创作技巧 艺术表现 统一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曾经说过:“在音之诗人和普通的音乐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力求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这些感受再现于音乐中,后者循着传统的陈规,将音符排列、组合,轻巧地超越种种障碍,得到的至多是一些新奇而任意复杂的音响配合。”这一番话深刻指出了,一名伟大的作曲家不仅要有精湛的创作技术手段,同时要有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表现能力。只有将技巧与表现完美地结合,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让人赞叹的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作为一名作曲专业的人来说,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础。现今音乐教育的正规化、系统化的音乐训练使许多从事这个专业的人都达到了能够掌握高超音乐创作技法的能力。但是真正能够成为作曲家的又有几人?
现就笔者个人的创作来看,大部分作品都是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发展技术手法拼凑到一起组成的音乐作品。虽然富含了很高的技术含量,但是却缺少了最重要的艺术表现能力,使作品变成了缺乏艺术表现与内在生命的空壳。这样的作品只能作为创作技术训练的作品而称不上是音乐!而据笔者了解,这种情况却是一个普遍现象。
这就展示给我们一个很严肃和困难的问题:如何提高我们创作者自身的艺术底蕴。我们从不断的学习中学会了如何运用各种乐曲发展的技法,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积累,不断磨炼,去经历很艰苦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关于艺术创作的经验之谈,都从特定方面告诉我们:艺术创作需要进行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淀,还有理想人格和素质品行的培养等方面的准备。
不论是中国作曲家还是外国作曲家,他们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作品,特别是那些享誉世界的传世之作,之所以能够问世,都是与作曲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精湛的创作技巧的完美结合分不开的。有如肖邦的创作,他在创作中以精湛的创作技法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相结合,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呼唤人民。这与他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只要举一个例子便可以说明。在肖邦的最富于悲剧性的创作之一a小调前奏曲中,可以听出绝望的悲痛,这当然是作曲家本人的无限沉痛的心情的天才抒发,同时听者也被感染着。这种悲痛的抒发正是由于肖邦忧虑祖国的命运而引起的。
我们有些音乐创作学者由于对社会认知较少,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极为缺乏,便造成了作品毫无生命力的现状。要想脱离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要记住的是:只拥有创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技巧是永远要为艺术表现而服务的,艺术表现也离不开创作技巧。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是一部用小型管弦乐队演奏同富于表情的解说词相结合的音乐故事。作曲家以其精巧艺术构思和高超、细致的写作技巧,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主题旋律来代表不同的人物和动物,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动物的性格,动态的表现使人们接受并喜爱这部交响童话。从此看来也就更能说明,技巧是永远要为艺术表现而服务的。
有人认为,音乐创作主要靠感觉,要跟着感觉走。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感觉就是灵感。音乐创作中必然需要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不仅仅需要一定的天赋条件,更重要的是自身对生活的积累、观察、感受和体验的综合感知。搞音乐创作的人要有敏锐的感觉、强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等。这样的人能更轻松地激发出灵感,具有了灵感便能更真切地表达出作者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给人们的音乐内涵,并且运用创作技巧流畅地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就灵感而言,笔者认为,灵感的产生即是作曲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厚的情感体验和较为广博的相关知识,搜集了大量感性素材,对社会人生底蕴有了深刻的洞察和体验而产生出的创作欲望。通过这种创作的欲望加以精湛的创作技法来表现音乐作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有灵魂,才能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表现而动人心弦,启人心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创作技巧与表现的完美统一。就像当音乐家舒伯特阅读了歌德的诗篇《魔王》后,立即坐下来为其谱写歌曲时,他一定感受到了诗篇中带来的灵感,使他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他用不断敲击的伴奏以及富于表情的声乐线条充分描述了在暴风雨中骑着马飞奔的场景。他运用天才的创作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完成了流传百世的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是作曲家把自身要表达的各种情感通过音乐形式去表现、传达给别人。让听者可以同样感受到作曲家的心声。笔者认为,可以表现出作曲者想表达的音乐情感的音乐就应该算是成功之作。如我国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这部交响诗是以蒙古民歌为主题素材,运用管弦乐队的各种和声、配器技巧,成功地塑造了蒙古民族英雄嘎达的形象,展现了史诗般壮丽的画卷。这部作品中作曲家运用各种音乐创作发展技巧与表现相结合,带给听者的是无限的感慨和想象。
我们现今的创作中,技巧固然是最基本的、非常重要的前提。但只是具有精湛的技巧作为音乐创作元素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且是使人感到乏味的。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传达作曲家的情感和意境,能够带给听者审美的愉悦,这就是作品的表现性。要达到这种创作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增加自身的艺术底蕴。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难以建成摩天大厦。与此相似,音乐创作也必须具有雄厚的根基,这既包括创作的技巧也包括艺术的表现力。
笔者相信,当我们自身拥有了精湛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艺术底蕴去表现音乐时,我们的周围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出色的音乐家和作曲家。我们应该为之努力,积极提高自身的创作技巧与生活感知能力,丰富自身的艺术内涵,争取创作出蕴含创作技巧与艺术表现力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孔智光.文艺美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