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大全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浅谈经济发展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中龙纹运用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 龙纹 新华白族银器 楚雄彝族服饰
    论文摘要:本文试从新华白族银器、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样的来源及意义、装饰表现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来探讨经济发展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  
  1 鹤庆新华白族银器与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龙纹 
  1.1 鹤庆新华白族银器中的龙纹 
  云南大理鹤庆县新华村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古老的白族村寨,从南诏时期就已是云南银铜器手工艺中心,至今已有上千年的金、银、铜器加工历史。新华银器在明清时期已具一定规模。据《清代经济》记载:“凡银,中国所生,不敌云南之半,故开矿煎银唯滇中可永,凡云南银矿,楚雄、永昌、大理为最胜。”新华银器的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是龙纹。1999年白族银匠寸发标因设计制作九龙壶(银器雕有九条形态各异的龙而得名)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称号。此后,寸发标相继设计制作出九龙工艺捅、九龙火锅、九龙水烟桶等“九龙系列产品”,成为新华银器的代表。龙纹在新华白族银匠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1.2 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龙纹 
  云南楚雄相对多山的环境较完整地保存了楚雄彝族服饰的原汁原味。楚雄彝族支系繁多,服饰各具特色,每个支系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形成不同风格。楚雄彝族各支系服装色彩斑斓,图案形式千变万化,但具有民族图腾崇拜的龙纹却始终贯穿其中,上到贵族、祭司,下到平民百姓的服饰中均有体现,是彝族人民喜爱、敬仰的吉祥图案。 
  2 经济发展对龙纹运用的影响 
  2.1 龙纹的来源及意义 
  2.1.1 新华银器中龙纹的来源及意义 
  龙,是云南大理白族最受崇拜的神灵之一,白族先民自称为“九龙族”之后,与汉族自喻为龙的子孙有殊途同归之义。此外,大理在历史上曾有“泽国”之称,海、河、湖、溪甚多,“深山大泽必有龙蛇”是古代人民笃信的观念,白族人民相信海、河、湖、泽必居住龙王,通过对龙王的祭祀、敬拜可以保证“五谷丰登、庆祥保安、六畜旺长、百姓安乐”,使白族人民过上好日子。大理鹤庆地区天然湖泊星罗棋布,是滇西北高原上的鱼米之乡。这里的民众对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所带来的富裕稳定生活无比向往,处于三个自然湖泊之间的新华白族自然村,在湖泊出水处建有龙王庙,每年有庄重的祭拜仪式。 
  新华银铜器加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自古以来,新华银器装饰中多有对龙纹的表达,在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新华老银器中,不乏龙纹雕饰的精品。随着社会逐步稳定和经济不断发展,银铜器加工制作的种类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产品甚至沿着茶马古道大量销往中国藏区、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地。银铜器加工制作推动经济发展繁荣、人民生活富裕;同时,经济发展又促进了银铜器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到了近现代,涌现出大批设计制作银器艺术品的艺人。银匠艺人代表寸发标谈到“九龙系列”银制品的创意选定龙纹的原因,其一便是为了纪念鹤庆龙潭湖泊星罗棋布、祭祀龙王带来风调雨顺好年景的意愿深入人心,而物质生活富足、经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 
  2.1.2 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来源及意义 
  彝族崇拜龙的历史源远流长,远则始自氐羌龙氏族部落炎、黄氏族,近则始自汉晋时期的西南夷哀牢龙氏族。彝族人崇拜虎龙,以龙虎为图腾,自称“罗倮”。罗,彝语为虎;倮,即为龙,意为虎龙图腾之人。白族与彝族同为古彝系民族,在古彝系民族的心目中,龙乃是主水的神,有水必有龙。彝族人民把水里的石头看做是龙的象征物,妇女在洗澡时要坐在石头上,或把衣服放在石头上,这样才能平安和育子。 
  服饰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标志,服饰的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征。龙图腾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一度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楚雄彝族也不例外。南诏国为彝族先民所建,其王室成员主要由彝族贵族组成。南诏王自称乃哀牢王九龙之后,是龙的传人,以龙为图腾。可见在彝族人民的意识中龙图腾的形象是尊贵和权力的象征。龙纹普遍地出现在彝族上层贵族与祭师服饰中,而彝族平民服饰中与权力等级标志有关的龙纹则被淡化,更具有生活气息,与平时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楚雄彝族闭塞多山的居住环境导致很多地方解放前还保留刀耕火种的原始形态,并且等级制度森严,服饰中对龙的崇拜在上流社会中更多是对权力特征的尊崇,在平民百姓中则多有为平安、育子祈福的意义。 
  地理环境的不同带来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龙纹运用的来源及意义折射出云南白族、彝族在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形成不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文化艺术特色。 

    2.2 龙纹装饰表现的比较研究 
  2.2.1 新华银器中的龙纹 
  新华白族银器上龙纹的形态与汉族龙纹相似,近现代银器装饰中的龙纹更直接取材于汉族龙纹。这与历史上白、汉族先民交往甚多、不断融合有关。大理鹤庆新华处在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上,与汉、藏等民族贸易往来密切,多受汉、藏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华银器龙纹中龙的造型有须有角、鳞片饱满、四爪张扬,神态威猛跋扈,常与山纹、水纹、云纹并用,表现为盘龙、行龙、云龙、飞龙、团龙、望龙、降龙等,栩栩如生,题材多为二龙戏珠、龙出东海、龙凤呈祥、九龙系列等。雕工极为细致精巧,力求逼真,纤毫毕现。新华银匠善于雕饰龙纹并且是为至上,无论是银器的造型、装饰,还是包装,无一不对龙纹推崇至极。从清朝、民国等时期流传下来的精品新华老银器中,不难发现所饰龙纹与汉族、满族龙纹极其相似;寸发标谈到“九龙纹”创意来源之二为:龙是炎黄子孙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龙生九子之说,采用九种不同的龙纹也象征九九归一。此时的龙纹已不仅仅是期盼风调雨顺的象征,更具有渴望九州统一、民族团结的意愿。由此可见,新华银匠在银器加工制作中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新华银器装饰文化与中原主流文化紧密相连。 
  2.2.2 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龙纹 
  从楚雄彝族服装造型、装饰中,仍然可以看见大量原始中华龙的特征,呈现着一定的传承态势。这与楚雄地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楚雄因为多山而少水的地理环境,较为闭塞,形成了特殊的地理保护,外来文化渗透性极弱,彝族龙和汉族龙虽同源为远古中华龙,但彝族龙纹遵循自己的轨迹发展,最真实、最大限度地继承和保留了远古时期中华龙的造型特征,又具有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彝族人民不断地创造、丰富着本民族的民间龙纹。 
  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造型质朴、简洁,较多的在色彩和与其他图案搭配中寻求变化,龙与日、月、虎、彩虹、白云甚至鱼、鼠、鸡、石榴、马缨花等图案以具象或抽象的样式出现。贵族服饰中的龙纹形态端正、造型威严,平民服饰中的龙纹则简洁、亲切、富于变化。彝族青年服饰的龙纹艳丽、讲究;老年服饰中的龙纹庄重、素雅。男子所穿的马甲“擦尔瓦”的背面绣有龙虎斗图案,喻示着彝族人民是龙和虎的后代,如同龙虎一样充满勃勃生机。楚雄彝族妇女的服饰中的龙形象不仅以图案来表现,衣服裁剪还模仿龙尾的形式。彝族妇女衣服制裁“多有尾形”,或在衣服后面拖带酷似尾形的腰带、布幅,以模仿龙的形象,这种尾饰习俗实际上是彝族远古龙图腾崇拜的反映,以服装的形式拖拽“尾巴”,形象且意义深刻。 
  新华白族龙纹与楚雄彝族龙纹虽然同源于原始中华龙,但受地势交通、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与影响,新华白族龙纹多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而民族特色淡薄,甚至完全借鉴主流文化中的龙纹;楚雄彝族则遵循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龙纹、龙饰多为传承,少有变化,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不同的内涵。 
  3 结 论 
  文化艺术的发展受着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是影响文化艺术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从云南鹤庆新华银器、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运用、变迁中,可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深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新华白族银器与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运用虽然同样展现出祖先血液与宗教精神的遗传,但新华白族银器龙纹带有明显汉文化的痕迹,是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产物,是民族团结与发展的象征;楚雄彝族服饰中龙纹的传承则记录下了彝族在较为闭塞的生存环境中特有的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为我们研究分析彝族丰富的服饰艺术、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极具史料价值的佐证。 
  参考文献: 
  [1]潘妙.云南白族银器及银饰[j].装饰,2005(10). 
  [2]田星民,等.云南银器——经典云南系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3]白兴发.云南彝族服饰的区域特征及其文化内涵[m]//中国彝学(第二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4]浅析彝族服饰中的龙图腾纹样[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更新时间:
    浅谈电影《不准掉头》声音处理的艺术魅力
    浅谈湖南杂技艺术发展理念
    浅谈杂技艺术的包装与舞台呈现
    浅谈湖南杂技艺术发展理念
    浅谈杂技艺术的包装与舞台呈现
    浅谈钢琴的技巧练习与音乐表现的互动关系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学科综合技巧
    浅谈物理声学与音乐声学
    浅谈小学音乐对外来工子弟德育的培养
    浅谈美国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对初中音乐教学的…
    浅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版权所有 www.11665.com © 论文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